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主流网文《剑来》“时代风向标”论
摘 要: 网络作家烽火戏诸侯创作的东方幻想作品《剑来》,折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追溯上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基因种子,复原“双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塑新社会现实感和建模超凡近未来新秩序的“原点”复苏“道胚理种(优良的种子)。
讲道理社会和世界(生命树)——道•理宇宙(思想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成和演化历程,从而创造了一个融魔幻谜宫、古典迷楼、游戏谜局和网络谜踪于一体的庞大“故事谜宫”体系,以承载讲故事说道理、接续千年文脉、重系时代气运的异儒世界观设定集。
这正是当下“新主流网文”问题导向时代新范式建构方案的试验与探索。因此,我们认为烽火戏诸侯与《剑来》是中国网络文学发展新时代“新主流网文”创生潮流、现象和发展趋势的风向标作家与作品之一,其意义与价值,或许是为我们提供一个新地平线的起点,研判和预判“中国网络文学下一个趋势是‘网文新主流时代’(网络文学就是新主流文学的时代)”。
关键词:新主流网文;双创观;文明基因;道胚理种
网络作家烽火戏诸侯可以说是贯通中国网络文学发展史的风向标人物。
假若说以 2017-2022 年为时间节点或时代拐点,中国网络文学正在进入新时代“新发展阶段”;那么,我们认为,烽火戏诸侯同期发表且当下仍创作进行时的《剑来》,是新时代“新主流网文”创生(创作与生产)潮流、现象和发展趋势的风向标作品之一。
“新主流网文”是我们于2019-2020 年度提出的元概念 • 关键词,作为解读、诠释和建构网络文学潮流、现象和趋势的造词、理论与方法论原型(模型)之一,用以定义、形容和描述如下情况。
自 2017 年起,中国网络文学在各方力量夹逼和合力之中,于自身界域之内自发、自主、自动发生“自我调整、进化和迭代机制”,酝酿并形成了三大网文现象级运动:网文改造运动,超级 IP 时代“去母体化 • 附体化” 运动,“社交网文”次元圈层和社群重组运动。
这三大网文现象级运动是承传 2014 年至 2017 年间三“驾”马车发展态势而来的延续、升级和变化——三种不同方向和性质的力量试图“驾驭”网络文学驶向不同的发展轨道。我们把网络文学这三驾马车称之为:主流化,IP 化,次元化。
从“三驾马车”升级和演变为“三大现象运动”,在中国网络文学发展新时代第一个十年(2012-2022)里,网络文学不停地寻找从转型升级到转场升维的跨界和融合发展路径;并于自身界域之内, 自主启动了我们称之为“圈定”、“分割”、“主流 - 边缘划界”的自我调整、进化和迭代机制。
在上述内外合力、倒逼和自主运动之下,酝酿、发轫和形成了新时代网络文学自身界域之内自动发生、自主驱动、自我探索与实践的“新主流网文”创生潮流、现象和发展趋势。
这种有异于外部大势所趋的“主流化”(一如我们曾经研判的“网 络文学下一个大势是‘主流化’”), 而是基于网文界自身特质与力量的“新主流网文”,建基于三个原点,并且互为犄角之势——我们解读、诠释和建构为“新主流网文”金三角(金字塔)原型(模型):“双创”(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明基因);重塑新社会现实感;建模(沙盘推演)超凡近未来新秩序(失序危机与新秩序重建)。
以这三角为原点,朝向各种不同的方向延伸和发展,网络文学正在孕育、孵化和催生新的类型与题材、爆款与潮流、风向标作品与代表作家。
这正在进一步解构网络文学既有的“造星机制、创富模式和逐名/利冲动”,重构全新的“造神金字塔”(亦即批量制造网络文学作家新生代“大神”的主流引导和自主发展机制体制),并且力图铺轨建设从“大神时代”到“大师时代”的快速黄金通道,驱使新时代中国网络文学在转场、升维、跨界、融合发展之中“寻道 • 问路”。
《剑来》不是在这三角单独突围,而是于这金三角同时发力。甚至,可以说,它是“新主流网文”金字塔机制的整体试验和试错品。
我们在这部作品中,可以同时解读、诠释和建构网络文学“为何”双创文明基因、“如何”重塑新社会现实感,又“何为”建模超凡近未来新秩序,以及它又是如何“作为”才“有所作为”融合这三者创建起具有原动力的模型,可以示人以范例,“大有可为”也“必大有作为”,持续创作和生产“新主流网文”。
