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我本疯狂:创作源于热爱与坚守
来源:文艺报 | 我本疯狂(瑶族)  2025年07月03日09:29

我和很多网络作家一样,文学创作始于兴趣。我从2005年开始进行网络文学创作,到现在已经20年了,总共创作了十几部作品,字数将近3000万字。我的第一部作品前面十几万字是手写,写了好几个笔记本,然后用同学的电脑敲到Word文档上面。这部作品与当时的原创文学网站幻剑书盟签约,给了200多块钱稿费,这让我非常激动。那也是我记忆最深刻的一笔稿费。2006年,我开始创作我的第二部作品,这时候我的作品有了一定人气,每个月能赚五六千块钱。从那时起,我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基本来源于写书,我很少再跟家里要钱。2009年,我大学毕业,当时很想专职写作,但由于网络文学远没有现在这样繁荣,网络作家这个行业不被世人所认可,所以我的父母并未同意我这个决定。

毕业后,我来到兰州铁路局下属的工程公司工作。工程公司的工作很忙,我经常要深入施工现场,这对我的创作造成了很大影响。2009年冬天,我实习的施工现场在荒郊野外,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生活和工作环境十分恶劣。项目部的住处没有网络,我每天在工作结束后进行创作,然后用U盘拷贝创作内容,等第二天中午吃完饭后再坐汽车去20公里外的镇子,找电脑更新。整整两个月都是如此,从未间断。当时,公司领导问我,为什么在这种情形下都不放弃写作?我告诉他,因为我喜欢创作,想通过创作改变我的生活。

2011年,公司承接了一项重要工程,时间紧、任务重,为了在保证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按期完成施工任务,公司决定进行两个月的“会战”。那段时期,公司全员基本都在项目部,我们每天早上6点30分起床,7点集体吃早餐,然后前往施工现场,中午除了吃饭不休息,晚上吃完饭后还要召开当天的施工总结会,等回到住处,基本晚上10点以后了。我每天工作完筋疲力尽,但还是坚持创作,因此只能睡四五个小时。我有几次半夜靠在椅子上思考情节时,直接睡着了。在我的创作生涯中,那段时期是最艰难的,也是收获最大的。既然我在这样困难的条件下能坚持创作,那我这辈子都不会放弃写作。

我在铁路系统工作了8个年头。在那8年里,我尽力让工作和创作保持平衡,每一项都争取做到最好。2017年,我在工作取得一定成绩和较大上升空间的时候选择了全职创作,这令家人、领导、同事和朋友都很震惊。但这一次,我很坚决。那份坚决,来源于我对网文创作的相信与热爱。

2019年,为了纪念8年的铁路生活,抒写那些印在我脑海里的人和事,我萌生了创作《铁骨铮铮》的念头。作品从构思到创作历时两年,很多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来源于现实,多数是我以同事的工作经历改编的。这些人中,既有奋斗在一线的铁路职工、机关的工作人员,也有包工头、农民工。这些形形色色的人,为我提供了大量的创作素材。时至今日,我依旧记得他们的样子。小说中,王忠国患有胃癌,但是为了完成人生最后的愿望,他参与宁西高铁建设,采取了保守治疗,最终牺牲在工作岗位上。现实里,我曾带着父亲奔赴各大医院治疗癌症,研究过许多关于癌症的学术报告,在后期,我甚至可以做到用专业术语与医生交流父亲的病情,对癌症的相关知识有着较为深刻的理解。这一切,都为我塑造王忠国这个人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人曾说,作家笔下的故事要感动读者,首先要感动自己。我在创作《铁骨铮铮》时,红着眼、含着泪写完了王忠国去世的那一段情节。《铁骨铮铮》成了我创作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转折,让我进一步思考和探索网络文学作家未来的创作方向。

历经20余年的发展,网络文学已成为新时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作者数量和作品体量上逐步形成广阔的“平原”。随着行业愈加规范成熟和更多优秀作品的涌现,网络文学也将筑就自己的“高原”乃至“高峰”。我作为其中的一个参与者,与有荣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