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我带走的故乡的一部分——《克兰河畔》创作谈
散文集《克兰河畔》收录了我自大学时期以来,书写的所有关于阿勒泰的散文作品。书中的克兰河是一条纵穿整个阿勒泰市的河,也是我们的母亲河。从上游到下游,我们用三代人的生命丈量了这条河,也因此,所有的故事都发生在河畔的两岸。
如今,故事里的人成了讲故事的人。我将许多年前的记忆捡起,去枝摘叶,把我认为值得一讲的故事写了下来。书中没有草原,没有牧人,甚至没有一条通向祖辈古老游牧生活的羊道。我想讲述的是地里的庄稼、圈里的牛羊,和伴我缓慢生长的万物。
书中讲到的故事好像大多关于幸福,这也是我回过头来将整本书读完后才意识到的。那些童年时期的寂寞与痛苦,在书写的过程中都被淡化了。可能也正如爷爷所说的那样:“人呐,幸福只看得见别人身上的,自己身上的是一点也看不见。”
很多时候,我们太过于关注当下的痛苦,这让我们常难发觉当下的幸福。或许我也正是在书写这本书的过程中,看到了那些年没被我发现的幸福。
故乡仿佛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人和所有长了腿的动物一样,会随着一场风越走越远。最初我提笔写作,也是在一个离乡的下午开始。那时南方的秋天依旧闷热,屋外一片绿。我猛然感觉生活在南方的人的一生中大部分阳光,好像都被同一片树叶给遮住了。秋天拿它们没办法。
那一刻对一个习惯了四季的人来说,故乡似乎更加遥远。所以我在这本书中大量书写了白桦林的四季,书写河畔的万物。这些故事大部分都是我在离乡的日子里完成的,直到它们被收集出版。我依旧在他人的故乡寻活干、找饭吃,依旧等一天的太阳落下去,让黑夜把时间和故乡归还于我。
这些故事就是这样来到你们的面前,哈萨克人常说“总念叨一个人的好,就必定会再次相见”,所以我也总念叨那片热土的一切。
此刻,我还不敢在他人的故乡扎根太深。因为我知道,正有一场吹向故乡的风从大地某个遥远的角落里赶来。我确确实实地在等一场这样的风,将我也一并带回故乡。但在那之前,我想我会和这本书相依为命,因为它是我带走的故乡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