正是以此景框,我们才会做出如下“导”论:网络作家烽火戏诸侯所著的东方幻想(仙侠)作品《剑来》,是折返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寻找上下五千年中文明基因的“优良种子”(道胚理种),寻找切中当下社会现实和预演超凡近未来“生命树”的“建基原点”,接续千年文脉、重系时代气运,堪称当下网络文学“新主流网文” 创生潮流和发展趋势的标杆作品之一。
一、双创观:从优秀传统文化到中华文明基因
何谓“双创”?按照比较主流甚至主旋律的定义,就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且作为互联网 + 新文艺(网络文艺)新文艺类型的最早试验田之一,网络文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双创”,并非始于当下,而是自 20 世纪末 21 世纪初发轫以来,就一直作为重要的现象、潮流和趋势存在,如《搜神记》、《诛仙》等早期网文代表作,均以双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其创作方法。
中国网络文学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母体”(庞大的渊源和流变体系)进行“双创”,主要聚焦于中华优秀文化的传统文化母题、类型模式和故事原型,对其进行重译与重释、重述与重塑。这是网络文学二十多年发展史“双创方法论”的初潮基调,可以称为 1.0 阶段,如《悟空传》和《许仙志》等作品。
但是,从“后西游”到“萌西游”,从“新封神”到“洪荒流”,从“儒道至圣”到“异界论语”……网络文学双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1.0阶段,开始从中国经典名著的“网络同人志”,走向“网文新演义”,甚至世界观、力量体系和人物形象的“全新架构设计”。
如从《朱雀记》到《将夜》,从解构“后西游宇宙”,到重构“异唐夫子”,从传统文化母题、类型模式和故事的原型重述到中国传统思维、观念和智慧的重塑……猫腻的作品非常鲜明地体现了这种发展演化的轨迹,如逆天改命潮。
在这条发展轨迹中,有三个“引爆点”或“潮流风向标”作品,很值得关注。
第一部就是今何在的《悟空传》(2001 年左右)。作为一代人的青春传记,孙悟空“自我”精神分裂亦即两个悟空的身份分裂和自我意识的寻找,带有面对变革时代“我是谁?我到哪里去?”的哲学提问味道。
是继续像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一样,离经叛道,挑战既有的秩序与规则?还是像戴上紧箍的西游大师兄,在既有的秩序与规则之下修行,西天取经,求得斗战胜佛的身份与位置?
第二部就是猫腻的《朱雀记》(2005 年),已经带有商业消费时代精英之忧和大众之欢的矛盾、冲突和对峙味道:“有生皆苦”;但是,“苦中才能体会到乐”;所以,它不应该为佛祖等“少数人决定大多数人的命运”,提供必然性、合法性。
第三部是“哀伤的鲍鱼”创作的《娘西游》(2011 年左右)—那就是彻底的大众狂欢了,而且是女性向的集体娱乐。我们可以用两句话来形容:第一句话比较传统,好色而不淫;第二句话比较新潮,卖萌无极限—萌,无限。
当从孙悟空(孙舞空)到一众神仙妖精,都被变更成女性身份(性别转向亦即“性转”)后,前两部续西游所可能触及的深度去削平、消解,作者会构建起怎样一个“快感触萌”的第二人生?
这种激进和超越的价值观念一分为二、又融为一体:“自我主义” (网络文学男频文“为我赋能,我就是力量”)和“女权主义”(网络文学女频文“分权、平权、确权”争权运动)双轮驱动,融合于“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逆天改命内核观念;又包裹于文青网文(《悟空传》)、消费爽文(《朱雀记》)、次元萌文(《娘西游》)等渐次娱乐化的作品形态与产品业态之中……它们逐渐解构、重构和建构起了一个庞大的“新后西游宇宙”。
正是这样的“新后西游宇宙”,催生了萌唐僧和丑猴无敌的动画电影爆款《大圣归来》:英雄归来,逆天改命,我命由我不由天。
然而,从“天不生夫子,万古如长夜”(猫腻《将夜》),到“天不生我李淳罡,剑道万古长如夜”(烽火戏诸侯《雪中悍刀行》),中国网络文学进入新时代,从当下到近未来,网络文学“双创方法论” 最硬核、最先锋和最前沿的趋势,却不再是简单地“复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母题、类型模式和原型故事(1.0),亦非纯粹地“复活”中国传统思维观念、价值和智慧(2.0)。
而是要“复原”中华文明基因的“优良之种”,“复苏”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树——从优良的种子到“生根发芽”,从茁壮成“树”到重塑文明森林生态系统(3.0):我们习以为常的话语、行为和文化,有着五千年中国传统思想观念的渊源、流变和脉络;建基于中华文明优良基因的智慧之种,确实可以在现实生活之中“给点阳光就灿烂”,生长起来,从“木秀于林”到“秀木于林”(就像《剑来》之中剑气长城如蒲公英种子一样散播天下的剑修胚种),孵化出新物种,甚至重塑出新的森林生态系统。
