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宾利先生的舞会”暨国家大剧院制作话剧《傲慢与偏见》媒体见面会举办
来源:中国作家网 |   2025年09月24日11:00

国家大剧院制作话剧《傲慢与偏见》将于10月2日至7日在北京艺术中心·戏剧场开启首轮演出。话剧根据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名著改编,由方晓申、杨慧编剧,赵岭导演,吴嵩联合导演,王乙清、赵岭、杨淇等国家大剧院戏剧演员队众多演员倾情演绎,再现经典爱情故事。

活动现场

9月22日,“宾利先生的舞会”暨国家大剧院制作话剧《傲慢与偏见》媒体见面会沉浸式体验活动在国家大剧院西餐厅举办。活动伊始,剧中宾利(奉阳饰)作为“舞会”的“筹办者”进行了精彩开场:“女士们、先生们,欢迎光临我的‘舞会’,饮品已经准备就绪,请大家尽情地玩起来、跳起来,享受今天的快乐吧!”

随后国家大剧院戏剧演员队演员王乙清(饰演伊丽莎白)、赵岭(饰演达西)、杨淇(饰演简)等全体演员沉浸式展示剧中的精彩片段。演员们穿梭于观众和媒体中间,一会儿寻找威克汉姆军官,一会儿演绎剧中人物百态,让大家直呼新奇,沉浸其中,久久回味。

沉浸式表演结束后,话剧导演兼主演赵岭为大家深入介绍国家大剧院制作话剧《傲慢与偏见》的主创、主演,并携手编剧杨慧、方晓申从多角度分享话剧创排细节。

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是一部享誉世界的作品,剧组面对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把20万字展现英国世态人情的小说浓缩成两小时的剧本。“我们首先提取了故事中的主要情节,把出场人物做了简要分析和人物小传。在充分尊重原著的基础上整合一些情节,并把人物进行取舍和删减。”编剧杨慧介绍到,这部写作于200多年前展现英国当时社会风土人情的故事,与今天的中国观众既有时间上的距离,也有空间上的距离。如何在展现名著风采的同时,让它与今天的观众展开情感上的共振,进行一种跨时空对话的情感共鸣,这也是她重点考虑的部分。

她表示,原著小说中有大量心理活动的描写,自己必须把它转化为戏剧语言,让这些心理活动变得可见、可听、可感。“因此我和我的搭档方晓申老师,以及我们整个主创团队多次讨论、经过展演、并开展多轮剧本围读,以多种方式听取了观众、专家、领导、各位演员老师们,以及台前幕后的老师们的意见建议,希望最终的舞台呈现能够得到大家的喜欢。”“我们这次排练编剧全程跟组,保证在排练过程中可以根据舞台其他部门的需要随时对剧本进行适应性调整。我们也会根据演员老师们的实际呈现再次探讨与打磨。这是一个非常愉快的持续创作的过程,让我们的作品有机会在舞台上更加圆融地呈现。”编剧方晓申补充到。

国家大剧院艺术专家委员会委员、戏剧演员队演员、本剧导演赵岭表示,他一直认为,排好一部话剧,就是讲好一个故事。在最初处理剧本的时候,自己主要是编剧导演配合讲好故事,等到剧本给到演员之后,就主要由演员来讲故事,服、化、道、效配合演员讲好故事。演员讲故事是靠表演,表演就是要刻画人物。而刻画人物最主要的内容之一就是刻画人物性格。本次演出希望建立在人物行动上呈现人物性格,完成人物性格的塑造。

合影

舞美设计张鹍鹏详细介绍了此次话剧《傲慢与偏见》的舞美设计构思,他表示,这是一个多场景的戏剧作品,导演和编剧都希望在充分尊重经典的前提下,用现实主义的场景讲述方式对故事进行呈现。17次不同的场景切换,对于舞台设计而言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希望能够在完成舞台空间的基础上,用空间的视觉语汇去表达和强化那些隐藏在经典里的内在精神世界。“因此,我们通过两个并置的独立旋转的转台,象征着男、女主人公之间彼此相遇、交错、重逢的爱情。两个转台在平面布局上被墙片各分成了三个空间,两个‘三空间’再进行组合,就会形成‘九空间’,这样就给场景的布局和切换提供了多种可能。两个转台上的墙片象征着男女主的两种迥然不同的性格世界,这种对话感始终贯穿在我舞台演出中。门第的戏剧因素始终存在于剧中,我们把‘门’的形象强化,每一面墙上都开了大小不一的门,让人物穿梭在不同的门里,仿佛他们在爱情的迷宫里找寻着自己的爱情。在形象的处理上,追求一种‘既经典又现代’的视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