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天真与经验之歌——《澄明山下》创作谈
来源:十月(微信公众号) | 谢络绎  2025年08月25日09:27

这篇小说萌芽于我对重逢这件事的理解和联想。男人功成名就,某日偶然遇到年少时爱慕的对象,昔日那个清纯明媚的女孩从容颜到身材都已经变了形,臃肿衰老到让他几乎认不出了,显然她一直在过苦日子,让人唏嘘。现实中讲故事的人唏嘘过后,与对方也没什么后续,女人消失在人群中,就像没有出现过,男人继续走自己的路,越走越远。后来在另外一个场合,我又听到一个差不多的故事,只不过性别换过来了。

我开始留心这当中几个值得深思的方向:一场看起来只剩唏嘘的重逢,前缘和发生的意义是什么?重逢后发展新的关系的可能性在哪里?如果境遇相反会怎样?讲述者通常是发展得不错的一方,那么内容会不会存在夸张的成份,也许对方的情况并没有那么糟糕,讲述者只是借着一件谁也无法验证的事,表现他们不易察觉的心理优势,或恰恰相反,是一种自卑?那么对方呢,那个相对落魄的人会如何看待这场重逢?等等。这些想法在我的心中盘旋,一段时间以后,我将它们糅合在一起,写出《澄明山下》这篇小说。小说由重逢入手,进入深层次的关于纯真与原罪的精神探讨。

按一般的理解,重逢的落点在未来,但其实也可以在过去。《澄明山下》明着写多年以后的一场重逢——很残酷,主人公汪勇依然在他的兽性中滑行着,可他不知道自己从前做过什么吗,为了掩饰,也出于性格和经验,他冷酷地对待一场难得的,实际上是提供了赎罪机会的重逢。然而以往那些被他压制进潜意识的不安真的就随着时光的流逝不存在了吗,它们暗流涌动,与在这场重逢中被激怒的女主人公一起“里应外合”,终使汪勇往日的那些不堪浮出水面,形成他与曾经的自己的重逢。

小说中有一句话:原来往事不加选择地全部呈现会让人这么痛苦。

一明一暗的两种重逢共同发力,促使往事不再是汪勇建立在时间遗忘功能之上的碎片,他因此再也无法只是自欺欺人地捡取其中的一部分来粉饰强者之路了,他的罪行得以昭揭,而他以梦境和澄明山为象征所保留的仅有的纯真之念,作为他心灵深处最后的坚持,也被他现实中的无明之举亲自破除,如此一来,等待他的必然是痛苦和毁灭。

小说中反复出现的用呜嘟吹奏的歌曲: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好像一只蝴蝶,飞进我的窗口……是沉落进汪勇少年时期关于人的来处与去处的追问,与他当年对澄明山的执着一样,是他人性中原初的纯真,它们被他后来披挂上身的扭曲的恶驱逐,在现实中毫无立锥之地,只在梦境中若隐若现。这些纯真与恶,我期望能像布莱克在《天真与经验之歌》中对想像的天真与人类基于经验的苦恶所歌咏的那样,“表现出人类灵魂的两个对立状态”,并能激发人们面对善恶问题所应具有的最基本的“渴望”与“愤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