划重点,就是:网络文学“双创观”可以解读、诠释和建构为“传统文化母体(1)—母题、类型和原型与观念、思维和智慧(3) —文 明基因 • 优良之种(0)”正反金字塔三层 / 多维嵌套结构。《剑来》 堪称是前“1”到“3”的集大成者,却是后“0”到“1”的先锋派和实验者。
从一开始,《剑来》就它把整个故事设定为东方玄幻(仙侠)世界。就像烽火戏诸侯自己在“新书感言”之中说,《剑来》的重心在于“构建一个光怪陆离却合理有趣的仙侠世界”,承传和重述“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的传统。
在此基础上,《剑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统文化母题、类型模式和故事原型进行了发掘与阐发。
以此为基础和前提,它并不仅仅是在发掘与阐发进入历代中国历史主流视野的优秀传统文化(比如儒道释与诸子百家学说和思想观念),也在深挖与耙梳那些更为庞大的非主流和地下河“神秘文化”体系——并且试图追根溯源、究流源变,于文明的“四源”(起源、来源、本源和根源)之处,发掘和阐发两者之间的根系与主干、渊源与流变,如中华文明基因的道胚理种和中国人讲道论理的宇宙人生道理观。
在这个过程之中,《剑来》对中华文明基因从“优良的种子”到“故事 / 观念生命树”的“双创”,是一年值得特别聚焦和关注的事情。比如,它在“复原”中华思维观念“讲道理”的传统,“复苏”中华文明基因中“道胚理种”这个“优良的种子”时,以讲故事的方式,探索和实践其如何重新成长为“生命树”甚至重塑“文明森林生态系统”。
这在《剑来》解构“儒家治理天下的原型人物、思想和学说”、重构“儒家思想治理天下史”、建构“异界儒道”之中,可见端倪、脉络和痕迹。
二、原型异界论:从“文圣”老秀才到绝地天通 “礼圣”
在《剑来》的世界观设定和故事布局之中,儒教治理浩然天下,中土神洲的儒教文庙供奉四大圣人:至圣先师,礼圣,亚圣,文圣。文圣祀像在“三四之争”中落败后被移出文庙。主角陈平安就是文圣老秀才一脉。
网络上流行“原型贴”和“知识考古”,考证包括但不限于这四大圣人特别是文圣一脉人物的所有原型和学说体系,将儒家与其他诸子百家的主流思想家耙梳了一遍又一遍。甚至有专门的技术贴分析:陈平安为什么是以王阳明为原型的人物?!
按照儒家主流思想发展史,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朱子和王阳明,是六个里程碑式的人物。他们串联起来的根本脉络,就是儒家思想与观念、文脉与文运甚至是时运与国运之所在。
毫无疑问,烽火戏诸侯在创作《剑来》时,肯定是综采、杂糅了历史有所关联的原型人物,并融合创新出一个个独俱特色的新人设(人物形象设计)。比如,文圣老秀才在《剑来》之中是个浓彩重墨、让人过眼难忘的人物。
据说烽火戏诸侯自己曾言,他取荀子的学说、王安石的际遇,将两个原型糅合和融合为一体,创新与重塑成“文圣老秀才”这个新人设。
这个新人设,就像猫腻《将夜》异唐版(看似是梦回大唐帝国,但《将夜》重构的是一个架空历史的异界大唐)中重塑的“比几层楼还要高的吃货夫子”一样,将熟悉的原型陌生化,又将陌生的历史原型生活化,简直妙不可言。
在世外和俗世两个世界相通,所以夫子可以“看见”那些我们“看不见”的东西。
不但可以“看见”那荒原天降异象,从黑线到浅沟到沟壑,再到最后被风沙填平,到底发生了什么;也“看见”了从宣威将军府到通议大夫府的柴房。
到底发生了什么;两个世界的悲欢离合在夫子身上相通。于是,才有了夫子那看远时的一声感叹、望天时的一句点评,以及“略一沉默”中的无限悲悯。
这一处,便是第三段论,仍然用的是作者全知全能的第三视角,让我们用等同于作者的第三方视角注视,看那幕起,第三场戏演,夫子“本色”出演——说他“本色”,是因为夫子一出场就是个“吃货” 形象。
虽然这个“吃货”只是蜻蜓点水、点到为止,但仍然字落神韵成,余音袅绕,三日不绝。
从烽火戏诸侯到猫腻,从《剑来》到《将夜》,从异儒到异唐,从“熟悉的陌生人”荀子 / 孔子到“陌生的熟悉人”文圣老秀才 / 书院夫子…… 网络作家这种取材于历史原型却又“异界”、“异型”、“异版化” 的人物设计和塑造,已经可以称为“讲故事写网文特别是写爽文的秘决”。
这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读者的接受审美趣味。如我现在阅读北大教授李零《丧家狗》中的孔子时,就会自动串联想起《将夜》中风起雨落夜将至、温酒嚼姜片、恼火咕哝“真他妈的黑”的吃货夫子。
