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鲜活如初——读徐惠林散文集《家住太湖西复西》
收到徐惠林散文集《家住太湖西复西》的时候,书名给我指路不明的错觉,同时又给我寻家的急迫感。“东城是我的全部,童年和少年的时光。”《稼穑》中,作者笔下的东城,是屋前有水塘的三间土坯房,是掐牙巴蕻的篱笆、打水漂的河岸、捡稻穗的晒场、是一个老师同时教不同年级学生的学校、是捉迷藏的大场房。这些碎片化的场景,显影出20世纪80年代乡村生活的真实底片。当作者因转校逐渐远离家乡,东城就成了记忆的地标与生长的原点,而那些人和事却化作记忆行囊里的星子,聚成指路的灯塔。如果说东城是记忆的原点,那么藕塘便是乡愁的寄居地。《义父的藕塘》里,藕塘街是作者去义父家走礼必经的地方,也是让作者对一门被强建的亲戚关系不再排斥的外在理由。80年代的藕塘街像一幅褪色的老照片:在乡政府、图书室、供销社、剃头店构成的素色生活元素中,义父义母的关怀是温暖亮色所在。
散文的魅力在于不需要宏大的叙事,也不必追求深刻的哲理,只需真诚地记录那些“一言难尽的过往”,便能在读者心中激起久久不息的涟漪。正如作者笔下的家乡,虽已旧貌换新颜,但那些成长的记忆,永远鲜活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