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历时三百九十五个日日夜夜,古埃及文明大展圆满落幕 深耕国际展览在地价值,上博做对了什么?
来源:文汇报 |   2025年08月18日08:44

“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观展现场。

接待观众超277万人次,带动城市综合消费逾350亿元

在一场轰轰烈烈的168小时嘉年华中,持续13个月的上海博物馆“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今天凌晨圆满落幕。395个日日夜夜,这一现象级大展不断刷新着全球博物馆单个收费特展参观人数、展览总营收和媒体传播总量等多项世界纪录,为中国、为上海、为文博业书写了一个个令全球瞩目的“奇迹”。

最新出炉的统计数据显示,展览接待观众超277万人次,其中近七成观众来自外省市和海外;据观众抽样统计,外埠观众中逾七成为本次特展专程来沪,带动城市综合消费超350亿元。展览总收入逾7.6亿元,相关信息全网超45万条,共产生浏览量超300亿次,互动量近3亿次。受展览持续火爆的带动,埃及旅游和文物部表示,近期埃及入境游中国游客数量同比增长65%。“为一个展,赴一座城”,在这里不再是一个概念、一句口号,而是一幅幅具象的画面。

“当全球博物馆一项项的纪录诞生在中国时,我们知道,这场跨越文明长河的对话,早已超越了展览本身。”上海博物馆馆馆长褚晓波说。古埃及文明大展以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将中国文博大展带入了一个“超级展”的新时代,为新形势下上海乃至全国博物馆高质量发展、培育文旅消费场景提供了鲜活的案例和重要的范本。

自主策划大展,呈现中国叙事视角

上海是“世界看中国、中国看世界”的重要窗口。作为与这座城市同名的国家级博物馆,上博立足上海,发挥对全球文博资源的配置能力,打造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枢纽平台,形成高质量发展的文化交流与国际传播,举办全球首发、中国首展,积极践行全球文明倡议。2024年正值中埃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及“中埃伙伴年”,该馆携手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于2024年7月19日至2025年8月17日在人民广场馆举办“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

文明因交流而多样,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作为上博“对话世界”文物艺术系列展览的第四展,这是有史以来全球最大规模、亚洲最高等级的古埃及文物出境展;也是中国官方博物馆首次与埃及政府合作,全面揭秘古埃及文明及其最新考古发现的世界顶级文物展览。“我理解的文明互鉴,首先要建立在读懂对方文明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进行对话、交流。”策展人、上海外国语大学世界艺术史研究所研究员薛江说。

有别于以往同题材的展览皆为从欧美博物馆借展、以西方视角进行叙事的方式,本次展览由上博联合专家团队自主策划,从埃及本土借展,囊括了埃及国家博物馆等7家埃及重点博物馆以及萨卡拉考古遗址的788件古埃及文物,其中超过95%的文物为首次来到亚洲,2020年全球十大考古发现之一萨卡拉的考古成果更是全球首次大规模展示。展览通过一部通史和两个专题展开独立叙事,展示来自中国学者的研究成果,为埃及学注入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同时,选择若干中国文物进行对话展出,熔铸古今、汇通中外,让展览成为中外交流、增信释疑的文明使者。

“这次展览是两大文明古国的对话,也是过去与现在的对话。”首席策展人、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颜海英说,中国少有古埃及的收藏。很长一段时间,欧美几乎垄断了埃及学的话语权,埃及本土以及中国等东方国家,对它的研究起步比较晚。国人过去对于埃及的了解,大部分来自西方学者研究和游戏等大众文化建构起来的形象。“随着两国友谊的不断增进,让人们对埃及有更系统深入的了解,也是国内学者以及像上博这样的大馆应该承担起的责任和义务。”

为此,上博提前了一年半策划,策展团队多次前往埃及实地考察和挑选文物,筹办期间曾遇到重重出乎意料的挑战,经历一波三折。“回过头看,也就上博能做成,过程比能想象的还要曲折很多。中间任何一个人松一点劲,这个展览是办不成的。”颜海英坦言,因为太多困难,她曾无数次打了退堂鼓,幸而上博很坚持,有一支很温柔又能拼能打的团队。那些曾被视作“不可能”的挑战,最终都在“美美与共”的世界文明百花园中绽放光彩。

以人民满意为标尺,优化文化服务供给

“内容为王”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一个成功的展览,其核心在于主题IP的打造。本次展览全球仅在上博独家展出,为充分挖掘文物价值,馆方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尝试。比如,在展览史上首次采用大型货机包机的方式进行展品运输。展览展陈面积达3000平方米,通过历史叙事、文物陈列与数字展示,打造别具一格的沉浸式空间;还特别携手国内顶尖多媒体团队对展厅进行了数字化革新与创意探索。为扩大宣传影响,在上海世界会客厅举办展览推介会;在场馆附近区域、延安高架道路、上海城市地标建筑以及地铁、机场等主要站点投放展览广告。在展厅中设置打卡点,便于观众通过社交媒体进行广泛的二次传播。