重读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中的荀子时,马上就会浮想联翩这样一个比抖音短视频还要爆笑的小场景:为了给关门弟子陈平安和他心爱的宁姑娘争取福利,文圣老秀才满地打滚耍赖皮说:“一剑砍死我算了!” 然后,读书人“白也诗无敌”提剑就上:“砍哪儿呢砍哪儿呢?!” 文圣老秀才一骨碌地翻身起来,拍拍屁股转身就走,啥事儿都没有,该干吗干吗去。
这样的吃货夫子和文圣老秀才,比起配享冷猪头肉和香火纸钱的历史圣人原型,多了些人间烟火气,让人愿意亲近,也让人愿意重新捡起故纸堆时堆满历史尘埃的厚重书籍,去重新翻阅书写他们的那一 页,以及他们已成冷门绝学的学说和思想。
这其实是从猫腻《将夜》异唐论语群像,到烽火戏诸侯《剑来》异儒圣人序列,不经意完成的“知识考古、科普和传播”之绩。
但比起“异儒化”重塑具有人格魅力和感染力的圣人新人设序列来说,《剑来》更重要的,其实不是融合历史原型人物以重述儒家文道与文统、文脉与文运发展史,而是试图钩沉、发掘和重建从“原儒” 到“新儒”的起源与流变,以追溯和演绎儒教“治理”浩然天下的脉络与体系。
以为浩然天下制定礼乐和秩序规矩的礼圣为例,其“原型”究竟是谁?网络上的原型派和知识考古派众说纷耘,莫衷一是。
整理《剑来》有关礼圣的根本脉络,有如下几个关键点:
一,礼圣“绝地天通”。而中国神话传说和历史研究者,多认为绝地天通事件,与颛顼有关。这是中国从神话时代进入传说时代的分水岭——从神人相杂到神人不杂。
这亦是中国政治宗教制度改革的分水岭,从“人人皆可通神”到“只有少数人才能通神”:君权神授,天命在王。颛顼绝地天通的改革事件,垄断了神权,强化了君权,导致了权力的膨胀。
《剑来》之中的神道之争,隐藏着一个“绝地天通”的传统文化母题、类型模式和故事原型。《剑来》基于这种母题、类型和原型,将“绝地天通”重述与重塑为儒教礼圣率领儒家圣人隐形军团对抗古老神道反扑,并以此为天地、大道和众生找到生存和发展的相对自由之“秩序说”。
从古到今,学界对绝地天通的神话、传说与历史,根据不同的史料和知识考古,基本上有三种重要的解读模式。
二,礼圣为浩然天下制定礼乐和秩序。而中国历史传说,是周公为天下“制礼作乐”——礼为别异:天地有别,人神有别,男女有别,夫妇有别,父子有别,君臣有别,上下有别……
周公同时提出新的“天命观”,以“天命”限制“王权”,对绝地天通的观念进行了修正。借助周公的“民本思想”为桥梁,孔子后来进一步将“天命在王”置换成“天命在民”,从而完成整个礼乐和秩序说“建基原点”的转移。
三,礼圣一直带领隐藏的儒家圣人势力,抗击古老的神祗,防止神道卷土重来。而中国神话传说和历史发展中,正是绝地天通,让神明退出了凡人世间的治理领域;让人间的君王与祭司/ 贵族阶层成为“神明的代言人”,取代了神明对人世间的统治。
后来,具有世俗统治权的贵族阶层和具有宗教权的祭司阶层进一步专业分工,并逐渐将祭司阶层收编和整合成为专业知识技能的精英阶层与技术官僚(王官)之中,失掉与世俗统治权(治统)平起平坐的神职宗教权(神权)。
中国从此再无神道 / 神权进入王朝政治结构的可能性。正是这些掌握了专业知识技能的“王官”,在内部传承和流变之中,以及外部的礼乐崩坏由官变私过程之中,孵化和演化成了后来的“诸子百家”。
这就是所谓的“诸子出于王官”:道家从“史官”(掌记录史事和保管档案)” 变为修行问道之人;儒家由“司徒之官(掌户籍和授田)”, 成为专门从事仪礼职业的人……这就是“绝地天通”从神话传说变化为历史发展的脉络。
当“绝地天通”作为母题、类型和原型,被网络文学作家作品进行重述与重塑、重释与重译时,我们如何解读这些题材与类型、故事与潮流?
上述三种“解读模式”,已难以让我们真正“解读”《剑来》 这部网络小说重述与重塑“绝地天通”的源流、意义和价值。
《剑来》重述“绝地天通”以建构人神之战后儒教治理浩然天下的“秩序”,并重构“山上修行势力”(登高山而成仙)和山下俗世王朝(人人皆为蝼蚁)的规矩之时,甚至可能勾勒与擘画出“神魔妖鬼, 举世伐人,灵气枯竭,末法时代”的画卷,映照、隐喻和象征当下与未来地球“从资源稀缺到末日危机、从争夺掠夺资源到消灭竞争者、从失序危机到新秩序重建”的残酷现实与未来图景。
在《剑来》之中,神道被推翻之后,取代神明统治世间、分治天下的,就是三教(儒道释)一妖:儒家治理浩然天下,道教打理青冥天下,佛释管理莲花天下,妖族统治蛮荒天下……
单从为浩然天下制定礼乐和秩序规矩的礼圣“原型考证”,就如此这般串珠成链:从颛顼,到周公,到孔子,一直到造字的仓颉——《剑来》之中文圣老秀才派左右给埋河水神娘娘送书简,就曾有“礼圣造字之初始‘神’字”字句……串起了一大帮人。
问题的关键,其实并不在于:哪个原型的形象与特质,在“礼圣” 这个新人设塑造之中材质与份量多一些;而是在于:《剑来》在塑造“礼圣”这个人设之时,从原型人物中撷取的关键元素,究竟想解构、重构和建构什么?
