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传统民间文艺形式如何表现新时代的新生活 ——以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的民间文艺创编为例
来源:文艺报 | 苏培  2025年09月02日09:27

2023年4月,笔者来到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以下简称“莫旗”)进行田野调查,在采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达斡尔族乌钦代表性传承人鄂灵巧时,她用乌钦的传统唱法,演唱了由其本人参与创编的《新时代新生活》,歌词如下:

“巍峨的莫力达瓦山,茂密的森林换绿装,牛马奔跑在草地上,人们生活蒸蒸日上。纳文江水奔流向前,阳光照耀祖国大地,乡村振兴美好家园,欢歌笑语幸福和谐。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族人民团结一致!一起努力拼搏奋斗!祖国更加繁荣昌盛!二十大精神振人心!人民听党话、跟党走!走进新时代新生活!共同奔向富裕道路!”

这耳目一新的文艺创编形式引起了笔者注意。民间文艺来自民间,其中饱含着人民群众最为朴素真挚的情感表达。这首全新创编的乌钦,将乌钦的传统曲调与新时代达斡尔族人民新生活有机结合,赋予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鲜活的生命力和突出的时代价值。近两年来,笔者对以鄂灵巧等为代表的达斡尔族非遗传承人持续进行跟踪访谈,搜集到一批形式多样的新时代达斡尔族民间文艺创编作品,并对其进行系统梳理研究。

新时代达斡尔族民间文艺创编的主要类型

新时代达斡尔族民间文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编原则,将新时代新生活与传统民间文艺形式充分结合,注重突出文化内涵和教育意义,创编出包括乌钦(达斡尔族说唱艺术)、扎恩达勒(达斡尔族民歌)、鲁日格勒(达斡尔族传统舞蹈)、木库莲(口弦琴)、三句半、情景剧等在内的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新颖的民间文艺作品。以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乌钦、扎恩达勒、鲁日格勒为例,其主要类型及代表性作品如下。

一是赞颂党和祖国类。在新时代达斡尔族民间文艺创编诸类型中,以歌颂党和国家为主题的作品数量最多,且几乎涵盖达斡尔族所有常见民间文艺表现形式。民众将主流思想、爱党爱国情怀等,充分融入达斡尔族传统民间文艺形式之中进行创编。例如《感恩党》(扎恩达勒):

“嫩江的春天已到来,阳光照耀祖国大地,美丽的莫力达瓦山,映山红花满山坡呦。/党的政策指引方向,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祖国更加繁荣昌盛。/乡村振兴为民造福。人们过上幸福生活,歌唱我们伟大祖国,各族人民感恩党啊!”

还有《一颗红心》(扎恩达勒):

“红似一团火,心比火焰红,跳动着激情,藏在我胸中,开心绽笑容,心痛不言痛,回荡时空是不息的心跳声。/红似一朵花,心比红花红,涌动着深情,爱在成长中,真心看得清,心血滴滴浓,忘我奉献精神润物细无声。/一颗红心红得纯粹代代红,红色坚定的信仰浴火重生。一颗红心红得纯真年年红,捧给你心意诚在岁月中永生。啊,一颗红心代代红年年红。”

《感恩党》既描绘了达斡尔族主要聚居地的怡人风光,也充分表达了生活在新时代的达斡尔族民众对党和国家的感恩之情与美好祝福。《一颗红心》是莫旗乌兰牧骑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而创编的献礼作品,歌词以“一颗红心”缅怀红色岁月,唤起人们的红色记忆,表达达斡尔族人民坚定的信念与昂扬的豪情。此类作品内容积极向上,情感真挚浓烈,旋律优美高亢,令人鼓舞、催人振奋,充分展现了达斡尔族民众浓烈的爱党爱国情怀。

二是歌颂新时代新生活类。例如《美好家园》(鲁日格勒)的简介:“一位老者在舞台中间诉说‘和暖的春风吹过来了,醒来的大地绿起来吧,奔腾的江水跑过来了,和谐的家园富起来了,各旗兄弟欢聚来了,欢快的舞蹈跳起来吧’。众人(身穿不同民族劳动生产的服饰)手持各种相关劳动工具,来自四面八方,欢呼雀跃地来到舞台上,进行非遗传统体育运动项目(颈力、扳棍、罩鱼)表演,共同起舞,和谐、热闹、欢腾,展现了各民族同胞共同劳动、共同发展、共同创建美好家园的主题。”

《美好家园》以达斡尔族传统舞蹈鲁日格勒的形式展现,在舞蹈中巧妙融入达斡尔族传统非遗体育项目,通过各民族同胞协作劳动、共同起舞的表演,生动诠释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突出表现热爱劳动、和谐共生、蓬勃向上的达斡尔族新时代新生活。此类作品通常紧贴民众生活,以歌舞形式围绕达斡尔族民众的多彩生活样态进行创编,着重展现达斡尔族民众在新时代的美好新生活,以及各族人民美美与共、共创共荣、幸福祥和的生活图景。

