璀璨而新奇的历史之光 ——《渡江南进》创作谈
我开始知道渡江战役,是因父亲当年随军支前荣获的一枚军功章;当我为书写此役踏勘长江北岸时,时光已走过一个甲子。关于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的文学书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已有不少鸿篇巨著问世。在战争硝烟飘散七十多年的今天,还有可能从新的维度和视角再现这段历史吗?命运对我似有眷顾。毕生从戎的经历,使我在回眸畴昔时发现了新的书写契机。这一发现,在于我看到了璀璨而新奇的历史之光。
渡江南进这一改变了世界东方力量对比的最后的战略性决战,是中国二十八年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最为高光的时刻。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要解决“寻路”和在斗争中选择自己领路人的问题。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和党的领袖集团业已成熟,培养造就了大批干部,八路军、新四军在抗敌御侮中堪称中流砥柱,但毕竟力量规模有限,军民只能以敌后游击战争开展持久战。抗战胜利后,当蒋介石冒天下之大不韪挑起内战,革命武装被迫奋起进行自卫战争以避免中国坠入黑暗,党在二十多年血火砥砺中煅铸和积累的优势便喷薄而出,人民军队迅速由劣势转为优势,蒋介石集团及其军队很快遭到反噬。这一神奇变化是如何发生的?其间经历了怎样的峰回路转?实现战略转圜的枢纽在哪里?穿行这段波谲云诡、扣人心弦的历史,我看见一个精灵,一个战略精灵,引导人民解放军逆势反攻,创造了世界正义战争史上力量规模并不占优但绝地反击一举扭转局势的奇迹。
2023年12月27日,我登上晋陕大峡谷西岸佳县东方红阁,俯瞰紧偎吕梁山奔腾南去的黄河,油然忆起1947年7月29日深夜,毛泽东电告刘邓“现陕北情况甚为困难”,要求直出大别山以免“陕北不能支持”并增加中原困难的情形。8月,毛泽东在佳县朱官寨先后三次与县委书记张俊贤会商军粮问题。张俊贤扳着指头细数所剩无几的存粮后说:“全县还有万把只羊。”“羊吃完了咋办?”“还有两千多头毛驴和牛。”毛泽东闻之面有戚色:“卸磨杀驴,百姓如何种地?”遂下令不杀一牛、不宰一驴。统帅与将士心手相通,刘邓、陈粟、陈谢三路大军成品字形布势经略中原、两翼牵制,蒋介石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的“黄河战略”立刻相形见拙。战略上的胜利,使出击外线的人民解放军牢牢把握了战场主动权,适时从内线转向外线作战这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胜利之门。仅仅过了半年,1948年初,毛泽东就在杨家沟对陈毅说:我们肯定要在全国胜利了!深远经略蕴含的拔山超海之力,推动战争局势迅速反转,此中奥妙至今仍引人思索和探究。
历史不能忘却并写下重重一笔的是,党中央、毛主席经熟筹采纳粟裕三次建言,暂不分兵南进,集中华野、中野主力在黄淮聚歼国民党重兵集团,廓清江北再渡江南进的佳话。经中共中央五大书记城南庄会议当面听取粟裕汇报,决定由原拟刘邓大军和粟兵团两翼齐飞南下,到粟兵团迟出江南,集优聚力与国民党军决胜江北。南线战略一经调整,豫东、济南、淮海战役便相继奏凯,解放战争胜利进程明显加快。以南线战略调整为贯穿线,观照渡江南进在战争迷雾中演进的奇迹,一部恢宏战争史诗跃然眼前。
渡江南进是埋葬旧世界、建立新中国的定鼎之战,它始终是党的政略战略协同实施相得益彰的结果。此役有别于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深度触及美英等西方大国在华利益,向江南实施战略追击将革命进行到底,不仅要准备应付美英等国的战略威慑和武装干预,而且还要化解社会主义大本营担心引发新的世界大战一度对南进持消极态度等不良因素。政治、军事、经济、外交并行交织的全方位战略博弈,提供了广阔历史时空和充裕素材,让我能够在这部作品中展开丰赡而深邃的书写,令人信服地揭橥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一定会胜利、蒋家王朝为什么必然走向灭亡的人间正道和历史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