上海是人民城市。发挥“文化会客厅”的作用,上博以人民的满意度、幸福感为根本标尺,不断优化文化服务供给,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满足人民美育需求,让重磅展览“叫座又叫好”。以提升参观体验为例,不断夯实软硬件基础,优化开放服务流程,大大缩短观众户外和馆内排队等候时间,在流量高峰状态仍能保证正常秩序。增设多种形式的指引牌与引导岗位,积极做好各项观众应答工作;梳理整合常见问题的Q&A,通过官方微信、微博、小红书等平台加强宣传告知,主动、提前为观众解惑。

古埃及文明大展举办期间,上博提供形式多样的阐释辅助手段,助力全年龄段的观众更好地理解和体验展览。比如,为观众免费提供特展折页、微信导览以及合理收费的自助导览、AR智慧导览等服务,其中微信导览点击量超过350万人次;分层分众开展公众讲座、艺术工作坊、上博学院、展厅导览、展览进社区等线下教育活动近5000场,覆盖受众超130万人次。同时通过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最大程度拓展知识的可及性;并专门设计适合自主学习的线上资源,推出面向青少年的游戏化学习资源《尼罗河大冒险》。

为解决展览热带来的“一票难求”等问题,上博加开220个夜场和专场满足市民游客的观展热情和文化需求;并在埃及展展期最后一周推出“7×24小时不闭馆”观展体验,创造全球博物馆168小时连续开放的世界纪录。定期开展观众问卷调查,及时了解观众参观反馈与需求建议,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服务质量。此外,联合埃及国家旅游局、埃及航空推出抽奖活动,展期内每月有一位幸运观众获得免费“埃及八日游”的机会。

联结多元场景,放大文博热溢出效益

随着文博热持续升温,博物馆正从传统的文化殿堂演变为新型文旅消费的重要阵地。自展览启动之初,上博积极深化文旅商体展联动,以“文博+X”融入社会经济发展大局,推出“‘一站式’文旅体验新场景”,持续放大超级大展的溢出带动效益。

古埃及文明大展被列入“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7大标杆活动之一。上博与知名企业、重点商圈等联手培育消费新场景,引导并满足观众的消费需求。携手悦星游轮打造“从尼罗河到黄浦江”——“上博号”古埃及主题游船,打造沉浸式江上文旅新名片;携手公交巴士公司,打造“上博观展巴士”,并与“上博号”古埃及主题游船进行联动。携手东方航空推出“机票+门票”特色套餐产品。与南京路步行街区、淮海中路-新天地街区、豫园商城等重点商圈联手打造一站式商旅文展体验新场景,特别推出“一票享惠黄浦”等系列活动;与久事体育合作,推出世界顶级体育赛事与展览门票的联动;在淮海中路主街黄金地段合作开设埃及展文创快闪店等,打造“文旅商体展”联动的示范样板。

顺应市民游客消费需求新趋势、新变化,上博推动智能化消费场景和美好生活新体验。携手“博新全宇宙”,打造元宇宙展厅“消失的法老:胡夫金字塔沉浸式探索体验展”,为观众提供更加多元的感官体验。联合携程旅行网、东方航空及住宿行业,打造“宠物友好型”航班、酒店和博物馆参观体验,定期举办全球独创的“博物馆奇‘喵’夜”活动,允许观众携宠物猫夜游博物馆,获得了社会热烈反响和广泛好评。博物馆奇“喵”夜活动一经推出,首场200张携宠票1秒售磬;全部10场携宠票1小时售罄,人广周边宠物友好型酒店搜索量同比增长逾50%。

激发文创新活力,上博配合展览推出1200余款文创产品,产品价格亲民、富有创意,且严格把控质量,引发观众购买热潮,诸多文创“爆款”产品供不应求。线下的火爆也传递到了线上门店,天猫数据显示,上博埃及展文创产品一个月被抢空4次;上博线上店铺成交同比增长465%。在做精文创产品的同时,不断做优文创服务,推出特色创意午餐、文化下午茶;推出主题剧本游、手作体验及系列埃及文化沙龙活动等文创活动近500场。开发寓教于乐的《埃及猫神庙》移动端小游戏,供观众免费体验;并在上博数字藏品平台推出限量数实融合卡等。

展览落幕并不意味着结束,而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以古埃及文明大展为重要契机,上博将于年内正式启动埃及吉萨省拉希纳村(古埃及首都孟菲斯)塞赫迈特神庙的考古发掘工作,展示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考古学。未来,还将继续策划推出“对话世界”文物艺术系列的超级大展。“聚焦‘大博物馆计划’和‘3+X’新发展格局,上博将努力建设成为世界级博物馆,提升中国文博的国际文化话语权与影响力。”褚晓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