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萨日娜:从“骑手”到地域书写
很高兴我的小说入选《草原十二骑手》作品集。
我在小时候看到的一个场景,现在还特别清晰,那是一个下过雨的午后,我在牧圃周围放羊,突然有个人高声唱着歌,从北边快马加鞭来了,我还没弄清楚他是谁,人和马已经跑出了我的视线。草原那么辽阔,他们却那么自由,那么勇敢,这可能是我对“骑手”的第一个印象。我觉得“骑手”还有很多内涵,他们热诚、坚韧、敏锐、灵活、有耐力、有掌控力等等,我希望我能像“骑手”一样,自由、奔放、勇敢、坚韧、热诚,又敏锐。
我是在草原上长大的,我从小开始放羊,放羊是件痛苦的事,太阳火辣辣地照着,周围没有树,没有乘凉的地方,偏偏一天又那么漫长。我特别向往外面的世界,好在我有机会走出了草原。因为在草原上长大,所以我是看着草原生活如何在时代发展中发生巨大变化的。比如说,小时候,割草季节是漫长又辛苦的,牧民们套上马车,带上帐篷,去草场一住就是十天半个月,等他们割完草回来,最亲近的人都要认不出来了,因为他们像成了野人。好不容易割草结束了,拉草也是一件特别辛苦的事,得用马车拉好多天,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割草、拉草、捆草,全程都用的机器。我们小时候走出草原好难,但是现在村里人都有了车,他们恨不得打个酱油都开着车去旗里打。现在村民每天刷视频,接收各种信息,他们自己也拍视频,有的还有不少粉丝。
从传统到现代,从牧区到城市,这种转变中难免有矛盾、有差距、有问题,两样东西碰撞,肯定有伤痛、有破碎,这也是难免的,所以我们如实地描写地域生活、地域文化,真实地反映时代背景下发生的变化,就是一种破圈,与时代接轨。
祝愿《草原十二骑手》驰骋在更辽阔的天地,愿这场跨越山河的相遇,能为读者朋友们展现别样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