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真作为方法 ——钟代华儿童诗集《跟太阳商量一下》的诗性智慧与灵性启蒙
《跟太阳商量一下》封面
美丽的童诗百花园,有一株葵花,向阳而生,闪烁着金色的诗意光芒,为小读者点亮了一盏心灯。它就是钟代华的童诗力作——《跟太阳商量一下》。这部诗集2023年10月由重庆出版集团出版,是诗人的第10部儿童诗集,也是诗人近年来儿童诗歌创作的新探索。80首童诗在精装书页间生长,每一首都配以精美的素描插图,形成文字与画面的二重奏,构建出一个充满灵性、想象与哲思的诗意童年宇宙。
深耕儿童文学园地四十多年,诗人炼就一双“童眼”(发现万物的灵性)、一颗“童脑”(天马行空地想象)和一颗“童心”(永远站在真善美这一边)。他始终秉承“美的语言、美的情感、美的画面、美的音乐、美的意境、美的哲思、美的想象”的创作信条,给小读者以美的心灵甘露。其荣获第六届“宋庆龄儿童文学奖”的儿童诗集《让我们远行》如此。这部诗集《跟太阳商量一下》亦如此。
睁开童真之眼,看见万物的灵性。朱光潜在《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中说:“所谓‘诗’并无深文奥义,它只是在人生世相中见出某一点特别新鲜有趣而把它描绘出来。这个‘见’字特别吃紧。特别新鲜有趣的东西本来在那里,我们不容易‘见’着,因为我们的习惯蒙蔽住我们的眼睛。”童真之眼,是最清亮的,是不被习惯蒙蔽的,往往能看到事物的本真,能看见万事万物中的灵性。正如皮亚杰在《儿童的心理发展》所言:“(儿童有)把任何事物都视为有生命和有意向的东西的一种倾向”。
童真之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通过未被世俗沾染的清澈视角,赋予自然万物以生命和情感。诗人以它“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一个万物有灵、生机盎然的世界就诞生了:大山要睡觉,星星爱嬉戏,溪水在歌唱,花儿会哭,太阳能交谈,整个自然界成为儿童心灵的延伸与映射。司空见惯的一事一物、一草一木,在他的笔下都散发出灵性的光芒:它们有情感,会快乐、痛苦、得意;像儿童一样贪玩、真纯、善良、可爱;是小读者的玩伴与知心人。
在《小树林》中,“一棵树/就是一座绿色小屋”,“一丛花/就是一间飘香花房”,湖畔的小树林成为小读者的心灵栖息地。在《阳光长什么样子》中,阳光一会儿“是个小女孩/穿着红裙子,走向原野”,一会儿“是个小男孩,一身金灿灿”;阳光还有眼睛,“想看哪里就看哪里”;阳光还有根须,还有牙齿……这不仅是拟人修辞格的精彩运用,更是赋予阳光以鲜活的生命和蓬勃的生机。而在《大山睡着了》之中,当大山睡着了的时候,流淌的山泉成为它的枕头;星星来给它“挠痒痒”;大片大片的月光来“轻拍着/打呼噜的山岗”。一声鸟鸣,就是一声闹钟,把大山从梦中唤醒。这与一个小孩做美梦的生命体验水乳交融。正所谓“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自然不再是冷冰冰的客体,而是和人一样具有灵性的对象。
也因为这种灵性,丰富的诗意就被开掘出来了。在《树上的声音》中,诗人引导小读者聆听万籁:云朵飘过时,那飘的声音;迷雾绕过时,那绕的声音;鸟儿站立枝头时,那站的声音;蚂蚁爬上树皮,那爬的声音……这首诗,宛如一篇诗意盎然的“耳朵使用说明书”。自然界的每一种细微的声音,也都成了一曲小小的诗意之歌。而在《天上的声音》中,“树叶跟树叶说话/星星招呼星星/……听到天上来的声音了吗/是不是会唱歌的图画”;“也许听不到的声音/才会开成神秘的花”。将听觉通感为视觉意象的“图画”与“花”,充满神秘的美感与诗性。
