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徐霞客 走读大运河——记胡孟祥先生
我和胡孟祥先生结缘是在2023年。当时,聊城大学正在筹备建校50周年庆典,胡孟祥先生联系到我,和我讲述了他探访文化名人的经历,还发来了他保存的名人藏品目录,其中就有赵朴初、曹禺冰心、胡絮青等 200多位文化名人的真迹。胡先生是地地道道的临清人,是看着运河帆、喝着运河水长大的,对运河有着很深的感情。在他的收藏中,还有季羡林、臧克家等临清当地名人的手迹。这里边不仅是对文化的孜孜追求,也包含着对家乡、对运河的深厚感情。尤其使我印象深刻的是,胡孟祥先生还曾拜访过南京大学匡亚明校长和程千帆先生,并收藏有程先生的墨宝。程先生是我的博士生导师徐有富先生的导师,也是我非常景仰的学术大家。这使我心里和他更加亲近
2023 年 10月,我带着运河学研究院周广赛、吕德廷两位老师,赴潍坊拜访胡孟祥先生。胡先生年近八旬,神采奕奕,思维敏捷,兴趣广泛。他带我们参观他的收藏,展示了他的绘画、泥塑、陶塑作品;还给我们带来他部分藏品的原件。特别是大量名人书札、题词、绘画,实在令我们大开眼界。他还为我们带来了自制的“情系港澳神州万里行”巨幅中国地图,盖满了大半个中国的邮戳,还请曹禺,艾青、华君武、臧克家、季羡林、张岱年等学术、艺术名家签名,娓娓讲述了拜访名人、万里奔波的轶事,使我们对他的执着、热情与对文化的痴迷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胡孟祥先生对运河文化的热爱,犹如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炽热而持久。他是当之无愧的当代徐霞客,更是一位充满热情的文化使者。为了探寻运河文化的真谛,他毅然背起行囊,两次行走大运河。
早在世纪之交的2000年,胡孟祥先生第一次行走大运河。他怀着对未知的好奇与敬畏,沿着运河的蜿蜒河道,一路前行。他走过繁华的都市,也踏入静谧的乡村;他目睹了现代化建设对运河的影响,也聆听了古老传说在岁月中的回响。这次采风之后,他又多次赶赴北京、杭州、苏州、南京等城市,四处拜访当代文化大家。那些在文学、艺术、历史等领域颇有建树的名家们,都被他的执着与热情打动。从这些大家的讲述中,他汲取着丰富的文化养分,将运河文化的轮廊一点点勾勒得更加清晰。
2024年6月,胡孟祥先生第二次行走大运河。这次,胡先生带着更加明确的目标与方向。他随身背着自制的大运河路线图,探访了河北、河南的隋唐大运河遗迹。随后,他从洛阳折而向东,一路走到准安。再由淮安南下,一直走到浙东运河的终点宁波。接着,胡先生又自杭州北上,沿着京杭大运河,走到北京通州。他探访了近40座运河城市,深入挖掘运河文化的细节,探寻那些被岁月尘封的故事。他不仅用笔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还用镜头捕捉下运河的每一处美景、每一个动人的瞬间。他精心创作的巨幅签名地图,标注着他的足迹,凝聚着他对运河文化的深深热爱,成为他文化探寻之路的生动见证。
多年来,胡孟祥先生始终情系大运河。从散文到诗歌,从报告文学到文化研究著作,他用不同的文学体载,展现着运河文化的多元魅力。这些作品,不仅是他个人的创作成果,更是对运河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贡献。胡孟祥先生既是作家与诗人,还是美术家与艺术理论家。书中有 23首诗都是由瞿弦和张筠英夫妇朗诵的,他的大运长河画昆仑,泼墨泼彩大写意,在画坛独树一帜。
翻开这本即将问世的新作《大运长河》,仿佛踏入了一个丰富多彩的运河文化世界。
“大运长河”聚百家,宛如一幅绚丽多彩的人物画卷,将与运河有关的人物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
在“凝心聚魂”篇章中,胡孟祥先生探访了与运河文化传承和发展有关的诸多名人大家。记述了他们对运河文化的热爱与执着。正是这些人物的坚守与付出,才让运河文化得以在岁月的长河中延续至今,他们的精神也成了运河文化的核心凝聚力。在“丹青向阳”里,艺术创作与运河文化完美交融。胡孟祥先生结识了众多丹青妙手,他们以运河为灵感源泉,创作出一幅幅震撼人心的艺术作品。从气势磅礴的山水画,到细腻入微的人物画,每一幅作品都蕴含着艺术家对运河的独特理解与感悟。胡先生在书中不仅介绍了这些艺术作品的创作背景和艺术特色,还讲述了艺术家们与运河之间的动人故事。这些故事,让我们看到了艺术与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运河文化对艺术创作的深远影响。在“邮封喜日”中,一个个小小的邮封展现了运河岁月的变迁。胡孟祥先生对邮封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名人题字、肖像素描与邮封完美融合,成为有着深厚文化价值的文化精品。我们可以了解到名人和运河的不解之缘。这些小小的邮封,宛如一扇扇窗户,让我们透过它们,看到了运河岁月的沧桑与变迁。“大师情缘”则讲述了胡孟祥先生与文化大家之间的深厚情谊。在他行走大运河的过程中,结识了许多在文学、艺术、历史等领域的大师级人物。他们有的是学界泰斗,有的是艺术巨匠,与胡先生在运河文化的交流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胡先生在书中回忆了与他们相识、相知的过程,分享了他们在学术研究、艺术创作等方面的经验和见解。这些与大师们的交往,不仅丰富了胡先生的人生阅历,还为他的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他们的智慧与风采,也通过胡先生的文字,传递给了广大读者。
