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皋《不能没有》:“不能没有”的假设里,包含的是“有”
《不能没有》,蔡皋著,人民文学出版社、天天出版社,2024年12月
《不能没有》是绘本画家蔡皋获得第十二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的儿童绘本新作。读完这部绘本,有一种熟悉的陌生感。所熟悉的是,这本书中依然有蔡皋一直以来的天真与温暖之气,她依然保有她理解世界的角度与方式,而陌生感则是,这部作品有着与童真相伴的哲思。
正如题名所示,绘本主要围绕着“不能没有”而展开。这些“不能没有”,开始于2006年蔡皋与孩子们在一起时所记录下来的童真之语。“不能没有光”,在成年人看来似乎是一句无关紧要的话,但在蔡皋这里,却是纯真中所蕴含的深刻:有了光才会有一切,因为有了光,尘埃也才能被照见。《不能没有》里第一句话是:“不能没有太阳,没有太阳,到处都黑漆漆”,接下来是“不能没有云,没有云,谁当月亮的小枕头?”然后再是“不能没有风,没有风,蒲公英怎么飞上天空”……在“不能没有”的假设里,包含的是“有”,是这个世界所应该拥有的一切,当作者用“不能没有”表述时,强调的是太阳、云彩和风的重要性,强调的是自然的重要性。在这之后,我们也看到了门和沙发的重要性,看到了“你”“我”“他”的重要性……在一种娓娓道来和层层递进中,我们和孩子们一起看见万物的“在”与必要。
这是以儿童为本位的作品,以儿童的声音发问,以儿童的眼光看世界。在这样的发问中,大自然的重要性便慢慢被凸显和强调出来。不仅是万事万物的重要,还触及人的存在,“我”是重要的,“你”是重要的,“他”是重要的,“我们”是重要的,由此要感知我们的存在,思考我们的存在,意识到“存在”的意义。我尤其喜欢整部作品里的声音感,它是天真的、温暖的、亲切的,蔡皋正是通过这样的童真之声,和小读者一起去看,去感受,去理解。这正是这部作品的魅力,源自孩子的话语,看似简单,实则有光、有味、有思。《不能没有》里,我们看到“有”与“无”的辩证思考,从自然到个体、从个体到社会的递进式思考,体现了蔡皋对生命、对爱的深刻理解。但无论是“有”与“无”,无论是大自然还是人本身,无论是儿童性还是现代性,都不是割裂的而是浑然一体的。
要怎么表达我对这部作品的情感呢?它是本色,是自然,是大道至简。读这部书的过程中我会忍不住赞叹,蔡皋通过简单而有力的表达,传递了对儿童和世界的爱和理解。熟悉蔡皋作品的读者会发现,与蔡皋的早期作品《桃花源》《宝儿》等相比,《不能没有》更加简洁、充满童趣,无论是语言还是绘画风格,都像风一样无拘无束、自由自在。《不能没有》里有着属于蔡皋的创新,她的表达和语言是被传统滋养的,但同时也有着生机勃勃的现代气息。
此外,还要提到蔡皋的画艺。她是深谙留白之美,有意将传统绘画与现代绘本艺术进行结合的艺术家,《不能没有》的画面有中国画的意境与留白,留给了读者更多的遐想空间。我尤其喜欢整部书的色彩,带有喜悦的气息,能感受到画者对笔下之物的爱与情意。事实上,这本书里所着墨的每种事物都质朴美好、富有层次。《不能没有》中,蔡皋通过色彩的渐变晕染,为读者营造了一种温暖和煦、充满生机的气息。在图与文关系上,率性的语言与充满童趣和韵味的画面相互呼应。可以说,这是一本将美与现代哲思完美结合的绘本作品,有如春风般美好。
今天,大人们常常探讨究竟要给儿童什么样的教育,我以为,蔡皋以绘本《不能没有》直率表达了自己的见解:孩子们的所感所思里有着数不清的珍宝,大人们如果能弯下腰细心聆听,便能听到。读《不能没有》的时候,我们会不断想到,要顺应自然,要热爱天真,唯有如此,艺术才能真正地将爱种在孩子们的心田。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不能没有》是蔡皋奶奶从孩子们身上寻到的“美好”,也是她回赠给孩子们的有趣而迷人的礼物。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