当诗人赋予万物以诗意,即使微如尘埃,也拥有独特的美丽与生命。蒋勋有言:“孤独是人的本质”(《孤独七讲》)。是的,人有万千孤独。而万物的灵性,就是慰藉孤独的一种方式。在这本诗集中,莲蓬是满头阳光的、贪玩的、爱赌气的“莲蓬娃”;丹霞是一个大胆的、性急的、爱生气又爱害羞的“丹霞娃”;流星是任性的、爱吵架的、调皮可爱的“流星娃”……自然万物,一一变成我们的好伙伴,都来慰藉我们的心灵了。人与自然,也就建立起一种深厚的纽带。万物皆可为友了,对花花有情,看月月有心。
而《跟太阳商量一下》这个既是一首诗的题目又是诗集名字的“一句诗”,本身就是一个诗意的隐喻和宣言。它宣告了尊重万物的灵性,与自然“无缝对接”,“无障碍”对话。这也是诗人给小读者的一种诗意启蒙。
让想象天马行空,唤醒游戏精神。高尔基在《再论文理通顺》中说:“艺术是靠想象存在的。”而儿童思维中,多的是感性思维,天然与文学创作所需的“形象思维”接近。因而其想象力充满了无限性与无穷性,能超越知识与经验的藩篱。诗人放飞想象,摆脱时空的束缚,创造出一个崭新的诗歌世界,并深深浸润着自由奔放的游戏精神。
翻阅这本诗集,一个个奇思妙想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一片随风飘落的树叶,在诗人笔下是一个善于跳高的“运动员”。他可真是一个好运动员,会滚翻、飞旋、飘绕,还能稳稳地降落。而小鸟跟着风声,喝彩,叫好。云朵与霞光,欣赏他,为他鼓掌。山泉会“吹响集结号”,一滴滴泉水可以“合奏出山谷里的交响乐”,山雀的歌声“穿过阳光”,山雀还要找一个新家——“那山顶上的彩霞”……《绝壁上的藤蔓》里,藤蔓成了天然的画家,“上下左右/横直撇捺/牵连缠绕/密密麻麻”。“他”的一笔一画,“织出鲜嫩的图画”。
如果说童诗是一只鸟,那么想象力与游戏精神就是它的双翼。想象力点燃儿童探索世界的渴望,而游戏精神——其自由、创造与规则意识——为想象提供了丰沃土壤。在这本诗集中,想象力与游戏精神得到充分体现,相辅相成。在《影子天空》里,“我”在没有伙伴时,与自己的影子游戏:“踩自己的影子”“踢自己的影子”,影子成了一个“赶不走”的、忠实憨厚的朋友。而“我”最后,也终于明白游戏不仅仅是游戏,还包含着推己及人与换位思考:“不知影子/痛 还是不痛”。《我踩了一下天》里,“踩天”的瞬间很奇妙:“我”在湖边走了一圈又一圈……彩云在水里,“我”在水岸……结果,一不小心——“我踩了一下天”。这是一个充满想象力与意外惊喜的游戏时刻。
这些奇思妙想,不仅是诗意的,也是科幻的。诗歌与科学不是平行线,有时也会相交。如辛弃疾的《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以通篇问月,展现了非凡的文学想象。他追问月亮去向、悬空之因,猜想地球另一面也有人观月,甚至联想月亮运行与海底相关。这些源于好奇的天马行空之问,竟暗含了月亮公转、地球球形等后世科学认知的雏形。它生动印证:深刻的文学想象,其内核正是人类探索宇宙的永恒追求与朴素的科学精神相通。
《跟太阳商量一下》这首诗,是一个充满奇思妙想的科幻之芽:“天冷了,请把阳光调暖点/天太热了/请把温度降一下……月儿最圆时/看哪家的小孩在凝望玩耍……跟鸟儿商量一下/能不能飞上蓝天/把最美的云朵带回家”。这种天真烂漫的“商量”,表面是孩童般的呓语,其背后蕴含着对自然规律的探索渴望:幻想调控太阳辐射(光/热能)触及气候工程;关注月圆时刻映射月相规律认知;把云朵带回家具象化大气现象与资源采集愿望。它与辛弃疾跨越时空的“问月”遥相呼应,都根植于人类最本真的好奇心:想弄清世界如何“运转”,并渴望与之互动。它们都是童趣、哲思与科幻的交织。
通过天马行空的想象和自由自在的游戏精神,保持着改变世界的勇气和创造崭新可能的热情——这是诗人希望通过童诗守护的珍贵品质。
永远站在真善美这一边。儿童之心天然具有超功利性,更接近于善良、平等与爱的本质。在童心里,每一样生命自有其美感与尊严,不容以功利性的尺度去衡量。这本诗集的核心成分,正是世间的纯真、自然的大美与至纯的善良。它们在诗中流淌,表现为对美的发现与讴歌,对弱小生命的呵护,对世界的深切悲悯,以及对自我与他人的真诚接纳。
