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有诗意的文化散文——评黄立康《水的复数》
《水的复数》是纳西族作家黄立康新近出版的一部散文集,由“奇数”和“偶数”两辑组成,收入《翅膀之歌》《水的复数》《城市猜想》等10篇散文佳作。散文集以文化大散文的话语方式,对历史与文化进行回望与书写,但又不局限于对宏大历史的打捞,亲切的生活细节以及个体幽微的生命体验渗透在整部作品的字里行间。
纳西族的璀璨文化和丽江大地的瑰丽多姿,是黄立康散文创作的灵感源泉。一颗“纳西之心”在黄立康文字的肉身里跳动着,让他的散文有了饱满的血肉和筋骨。《水的复数》写纳西民俗和丽江风情,但黄立康的写作不是为民俗而民俗,更不靠哗众取宠的民俗与风情描写来博取读者眼球。黄立康写纳西族的生活,也写其他民族的生活,散文集从更广阔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视野出发,呈现多民族相互依存、影响与融合的关系。《河口的云》写河口苗族的生活以及一位苗族母亲的生命故事。河口不仅居住有苗族,还有瑶族、壮族、傣族、汉族、布依族、彝族等,大家一起居住、劳作、交流,这是云南日常生活的本来面貌。
黄立康的散文有画面感,写作节奏张弛有度,隐藏着他自身民族的“文化密码”。他的散文既吸收了纳西族丰厚的文化元素,也融汇了其他民族的文化给养,是民族文学创作的一次拓展。
黄立康早年写过诗,诗歌创作对他的散文写作产生了深刻影响。黄立康将诗的创作手法与技巧糅进散文创作,或直接在作品中插入原创诗歌,或引用恰切诗句夹叙夹议,精准表达当下的写作情境与内心的复杂情绪,从而使整部作品有了如诗一般跳跃、灵动、丰富的内蕴和张力,遣词造句、段落布局以及整体的文风情思,都流露出鲜明的诗化特征。
黄立康散文中的诗性,尤其体现在他对意象的营造与重视上。意象是诗歌创作的重要元素,黄立康将其精巧运用在了散文写作中。路、水、雪、树、云等一系列意象散落在作品中,准确灵动地传递出黄立康对天地自然、人性命运的深入思考。黄立康以自己对世界的细腻观察,用形象又恰切的意象绘织出自然的广博与云南的瑰丽,勾勒个体生命的疼痛与成长,叩问更为本质的生命存在。
《翅膀之歌》是整部散文集的开篇之作。文中黄立康以“路”这一本身就容易给人蜿蜒感与变化感的意象,向读者诚恳地袒露自己的成长之路。“小路”串联起他的人生之路,从故乡的乡村小路到昆明求学的龙泉路、丽江古城的福慧路,再到北京学习进修时走过的路,读者能够看到一个纳西族青年成长的足迹,一条又一条“小路”引领他从香格里拉走向更为广阔的世界。同名散文《水的复数》充分调动“水”的灵动多变,摹写大地上的山水形神,诉说人对广袤自然的敬畏。《独钓人间雪》记叙了父亲人生的曲折多变,以树的意象隐喻人与命运的复杂纠葛和血脉亲情的复杂关系。
黄立康散文中营造的意象不是空泛的,而是沉淀了作家的生活趣味与生命觉悟,是感性、理性与智性相结合的诗意存在。审美意象的创构,一方面使得黄立康的散文在抒情时带入主体性的生命体验,强化了写作主体自由心性的抒发与展示,另一方面也使黄立康的散文写作呈现出明显的跨文体特点,让散文充盈着诗化特征。
《水的复数》之所以耐人寻味,更深层的原因在于黄立康的写作有一重“向内转”的审美境界。《水的复数》写山川、时间、云朵,写人间烟火和寻常人生,但作品并没有停留在事物与生活的表层,而是向人的精神世界深处挺进,探照更为本体的存在。
收入《水的复数》的散文,从篇幅看都是有一定体量的万字左右的大散文,但读来又不会给人冗长乏味之感,一个重要原因是作家的叙事、议论和抒情,不空洞、不造作、不矫情。恰恰相反,作品字里行间流露出让人感觉熟悉与亲切的日常气息。《水的复数》中绝大多数的写作素材都源于作家切实的生活经历,它们是黄立康外出旅行时的所见所闻,是他看过电影中的人物,是他家人与朋友的生命经历等。在黄立康的文字引领下,历史和现实纵横于时间之网,构成一幅立体多元的日常生活画卷。
黄立康的文字真正要探究的,是面对高速发展的时代,具体的人该何去何从,精神世界日渐荒芜的现代人,如何从委顿的存在困境中超拔出来。生命如何才能够开创出更具可能性、可塑性的未来?黄立康给出的建议是“关注当下”。作家通过深沉的目光和飞扬的情思,去直视与靠近更为本质、更为幽微的生命存在,探究生命的尊严与价值。
(作者系青年评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