三、原儒之旅:从“治理天下思想”到“思想治理天下”
从仓颉造字“惊天地、泣鬼神”、“龙乃潜藏”,到颛顼“绝地天通” 神人不通、君权神授;从周公“制礼作乐”人神有别、上下有别,到孔子“克己复礼” 秩序人间;从颛顼“天命在王”,到周公“天命制王”,再到孔子“天命在民”;特别是从沟通神明的“神职”,到掌握祭祀礼仪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官职”,再到传道、授业、解惑的“儒业教职”……
这种在孔子创办私学才有儒家并且创建了儒家学说之前的“原儒” 历程,被采撷内核、浓缩精华,糅合融入《剑来》儒家第二圣人礼圣 的人物设计和思想学说之中,最重要地是付诸于浩然天下的治理实践、试错、反思、批判和纠错之中。
比如,礼圣为整个浩然天下制订了“礼乐说”和“秩序说”,作 为治理体系的核心支柱之一。不但其他的儒家圣人为其察漏补缺、诊弊救陋,就连整个儒教体系,都在为这种“治理理念与思想体系”所带来的根本性缺陷和问题,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前有文圣老秀才代首徒崔瀺与亚圣对赌,进行礼乐治国和事功治世的特区实验——这就是三四之争;后有文圣老秀才传给陈平安“顺序说”,牛鼻子老道传给他“脉络学”,少年崔东山一直跟他灌输事功学说和释道法等诸家体系……陈平安试融博采众家之长、融合寻找自己之道,不经意就走上了“察儒家治理天下之鄙、寻三教百家五座天下一气贯通的建设之道” 的道路。
由此,可以隐约见出《剑来》“原”儒之路的某种逻辑和思路了。它不是顺着中国文明发展史,向下耙梳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 朱子和王阳明六座圣人里程碑,勾勒和牵连起“儒家治理天下思想史”; 而是逆向追溯中华文明起源史,朝前发掘那些原儒时代(如从仓颉、颛顼到周公、孔子)“儒家思想治理天下史”。
从儒家“治理天下思想史”,到儒家“思想治理天下史”,只是一个非常微妙的“词组换序和重心偏移”,却是内核迥然不同的状况。
从孔子到朱子和王阳明,众所周知,这六个人建构起了一个完整的“儒家治理天下”的思想体系: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朱子甚至建构起了一个“道统高于治统(儒道高于皇权)” 的治理格局思想,并成为中国王朝时代后八百年间的“官方正统思想”。但,那又如何?儒家从来就没有成为真正的统治者(或统治阶层);
儒家思想从来就没有真正成为皇帝“家天下(而非家国天下)”的核心思想;儒家治理天下的思想,从来就没有真正付诸于王朝国政之中,成为治理天下的体系。中国历朝历代,从来就没有出现过一个真正“儒家治理”的儒国世界和儒道格局。
但是,《剑来》虚构了这样一个儒家治理“浩然天下”的世界和格局——这天下仍然有九州;儒家文庙就坐镇于中土神洲;那是儒家治理浩然天下的权力中枢;其他八洲均有儒家圣人坐镇天幕,给予察看。
这个儒家治理的浩然天下,具有完整、系统和庞大的“儒教治理体系” 和“儒道治理人才”。
但这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这是一个“儒家思想”可以“治理”天下的世界——“思想”即“权力”。思想赋能和赋予儒家以治理天下的力量与权力。
小到儒家圣人“口含天宪”、“言出法随”,大到像礼圣的“礼乐学”和“秩序说”,可以与整个浩然天下合道,成为所有浩然天下修行强者和俗世王朝不得不遵守的规矩。
在这个“剑来世界”里,儒家思想,真正做到了“治理天下”。整个浩然天下,都是儒家思想治理的实验田——这是好大的一块实验田。
而这,在我们现实世界的中华文明发展史上,是从来都没有存在过的:儒家只有治理天下的“思想”,而无治理天下的实践;这种“思想”,就像是牌匾,皇家需要时,就拿来充充门面,不需要时,就束之高阁。
