电视剧《欢乐家长群(第二季)》 一幅现代都市教育生活的新图景
近期,都市家庭生活剧《欢乐家长群(第二季)》在湖南卫视、芒果TV播出,引发关注。该剧在延续上一季家庭轻喜剧风格的基础上,进一步聚焦当下都市生活中日益普遍的多孩家庭现状,以新背景下的家庭教育与情感生活为主线,讲述了三个家庭在育儿生活中所经历的新的困惑与矛盾,触动了社会情感神经,使观众产生强烈共鸣。
家庭剧创作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一直以来是最具观众缘的电视剧题材类型之一。同时,家庭剧作为一种贴近大众生活的艺术形式,在刻画现实、折射社会观念方面具有自身独特优势,因此更应承担起引领良好风气、传递正向价值的社会责任。《欢乐家长群(第二季)》一改传统家庭剧惯用的冲突叙事和焦虑渲染,以平实的生活化叙事与带入式的真挚表演,实现主题深度与艺术表现的跃升。该剧不仅拓展了家庭剧的表现视野,更在人物塑造和关系的构建中体现出新时代家庭伦理与教育智慧的新课题,对推动此类题材创作具有积极的示范意义。
该剧第一季以微信家长群为核心互动场景,第二季则拓展至社区琐事、邻里关系及多家庭联动的生活图景,兼具话题性和现实性。剧作以“三孩政策”和教育“双减政策”实施后的日常家庭生活描述为依托,直面养育焦虑、家校矛盾、亲子沟通等现实议题,同时又不刻意放大矛盾,而是通过幽默且富有智慧的剧情设计,展现新时代父母如何在家庭与事业的忙碌中寻求平衡、在职业发展与育儿责任中实现双赢。剧中多个家庭之间的互帮互助、孩子之间的天真交流、长辈的开明与支持,共同勾勒出一幅现代都市教育生活的新图景,生动诠释了家作为情感共同体的深刻内涵。
在人物塑造方面,该剧在第一季的基础上增设了多个角色,成功塑造了一批真实可信、具有典型认识意义和审美价值的家庭成员形象,完成了多视角多维度的叙事建构。张嘉益饰演的父亲形象摆脱了传统家庭剧中“边缘化”“权威化”的刻板印象,将“成长型”父亲塑造得更加成熟。从第一季中的被动应对到新一季中的主动探索,他更多参与到育儿事务中,体现出既温情又有担当的新面貌。剧中母亲们的角色则丰富多元,既有职场妈妈的坚韧与智慧,也有全职母亲的付出与自我实现,她们在教育观念的碰撞与融合中展现着新一代女性的力量。与第一季中表现出彩的长辈们的戏份一样,喜剧老将蔡明、朱时茂的点缀不仅为剧集增加了新亮点,也延续了不固守旧有模式的“新长辈”的视角,他们不仅是家长群中的家长,更是家庭事务中的“调和剂”与“支持者”。最后,孩子们的形象塑造尤其鲜明,惹人喜爱。兄弟姐妹之间的竞争与陪伴、亲子之间的信任与理解、成长的烦恼与喜悦等都被刻画得细腻动人,让剧集呈现烂漫美好的气氛。
此外,《欢乐家长群(第二季)》在美学品位的自觉追求上值得肯定。作品能引发广泛共情与共鸣,核心在于创作者精准把握当下家庭教育的时代脉搏,将普遍性的现实问题升华为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表达。该剧巧妙地以“家长群”作为叙事切入口,秉持“现实精神与浪漫表达并重”的美学策略,以轻松明快的情节、幽默生动的对话、真挚自然的情感表达,在还原生活质感的同时,始终传递积极乐观的家庭观念。它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养娃”故事的纵深探讨,更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对家庭教育价值、亲子关系建设的重新审视。它不回避矛盾,却通过生活流的叙事与鲜活的故事让观众在会心一笑中照见自身,从而升华思想境界、调整精神心态、提高文化素养。同时,剧中呈现的教育反思,如多孩家庭的子女心理问题、尊重儿童个性与倡导情感沟通问题、良好的家校关系的保持等问题,都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
孩子的今天,关乎着国家的未来。鲁迅当年就曾就“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作过杂文。如今,这一命题仍具深刻价值。该剧不仅是当下家庭题材剧创作的又一次有益探索,也为今后同类题材剧创作如何深化题旨、观照现实,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作者王乐系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博士,仲呈祥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