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花》2025年第8期卷首语及目录
卷首语
莲深不知夏去,叶落方知秋来。踏着热浪与凉意的交界线,八月悄然站在时光的分界点。
八月,总是藏着分别的伏笔。流萤飞火的夏天渐渐走远,风轻云淡的秋日还在来的路上;夏日光影中的蝉儿还在聒噪,却又被归鸟的翅尖扫过,蝉声渐疏。但分别并不是结局,就像骤雨过后总会出现彩虹,那些在七月里种下的期待,正在八月的枝桠上悄悄酝酿结果。
而那些落于指尖的只言片语,不就是文学根系在生活土壤里结的果子?在本期杂志中,我们遇到了这样一群以文字为舟楫的航行者,他们用岁月生长出的年轮乘风破浪,诠释着人生的意义。
《继续修改》中,作者触摸苍山的脉搏,与诗人、评论家、翻译家等人邂逅,从而引发了对现实、对人生与命运的思考。诗人工作室永远在修改的画作、翻译家手中那本名为《继续修改》 的诗集,正如生活本身,永远没有最佳答案,只有在“继续修改”过程中留存的最真实的褶皱。
在李义利的笔下,青春被按下了返回键,我们跟随作者的《倒带》,在周杰伦的歌声中,一起回到了那些青涩而潮湿的昼夜,也回到了独属于自己的青春。当孙小尊细数着六年的种种,那些遗憾仿佛都有了重量,所有未完成的告白、未实现的心愿,经过时间的浸润,都成了心底的朱砂痣,或许只有在文字中,才能将这些岁月的错过和遗憾酿成故事吧!
在导演张洋的记忆里,生活或许是一本奇幻的魔法书。《钝感》作者王大烨塑造了一个神奇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钝感与灵感不断博弈,从而窥见创作的真相:最珍贵的表达从不在炫目的技巧里,而是留存于生活点点滴滴的真实与褶皱中。《三辨驴脸》则聚焦最真实的生活,文章围绕驻村扶贫中的桩桩件件展开,绘制了一幅幅鲜活生动的百态众生相,平实的语言下涌动着的是一颗古道热肠的心。
本期散文如时光的刻刀,在生命中雕琢深浅不一的纹路。《小城闲笔》中,游子在小城四十年的变迁中丈量故乡的距离;《煤龙呼啸而过》中,跟随作者聆听一条钢铁巨龙的悠长呼吸 ;《春秋阅罢且看山》则为我们展开一幅气吞山河的历史画卷。时代的车轮疾驰,但时光里留下的印记却历久弥新。
当我们翻开杂志,动人的文字带着体温与呼吸。让我们透过文字,去触摸那些被时代浪潮裹挟的个体命运,去感受那些在日常褶皱里闪光的动人瞬间。
(《火花》副主编 王蜜)
目 录
大家视野
04 李达伟/继续修改(散文)
星火燎原
11 李义利/倒带(短篇小说)
17 李义利/歌声撩动当年情(创作谈)
18 杜学文/青春的光芒温暖着我们(评论)
火树银花
20 王大烨/钝感(短篇小说)
26 党永高/阿庆的假日(短篇小说)
32 岳占东/三辨驴脸(短篇小说)
雕刻时光
38 周涛/小城闲笔(散文)
42 曾强/煤龙呼啸而过(散文)
45 王建平/寻芳,又到那片荞麦田(散文)
48 胡晓芳/父亲的“辩证法”(散文)
51 卢静/春秋阅罢且看山(散文)
54 裴孟东/“半面楼”里对对子(散文)
文艺品鉴
57 文德芳/重读赵树理:探寻文学的力量(评论)
61 罗飞/《瓷魂》的音乐创新与传统文化自信(评论)
65 王淼/浮潜·摆渡·啃噬(评论)
68 漠耕/滴在古街上的琴音(评论)
71 崔喜军/山海交响处,潮起新青年(评论)
73 苏勇/话剧《右玉》的诗性现实主义构造(评论)
诗文雅韵
77 黄浩/月亮是一个伟大的思想者(外三首)
78 黄鹤权/东山鳞(外一首)
万宇轩/镜中人
王太贵/声音
79 张燕青/短章七首
日月/无题
80 刘晓利/在时间的河流中流淌(外二首)
封 面 张小茜剪纸作品《序曲》
封 二 赵毅书法作品
封 三 杨胜香书法作品
封 底 赵球美术作品
题头书法 王培清
插 页 一 山西省2025年青年文艺评论人才高级研修班举办
插 页 二 “马连伦作品研讨会”在并召开
插 页 三 马连伦:从锅炉工到金牌编剧 三个词写就的逆袭剧本
插 页 四 刻画三晋山水艺术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