这其实是从孔子到朱子、王阳明这些儒家圣人的悲哀,亦是儒家思想文统与道统、文脉与文运的悲凉,更是历朝历代时运与国运的悲壮。
《剑来》把这些现实和历史发展中无法付诸实践、得偿所愿的伟大思想,乾坤大挪移到了“异”世界之中,让它们真正拥有了治理天下的试验田。
从孔子到朱子和王阳明这六人的原型和学说,均在《剑来》之中有所体现。比如,朱子未必能落实于哪一个《剑来》人物之中,但其 “道统高于治统(儒道高于皇权)”的思想,却真正体现在了儒家治理天下的格局之中:
在这个三教一妖分治天下,山上修行势力统撮山下俗世王朝的金字塔格局之中,世俗王权从来就没有话语权;就算大骊王朝铁骑洪流,最终建立起了整合山上山下势力的强大国力与军力,但也仅仅是威慑山上势力而已,而无法挑战三教特别是儒家治理浩然天下的道统与治统。
而且,正是因为这种现世界和异世界相逆与对照的“中”之对称性,从孔子到朱子和王阳明这条思想与学说的脉络,被打乱了时间性——不再是“从过去奔向未来”,而是“过去、现在和未来”三种时态闭合循环,甚至引领我们朝向未来奔向过去。
这就像科幻电影《降临》的那种非线性而是环状时间一样:我们朝向未来奔跑,却没有想到,未来之路通往过去。
如现世界的王阳明这个原型人物和学说(无论是事功说,还是致良知,抑或知行合一),都在这六人根本脉络的末尾,是线性时间的最晚点;但是,在《剑来》的逆世界之中,却是奔向“过去”的:
奔向儒家以秩序、礼乐说等治理天下导向末法时代的未来“四源最之问”(最本源、最起源、最来源和最根源)而去。
四、思想生命树:从“优良种子”到“森林生态”
我们现在可以比较清晰地看到了这种发展史的脉络与轨迹了。
从礼圣这个人设整合诸多历史与传说的原型人物与学说,到儒家 “思想治理”浩然天下的学说、体系和实践,融入现实历史中从孔子到朱子和王阳明六人的“儒家治理天下的思想”,《剑来》试图探索和建设一种“思想治理”的道路。
它不是把“现世界”的儒家思想照搬进“逆宇宙”(或异世界),仅仅复盘和复活于治理试验田里;而是通过类似于“从仓颉、颛顼到周公、孔子”的原儒之路,来不停地复原与复苏、锤炼和质疑那六人贯穿、贯通、贯彻到底的儒家治理思想、学说和实验。
这就以“儒家思想治理天下”为聚焦的内核和旋转的轴心,形成了明、暗、虚实三条线。这三条线,以中间虚实相生为分水岭和交融处,形成一种类似于太极图的运动。
明线便是人人均可考证的原型人物与学说脉络——这就是我们所 概括和提炼的现实历史之中从孔子到朱子和王阳明这六个勾连和建构 的儒家治理天下思想史。
暗线便是像我们知识考古的一样,从礼圣这个人设挖出“从仓颉、颛顼到周公、孔子”背后的原儒之旅,从而可以映照和比较分析在《剑来》世界之中儒家以思想治理天下的渊源流变——如只有考证了颛顼绝地天通导致中国从神话时代进入传说时代“君王从此不能再修炼成神”之后,我们才能更好地明白:
《剑来》之中,儒家治理浩然天下时,为何会立规定矩,不许俗世王者的君王修行问道;大骊王朝的铁血君王宋长醇受阴阳家陆家盅惑,违反儒家规矩,偷偷修炼至练气十境,被儒家亚圣一脉的游侠儿阿良一剑斩断长生桥。
而中间那条虚实相生的分界线亦是桥接线,便是《剑来》之中儒家从治理浩然天下到治理第五座天下、再到治理近未来乃至末法时代的“治理思想与体系”之变:
从至圣先师到文圣老秀才一脉,从儒教文庙到读书人种子,从儒家圣人齐静春到文圣关门弟子陈平安……到底什么样的“思想”,最适合治理浩然天下,最能开发第五座天下,也最有效地应对人心崩塌、灵气枯竭、神魔妖鬼联盟伐人、人族举世皆敌的超凡近未来甚至末法时代?
从明线到暗线,阴阳太极,循环运动,都聚焦于那一条黑白虚实相生的中间线上了:假若“思想治理”天下有效、有用、有益的话,什么样的“儒家思想”可以有效、有用、有益地治理天下?
以传统儒家六圣人为代表所建构的儒家治理天下思想体系,如果在试验和试错之中需要迭代和升级的话,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新思想可以察漏补缺,补偏救弊?