悲悯情怀的自然流淌。在《怕》中,孩子担心太阳滚下来把花儿烫伤,月亮落下来把嫦娥摔伤。这种“怕”为花愁,为鸟忧,为一切美好的担心,看似有点“杞人忧天”,其背面却是“深情的凝视”和“浓烈的爱意”,是最纯粹的悲悯之诗。只有未被世俗污染的童心,才会如此善良,如此敏感,如此感人。
奉献精神与温暖守护的赞歌。《树是不贪玩的》塑造了一种奉献人格:树让蝴蝶与花朵玩,让叶片与虫子玩,让蚂蚁爬上爬下玩。即使贪玩的孩子,让树付出了许多,但是树没有抱怨,就算不被人在意,却依然“还在绿”,“甚至飘出香甜”。《冬夜的路灯》则描绘了一个“不怕冷的光娃”,它“穿过层层冰冷”,只为给孤单的落叶、迷路的雪花、流浪狗和流浪猫照亮,并守护“屋里的梦话”,叮嘱冷风不要惊醒它。这种无言的守护与奉献,是爱的最动人诠释。
道德启蒙的轻盈表达与内化。诗人深谙“教育是点燃,而不是灌输”的真谛。无论是《霸道的风儿》中对风儿不讲礼貌行为的展现(“想它来时,它不来。不想来的时候,又疯狂地来……”),还是《风筝掉在了树上》里,对那只因被“遗弃”在树上而遭人唾骂的漂亮风筝的不幸遭遇的描写,都是将是非善恶内化于生动的叙事之中,在“润物细无声”间完成真善美的熏陶。诗人曾坦言:“真诚地做孩子们的朋友,走进并深入他们……我的儿童诗力求挖掘儿童的本真,力展原生态的蓬勃、鲜活、苦恼、忧伤。”正是这种真诚的尊重,使他的诗歌避免了沦为生硬说教的窠臼。在《我长大了》中,孩子渴望成长又困惑于成长的含义:“什么时候/我能开来开去/什么时候/我能爬上爬下/是不是/我已真的长大”。在《界限》中,孩子质疑成人设定的边界:“望来望去/走来走去/我的界限究竟在哪里”。这些诗作捕捉了儿童成长中的真实困惑,承认并尊重他们的主体性思考。
童心视角对现代性的反思与疗愈。《阳光很着急》是一首充满现实关怀的经典之作。阳光着急沙滩、草地和树林的消失,高楼越来越高,高楼越来越密,花儿,草儿,小树怎么办?云朵,花香,鸟语怎么办?孩子游戏怎么办?阳光无法见到需要它的人,其“爱是给予”的本质被现代城市空间阻隔。这既是对生态文明的呼唤,也是对儿童生存空间的深切关注。
鲁迅先生曾洞察:“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以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钟代华的诗正是这份“敬服”的实践。他俯身倾听儿童的心灵密语,以诗提纯出人类共通的情感密码,坚定守护着童年的诗性权利。这本诗集雄辩地证明:童真非幼稚,而是观照世界的珍贵方式,蕴藏未被世俗遮蔽的真理;想象与游戏有“无用之大用”,是创造力的源泉和改变世界的勇气所在。
在全民阅读蔚然成风的今天,《跟太阳商量一下》具有特殊的意义。真正的成熟并非告别童年,而是守护童年馈赠的礼物——那双能洞见万物灵性的清澈眼眸,那颗敢于天马行空、充满游戏精神的自由心灵,那个永远站在真善美这一边的赤诚灵魂。
因此,钟代华的童诗不仅是给孩子的礼物,更是给所有“长大了的孩子”的一剂良方,让我们在纷繁世间,依然记得如何与太阳商量,同万物对话,与内心最本真的善意重逢,使被岁月磨砺的心灵重归柔软明亮。一个幸福的人,往往是眼中闪耀“诗意之光”、心中充盈“真善美”的人。简而言之,一个幸福的人,往往是童真的人。
【作者简介:南风子,青年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著有“红色少年诗意传奇”系列长篇儿童小说《红宝石口琴》等。曾获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大奖、孙犁散文奖、江苏省优秀科普作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