三是赞扬民族传统文化类。例如《昆木勒情怀》(乌钦):

“昆木勒是你亲切的名字,生长在这片广阔的嫩江原野上,花草丛中虽不显为人见,却绿意浓浓为人们默默地奉献着,呐呦耶昆木勒,你的美味是达斡尔人的最爱,呐呦耶昆木勒,达斡尔人在你的节日里为你起舞欢歌。/达斡尔是你古老的名字,繁衍生息在富饶的嫩江两岸上,勤劳勇敢智慧达斡尔儿女,为实现梦想努力建设着祖国的北疆,呐呦耶昆木勒,你赋予草原清新独有的芳香,呐呦耶昆木勒,北国家园在你的季节里更加美丽兴旺。”

“昆木勒”又称“柳蒿芽”,是我国东北地区诸民族饮食文化中较有特色的食物。作品将昆木勒作为创编对象,深受达斡尔族民众喜爱。整体来讲,此类作品通常围绕达斡尔族传统民俗文化、节日仪式、食物服饰等进行创编,以民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

除上述主要创编形式外,新时代达斡尔族民间文艺创编还有木库莲合奏表演曲目《达斡尔春天》《新时代旋律》《共同的旋律》等,以及《论酒》《乡村振兴美如画》《赞曲棍》《党的政策为人民》《赞昆米勒》《新时代 新农村 新气象》等三句半节目。

扎根基层、贴近群众的展演方式

约从2016年起,莫旗便开始了有组织有规划的民间文艺创编和展演活动。莫旗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朱秀杰告诉笔者,目前,莫旗文化馆组织创编的各类新时代民间文艺作品均面向本地社区、乡村及周边地区群众进行巡演,平均每年演出场次达80余场,受众大约2万余人,演出引起群众强烈共鸣。莫旗乌兰牧骑也主要面向广大基层群众下乡演出,每年演出频次100场以上,受众约3万人次。

在面向民众进行演出的艺术团体中,达斡尔文化原生态艺术团功不可没。该团团长为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达斡尔扎恩达勒代表性传承人孟满荣,他于2017年联合32名达斡尔族民间文艺传承人和爱好者,在莫旗文化馆成立达斡尔文化原生态艺术团。艺术团中大部分成员为达斡尔族非遗传承人,包括乌钦、扎恩达勒、鲁日格勒和木库莲传承人等。艺术团成立后的主要任务便是面向各旗各乡基层群众开展民间文艺巡演,年演出场次上百场。值得一提的是,巡演中的大多数节目均为艺术团根据新时代新生活进行的全新创编,既保留了达斡尔族传统民间文艺形式,又紧密贴合民众新时代的新生活。2018年和2021年,艺术团先后获得由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颁发的“基层优秀文化志愿服务团队”和“十佳民间剧团”荣誉称号。

莫旗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的新时代达斡尔族民间文艺创编和展演活动,之所以取得如此引人瞩目的成效,一方面是有自上而下的明确的指导思想、系统规划和实践路径,另一方面便是紧密围绕着人民,想人民所想、依人民而创、为人民而演。正如当地政府相关工作人员告诉笔者的,莫旗一直以来都很重视文化建设工作和面向人民群众的民间文艺相关活动,“这些民间文艺创编紧贴人民群众、聚焦百姓生活,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它们极大丰富了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有效提升了人民群众精神境界,让民间文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和光彩”。

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发挥独特作用

只有深入群众,才能倾听到群众真实的心声。新时代达斡尔族民间文艺创编中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生动诠释了“第二个结合”的科学内涵,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成功实践与鲜活案例,具有深远的当代意义。这主要体现在:

一、作为党和国家政策宣传的重要载体,民间文艺因其与生俱来的亲民性,能够巧妙融入最新政策与思想,在群众中发挥及时而有效的文化传播作用。

二、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民间文艺创编、展演活动等,既传承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能够助推其适应新时代新的文化语境,为传统文化的赓续与发展注入持久活力。

三、作为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和精神世界的重要方式,民间文艺始终是民众日常生活中的核心内容。新时代民间文艺创编和展演活动,能够有效充实人民群众精神世界,提升其综合素养,促进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

四、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方面,民间文艺发挥着独特作用。以莫旗为例,莫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其在新时代民间文艺创编中积极融入多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有效促进了各民族间的广泛交往、全面交流和深度交融,有助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五、民间文艺还在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繁荣发展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形式多样的新时代民间文艺创编,既提升了当地文化的知名度,又为当地文旅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重要助力。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博士后、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