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万雁:从裂缝处生长
来源:《长城》 | 万雁  2025年07月22日16:30

穿行于老城区迷宫般的巷道,我总被那浓郁的烟火气吸引。脚步常在巷角斑驳的老楼前停滞——那些布满裂纹的墙壁缝隙间,竟挣扎着钻出一株草木。这卑微而顽强的生命姿态,正是《玉兰花开时》中简凤与小连故事的源头:两个被命运推入深谷的女人,如何在时光遗忘的老楼里,凭借彼此微弱却坚韧的暖意,于绝壁上开辟出生存的窄径。

简凤与小连的形象,源于我目睹的真实,一场变故让她们意外成为邻居。简凤曾居住城市富人区,丈夫是国企老总,生活优渥。然而丈夫刚退休便猝然离世,命运急转直下。为远离伤心地,在妹妹简凰的建议下,她搬入老城公寓,遇见了深陷尿毒症困境、独自生活的小连。

目睹她们在死亡阴影下小心翼翼摸索生命微光,我心中涌起执念:定要写出这份绝境中求生的力量。

那光亮,并非来自惊天动地的拯救,而是藏匿于日常褶皱的微末暖意。小连住院期间,枯萎的绿植在简凤手中重焕生机;简凤高烧命悬一线,小连透析归来递上的退烧药成了救命稻草——正是这些琐碎如尘的“给”与“受”,交织成一张足以托住沉沦灵魂的温柔之网。我坚信,真正的救赎,源于对他人之痛的感同身受,并伸出那只递药、浇水的手。

为呈现“向死而生”的哲学,我将她们置于逼仄的老楼空间。这里没有辽阔远方,日常便是全部疆域:简凤给透析畏寒的小连送去暖宝宝,小连给无心做饭的简凤回赠荷叶蒸的白面馒头,以病弱之躯指导简凤用门前缸中的荷花做酥点、蒸菜肴、炒鲜食,用莲藕制成藕丸藕夹。

我渴望书写的“诗意”,正是这种于泥泞中仰望星空的姿态。生活沉底,死亡逼近,她们仍竭力收集每一片细小的绿叶,在荒芜中开垦出微小而不容忽视的绿洲。楼下那株顽强舒展的广玉兰,便是无声宣言:纵然生命千疮百孔,绿意仍要从裂缝挣扎生长。

我尤其着意刻画女性间特有的理解与扶助。没有壮举,只有你来我往的温情相护。当简凤走出房门,重新呼吸、寻找意义、学习新知,当小连以豁达消解死亡的狰狞,在透析间隙将门前花草照料得郁郁葱葱——她们各自破碎的生命,在彼此映照下,竟拼合出超越个体苦难的完整图景。这力量,源于女性近乎本能的体恤与坚韧。

人生注定孤独,终需独自面对风雨。正如文中小连所言,父母、伴侣、子女,皆只能相伴一程,唯有自己能陪自己走到最后。写作如同养花种草,我渴望在被忽略的生活裂痕里,培植微小而倔强的生命故事。简凤与小连的相互救赎,并非空中楼阁,它根植于老城公寓的烟火尘埃:那盆复活的绿植,那粒传递体温的药片,那声对广玉兰花苞形似馒头的赞叹——正是这些凡俗细节里燃烧的微火,照亮深渊,温暖被遗忘的角落。

她们的故事,不过是命运绝壁上顽强生长的一株绿植——看似微不足道,却以存在宣告:即使世界布满裂痕,生命依旧能从缝隙中破土而出,倔强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