“大运长河”记华年,是一部生动的人物经历与文化交往史。
胡孟祥先生不仅记述了与运河有关的人物经历,还融入了自己与文化名人的交往轶事。通过这些故事,我们看到了运河文化在不同人物身上的体现,也感受到了文化传承的力量。胡先生讲述了在临清文工团的早年经历,回忆了作为一个文艺兵,逐步融入艺术、挖掘艺术、展现艺术的曲折历程。这些故事,让我们看到了运河文化对他人生经历的深刻影响,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运河文化的深厚底蕴。在与文化名人的交往中,胡孟祥先生也收获颇丰。他回忆起与曾在临清生活多年的著名作家臧克家的十次相遇,记述了在季羡林先生书房里的畅谈场景。各位文化名人对运河文化的独特见解,让胡先生深受启发,也为他的创作带来了新的灵感。
胡孟祥先生的《大运长河》,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这部作品集中展现了胡孟祥先生对流经故乡大运河的深深赤子之情。胡先生在该书的第一部开头,就写到幼时的家乡临清西杨庄村,写到迈出人生的第一步--参加临清市文工团。第二部的第一章就是“从临清出发”。此后,胡先生以家乡为起点,沿着大运河,走过了近40 座城市。第三部的“压轴”文章就是“画外之歌”(唱家乡)。其中的《临清传》《临清谣》《临清赞》《临清城》《回家--临清州》《大运大 长河长》等六首,道出了胡先生撰写《大运长河》三部曲的立意与初衷。胡先生始终思念着故乡临清的老街与古巷,用一首首情真意切的诗作,尽情抒发对故乡临清和大运长河的深厚情谊,承载起“一条大运河,半部中华史”的“大块”文章,把《大运长河》的文本“立”起来,去实施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这部作品为我们保存了大量珍贵的运河文化资料。它记录了与运河有关的众多名人,讲述了与名人的交往经历,保存了大量宝贵的文化史料,展现了运河文化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运河文化,让这一古老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大运长河》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胡孟祥先生以细腻的笔触、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将运河文化与人物故事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他的文字充满了感染力,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运河的魅力。这部作品不仅丰富了当代文学的体材,也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大运长河》可以激发人们对运河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促进运河文化的传播与交流。相信不少读者在阅读这本书后,也会踏上探寻运河文化的旅程。这对于推动运河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胡孟祥先生以他的实际行动,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他用自己的脚步丈量着运河的长度,用自己的笔触描绘着运河的风采,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着运河的脉搏。让我们共同期待胡孟祥先生在未来的文化探寻之路上,能够创造出更多的精彩,为我们带来更多关于运河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惊喜与感动。
注:本文是《大运长河》三部曲(《奋进》《远行》《再出发》)代序,于2025年4月由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出版。此文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