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抗日英烈传:铭记与前行中的铁血长歌
来源:文艺报 | 全 展  2025年09月03日08:36

如果从1940年老舍写作《张自忠》、1944年周而复发表《诺尔曼·白求恩断片》算起,我国抗日英烈传的写作已经历了80多年的历程,涌现了一批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精品力作。抗日英烈传的写作不仅是我国传记文学创作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也已经沉淀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发挥着记录民族创伤、传承民族记忆、鼓舞民族士气、振奋民族精神的独特作用。它们唱响了中国人民抗击侵略的英雄凯歌,书写了中华民族共御外侮的壮丽史诗,更奏响了一曲曲彰显浴血抗争中人性大义与温情的黄钟大吕之音。

抗日英烈传记作品数量蔚为大观,数以千计。其传主包括共产党抗日将士、国民党抗日将士、民主爱国人士以及援华国际友人等不同群体代表。这些抗日英烈不分政治派别、不分民族、不分阶级、不分男女老少、不分国籍,无疑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抗日英烈传记作品既有个人传记,如晓音的《一代名将彭雪枫》、穆欣的《吉鸿昌将军》,也有群体传记,如高国庆的《狼牙山五壮士》、刘均善和蒋义的《八女投江的故事》;既有长达130万字的全传,如卓昕的《杨靖宇全传》,又有10万字左右的简传,如翟英琴的《他叫王璞》,徐剑和一半的《杨靖宇:白山忠魂》;既有传统非虚构写法的传记,如赵俊清的《赵尚志传》,也有结合虚构手法的传记小说,如陈模的《少年英雄王二小》,还有兼具史料价值的日记、家书等文本,如《谢晋元抗日日记钞》《左权家书》等。抗日英烈传记作品题材多样,样式较为丰富。许多优秀传记在再现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抗战历程时,都重在写人,写战争背景下独特的人的命运、人的感情、人物性格,写传主真实独特的生活。这类作品既有宏观的全景式描写,也不乏细节故事;既有对将军等高层人物的刻画,也有对普通的士兵百姓的书写。多元的视角和细腻的呈现,让读者对战争、对人性、对历史、对生活都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其中,许多描写东北抗联的英烈传记,堪称形象鲜明的英雄传奇。徐光荣的《赵一曼》细腻再现了抗日女英雄赵一曼无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感天动地的慈母情怀。她经受住敌人种种酷刑折磨,坚贞不屈,视死如归,临行前最割舍不下的是亲爱的孩子。传主血沃中华、慷慨赴死的情怀和气节感人至深。王忠瑜的《赵尚志传》写这位叱咤风云的北满抗日联军总司令纵横捭阖,如霹雳旋风般地战斗在东北大地。在王明“左”倾错误的影响下,赵尚志曾被冤屈地开除党籍,他一不灰心,二不怨恨,仍然在党的领导下矢志不渝地高举抗日大旗痛歼日寇,为祖国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血洒疆场,直至壮烈殉国。卓昕的《杨靖宇全传》堪称一部涵盖杨靖宇及其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抗战传奇的全景式鸿篇巨制。在孤悬敌后、重兵包围、叛徒出卖、断粮断盐、酷寒奇冷、伤病严重等极为恶劣困苦的环境中,杨靖宇带领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歼敌逾万,并牵制数万日本关东军精锐部队不能入关南下,对全国抗战起到了战略上的重要配合作用。

