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石一枫:狗待人不薄
来源:中篇小说选刊(微信公众号) | 石一枫  2025年09月16日22:31

关于狗的故事,通常是单纯而温暖的。人总是缺什么想什么,把自己在生活中难以实现的情感状态寄托于狗:忠诚、勇敢、相依为命……这样的故事看多了,往往也会让人感到似曾相识。比如,这些年我也看过几部有名的以狗为题材的电影,以致后来情节都分太不清楚,能记住的区别仅限于狗的品种。

然而除了人狗情未了,这种故事是不是还能讲出点儿新的味道?这个想法也很有意思,我虽不养狗,但在街上见人遛狗,就老爱往这方面想。

几年前,我写过一个中篇小说《营救麦克黄》,是通过狗来讲阶层的故事。人,分上层人、底层人;狗,分上层狗、底层狗。面对同样的抉择,人各有各的立场,只有狗懵懂如初。写时的初衷在于声援弱势一方,写着写着才发现各有各的难处。

而最近的《小姚护士和她的病号》也有类似之处,狗总是不声不响,围绕的是人的表演。基于不同的身份和处境、欲望和心思,人的矛盾不可避免地走到了前台。而和上一篇小说不同的是,这一次小说探讨的问题也许更终极一些,事关生死存亡。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演进,这些问题还面临着此前人类也许从未面临过的新困境——

过去,人只有求生的权利,但现在,假如生并非自由,那么是否能够获得死的自由?

假如虚拟世界越来越真,另一种意义上的永生是否可以代替真实世界的短暂?

在一个亲情也被估价的社会,生命除了被利用、被榨干最后一点用处,是否还有其他价值?

围绕伦理层面的无从作答,故事层面的戏剧冲突也就可以展开了。同样也因为人在关键时刻的抉择和立场不同,既有可能暴露出极端的善,也有可能暴露出极端的恶。

我希望,这个故事并不只有一味的温暖基调,而是有着与我们生活相称的复杂性。在人物塑造方面,这篇小说里的小姚护士、刘乔治和王染冬老太太,我希望他们能比《营救麦克黄》里的主人公更加丰满一些,这除了写作时更习惯“多想一步”,也许还有他们本身的处境更加一言难尽的原因。至于狗,我们通常所喜爱和心疼的狗,在思考狗的处境方面,我仍然没什么进步。

归根结底,我还是通过狗来讲人的故事,并且是独属于当下的人的故事。在这种故事中,狗对于人的意义,除了陪伴、慰藉和最原始的看家护院,在某种意义上,还可以充当我们反思和审视自身的镜子——假如真能从狗的眼中照见自己,我们通过狗看到的自己,就不只那些一厢情愿的纯良品质了,还包括生而为人所独有的渺小、可憎与悲哀。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狗的确待人不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