重新回到中华文明的四源之处,追根溯源,究流原变,重建那些断裂、遗漏、篡改和抹掉之处的内在逻辑与关联,我们是否找到那些真正的“中华文明基因”,建基真正有效、有用和有益的“儒家思想治理体系”,可以应对那末法时代的失序危机,重建超凡近未来的新秩序?……
烽火戏诸侯在“儒家治理天下思想史”的溯渊源究流变之旅中,并没有把从孔子到朱子和王阳明的“六人脉络”,只是复盘于自己“异界版”的“儒家思想治理天下史”;而是像中华文明最讲究“中”之对称之美一样,将“现世界”和“逆宇宙”互文、对照起来,同源异流、同型异款、同质异态,解构、重构和建构出一个儒家以思想治理天下的世界和格局。
也就是说,以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和中华文明发展历史的人物、思想和学说为“母题”、“原型”和“类型”,基于中华文明发展史“同一源流”(四源流变),却重述和重塑、重译与重释出“儒家思想、原儒史和儒家风流人物”不同的故事形态、类型结构和文化母题逻辑。
特别是,通过建基于堪称中华文明优良基因的“道胚理种”,《剑来》解构、重构和建构出了一个与“现世界”中华儒家文明根本脉络相牵连但又迥然不同,在“逆宇宙”枝繁叶茂、体系庞大的“儒道世界”:
它没有“复盘”从孔子到朱子儒家思想道统“治理于”中国历代王朝的文化母题史,也没有“复活”从荀子到王阳明这些原型人物“采诸子百家之所长”和“融儒道释智慧于一体”的人生和思想形成史,却真真正正地“复原”了从原儒到儒家再到新儒家“问道穷理”的优良基因之种,“复苏”了一个从“优良的种子”生长、生成和演化为“思想(文明)森林生态宇宙”的“生命树”完整(并趋于完善和完美)之旅。
这也是一种从复盘、复活到复原和复苏的“新文以载道”之旅——网络文学讲故事写爽文,也是可以讲道理的——它包括儒家但不限儒家。
甚至整部《剑来》的故事布局之中,儒道释三家分治浩然天下、青冥天下和莲花天下,都遇到这样“治理危机”的终极之问:天理何在,人行何道?
治理危机的终极问题之根源,其实就是“思想(信仰)危机”。《剑来》貌似,就是想通过“思想治理天下”的实验性探索,来求解这种“信仰”危机的根源性问题。
而它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看起来,就是在“文明之中寻找基因”、在“文明基因之中寻找优良的种子”,用讲故事的方式探索和实践“一颗优良的种子” 生长、生成和演化为“文明森林生态宇宙”的道路。
五、问题导向:从“道 · 理宇宙”到“网文道 · 路”
以蠡测海,从“思想治理”到“思想(信仰)危机”,“问题导向” 的思路、逻辑和结构,成为《剑来》讲故事、写网文、说道理的多层甚或多维驱动力模型。
它驱动《剑来》讲故事亦讲道理。烽火戏诸侯写网文亦在说道、论理、讲道理,我们读作品亦在阅人心、看社会、究现实:剑来,理亦来;拳至,道便成;问道穷理,陈平安、烽火戏诸侯和我们“连接” 在一起。我们把它解读、诠释和建构为《剑来》溯道过去、剑指当下、穷理未来的“道 • 理宇宙”:穷天理,行人道,讲道理,不是用嘴,而是用剑和拳。
烽火戏诸侯在《剑来》之中,试图为网络文学双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塑新社会现实感和建模超凡近未来失序危机与新秩序重建,梳理出几条根本的“脉络学”、“顺序说”和“新秩序论”。
这其实正是当下和近未来“新主流网文”创生潮流与发展趋势所致力于求解的硬核课题。
更重要的是,它事关中国网络文学发展新时代解构、重构和建构研究新范式、思想新范式、发展新范式所必须求解的“时代新范式” 社会重大现实攻关问题、时代课题和未来发展趋势主题。
在此“问题导向”的全景框架之下,观照和聚焦烽火戏诸侯于此关键节点上创作与实验《剑来》的道 • 路,方能比较精准地定义和定位它的探索与实践、价值与意义。
烽火戏诸侯从 2017 年 3 月开始公布《剑来》的世界观设定大纲,发表章节,进行更新;持续三四年,载止我们开始撰写此篇论文时,目测其“故事创作进度条”仍未过半。
但以已更新的近千章内容窥测,其世界架构设计之宏大,故事体系之庞大,探求问题之重大,思想表达之强大……已经远远超过了一部《剑来》网文故事体量所能承受的现实重量与思想份量,须得一种“不负时代不负你”的“剑来 / 道 • 理宇宙观”之野望和雄心,或可承载新主流网文“皇冠上的明珠”之重。
以烽火戏诸侯如下雄健又精准的笔力、眼力、脚力和脑力,这并非是“不可能的任务”和“不可能的世界”——对故事布局大开大阖、游刃有余、酒扫进退皆自如的“大格局”擘画之能;对场景细节穷形尽相、精致入微、“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却又于“果壳中的宇宙” 留白有余韵、绕梁三日不绝。