抗日战争中,中国国民党抗日将领张自忠、佟麟阁、赵登禹、戴安澜、谢晋元等,在强敌疯狂压境、民族面临危亡的生死关头,率部顽强奋战,英勇杀敌,为国捐躯。林治波的《抗战军人之魂:张自忠将军传》、谢远保的《佟麟阁全传》、闫峰的《赵登禹》、吴兰波的《戴安澜》,以及戴胜德、谭元亨的《挥剑四行:谢晋元传》等作品,都是这类传记的代表之作。除此之外,让人难以忘却的还有民主爱国人士和援华国际友人中的抗日英烈。穆欣的《邹韬奋》真实再现了一代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邹韬奋为抗日战争不遗余力呐喊助威的巨大贡献。他以笔代剑,高举抗日救亡的大旗,激励了无数爱国青年走上抗战前线,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与团结,唤起了人们对于坚守正义、崇尚进步的价值追求。桑逢康的《郁达夫传》以传记小说笔法,形象地再现了传主作为一位永远值得人们尊敬和怀念的反法西斯烈士,如何异域捐躯、终成大义的历史过程。周而复的《白求恩大夫》和高粱的《柯棣华》用传神之笔为我们讲述了两位“洋大夫”不避艰险、不辞辛劳,为抗日军民救死扶伤,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的故事。当我们翻开《左权家书》《彭雪枫家书》《抗战家书:我们先辈的抗战记忆》《抗战家书》《谢晋元抗日日记钞》等家书、日记,顿觉战场的滚滚硝烟扑面而来。国破家亡之际的家国情怀、民心凝聚的抗战精神无不令人动容。这些浸透着英烈鲜血的珍贵历史文献,无疑是体现和弘扬抗战精神的最好读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日英烈传记作品大多深刻阐释了伟大抗战精神的深刻内涵。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2014年9月,民政部公布了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2015年8月,又公布了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2020年9月,退役军人事务部公布第三批185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随之引发抗日英烈传新的写作热潮。近十年来抗日英烈传的写作与研究,呈现出新的思想高度与精神特质,激励亿万人民在新时代继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首先,近十年来,抗日英烈传记写作持续向纵深发展。比如英雄群体“刘老庄连”82烈士的事迹广为传颂,但之前并没有这方面较为详尽的群体传记。郭家宁、马新文合著的《刘老庄连》让先烈的名字和故事永载史册。张鹏斗的《碧血长空忠魂舞——抗日航空英烈传》聚焦此前关注不多的航空英烈群体,写出传主冒着敌人的炮火勇往直前浴血奋战的感人故事。此外,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编《重读抗战家书》、民政部优抚安置局编《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编著《抗战英烈谱》、新华社记者合著《铭记中前行:抗战英烈事迹选》,还出现了一些地域性的抗日英烈传,如《血铸河山——山西抗日英烈传》《沂蒙抗日英烈传》《追忆英烈——武安抗战英烈传》《铁血铸魂——盐城抗战百名英烈传》《辽宁抗日英烈传》《黑龙江抗日英烈传》等。这些优秀传记生动鲜活地再现了英雄传主永载史册的历史功绩,他们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前仆后继赴国难,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作品中战争描写的残酷与惨烈、人性的丰富与张扬、民族精神的高蹈与超越,都给人留下了深刻而难忘的印象。

其次,近十年来,抗日英烈传记的相关评论与研究也渐臻成熟。先前的英烈传记研究多为即时性、松散式的单篇书评。王丽组编的《伟大史诗 铁血长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传记作品评鉴》(三卷本),共有130万字,精选300多部作品,以集束式、深入性评鉴取胜,史学价值与文学价值兼备,认识意义与反思意义同在。全书由“日本侵华 蓄谋已久”“铁血长歌 中流砥柱”“同仇敌忾 不屈中国”“爱国义士 援华战士”“国际战场 殊死对决”“罪昭天下 公正审判”六章构成。这套书不仅能够帮助读者了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艰苦卓绝、浴血奋战的伟大英雄人物,也能提升普通读者的历史辨析能力、阅读能力和文学欣赏水平,加深广大人民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与欧洲战场的关系认知度,深刻揭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弘扬伟大的全民抗战精神。

抗日英烈传记表现的是复杂、严肃、艰巨的历史内容,其写作应专注于厘清历史真相,再现战争真实,还原战斗细节,用科学、客观、理性的逻辑书写中华民族众志成城、共御外侮的战斗诗篇。这样的作品无疑需要长期的积累与打磨、反复的修改与深化,尽管近十年来抗日英烈传记创作与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已不断拓展,但未来仍有继续深化的空间。

(作者系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副会长,荆楚理工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