于立锥之地方寸之心的“人心鬼域”井字棋局里,深耕微雕、纤毫毕现、高清精度还原如牛筋一样盘根错节又如黑暗森林一样陷阱重重的复杂人心、人性和人际关系(人心宇宙),却又恰似泼墨挥毫大写意,“思接千载,神游万里”,白描和墨染便能写尽“于一二人方寸之心,建万世太平之运道”的风云际会和风暴漩涡……
但是,以烽火戏诸侯在业内声明远播的“大内总管”之既往历史,现在追更者集体担心的,便是他哪一天又突然“太临断更”或“潦草收笔”——他之前系列作品普遍存在这样的情况。
若是不能完整地创作和描写出完整的《剑来》“故事大厦”,那么,目前已隐约可见的气势恢弘的“剑来世界观”或“道 • 理宇宙”,或许就会像海蛰蜃楼,蒙上神秘的面纱,存在于另外一种场景、维度和界域的平行时空。犹如庞大的冰山世界,只浮出一角。整个世界和故事都会是“残缺的”。 因为残缺,所以遗憾。
就像我们一直在表达和阐述的如下观点:很多时候,并不是作者在描写和描绘已知故事世界之中的人、事、物甚至整个世界本身,而是这些未知世界的人事物连同世界本身,通过作者的笔、我们的眼睛以及连接二者的纽带,向我们和他人甚至整个世界描述(自动呈现)它的存在,以及存在的事实、真相和秘密。
作者就像创世纪的造物主一样,通过“造词运动”(命名、言说和发现),让世界向我们描述(展现 / 呈现)自身的存在——因为创作(创造),所以存在(呈现)。
但是,它的存在其实是独立于创造之外的;它看似是被“创造”出来,其实不过是被“发现”然后“显化(呈现与展现)”自己。创作(创造)本身永远都不能穷究(发现)完整的世界;因此,世界在故事的创造和发现之旅中,永远都像谜宫一样地呈现。因为,世界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魔幻谜宫。承载其存在描述与呈现的文本本身,也因此被创造成为了一个“故事谜宫”。
不是每一个作者、不是每一部网文,都能解读、诠释和建构这种世界本身向我们描述与呈现自身存在的“故事谜宫”。
烽火戏诸侯发表与更新的《剑来》既有故事布局,已经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融人类史前神话传说的“魔幻谜宫”、中国传统文化思维“古典迷楼”、网络时代打怪升级闯关寻宝的“游戏谜局”等多种场景、多种维度、多种界域甚至多重时空于一体并连接成“网络谜踪”的故事谜宫。
而这个“故事谜宫”正是通往“剑来世界观”的时空旋转门,或者其解构、重构和建构的“道 • 理宇宙”邀请甚至诱惑我们进入并迷失于其中的异界时空。我们正揪起一个甚至多条“线头”,试图顺着那像金毛线球一样的根本脉络、秩序和顺序,进入,或者出走;迷失,滞留,或者留恋、往返。
从这个意义上说,即使“断更”或“写崩了”,半部《剑来》仍堪称为“神作”——颇有技术含金量(讲故事也是一个技术活)的“大神之作”。
但若是能按照当下已有的预期与预设,完整和圆满地写出来并且写好了,一部《剑来》或可称为“名作”——更有可能成为问道寻路、思想份量与现实重量并重的“大师之作”:新一轮故事革命已经带来话语、思想和范式革命;从“技”到“术”,从“器”到“道”,寻“道”问“路”……已然是当下网络文学名家名作普遍遇到的时代瓶颈。
从高原到高峰,从大神时代到大师时代,中国网络文学发展新时代,需要里程碑式的作品——“新主流网文”是这个关键期上最重要的创生潮流、现象和发展趋势;烽火戏诸侯的《剑来》是这条根本发展脉络上最有代表性的试验、试错和迭代作品之一。
烽火戏诸侯和《剑来》,能不能完成这样一种不是转折、转型、升级,而是转场、升维和跨界的“探路者之旅”?
再给 TA 三年时间!
经历了从中国网络文学二十周年(1998-2018 年)到华语网络文学三十年(1991-2021 年)的起承转合,立足于新时代第一个十年(2012-2022 年)的阶段性拐点,回顾我们站在新时代起点时曾经作出的研判 “中国网络文学下一个大势是‘主流化’”。
展望新发展格局未来十年,我们再一次预判“中国网络文学下一个趋势是‘网文新主流时代’(网络文学就是新主流文学的时代)”:从“新主流网文”到“网文新主流时代”,《剑来》从何而来,又向何而去——是剑来理也来,还是未来“未”来,但“剑来已来它必来”?
以此愿景和目标倒逼,我们以此论文并两部论著(《烽火戏诸侯与〈剑来〉》、《文运迷楼说》)作为“导读”,迈过门槛去,与《剑来》一路同行,与烽火戏诸侯共勉,致力于共建、共享、共治一个能够代表“新主流网文”潮流特征并引领“网文新主流时代”发展趋势的“剑来世界观”或“道 • 理宇宙”大设定集。
世界已然存在呈现,宇宙都有了开端和初始,还怕没有那个“大爆炸”的引爆点和潮流爆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