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故事”+“好风景”: 文旅融合的网文新范式
作为当前人们感受精神生活的两个重要途径,网络文学和旅游在内容、形式以及目标用户等方面所具有的一些共性,使其必然会形成越来越紧密的链接。
未来,需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找准两者的契合点,不断提升文旅产品和服务的内涵品质,让这场虚实交织的超级链接,更好成为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动能。
5月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北京发布《2024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底,中国网络文学阅读市场规模达430.6亿元,同比增长6.8%;网络文学IP市场规模大幅跃升至2985.6亿元,同比增长14.6%。
近年来,网络文学自身的突破以及网文IP赋能文化产业其他业态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有目共睹。通过加速主流化进程和精品化作品创作,发展了20余年的中国网络文学不仅打破了传统文学创作的边界,更以现实题材的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和文体类型的不断新变,构建起了兼具社会价值与艺术魅力的“新大众文艺”范本,全民参与、行业共创的生态格局在网络文学中已然形成。去年12月,中宣部公布的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名单中,网络文艺首次作为独立艺术门类纳入评选表彰,获评的10部网络文艺作品中有3部网络文学作品。这是对网络文学健康蓬勃发展的肯定,也是对网络文学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独特价值的认可。与此同时,在好故事与情感的滋养下,更有地域辨识度和人群感知度的优质网文IP,也越来越多地展现出推进文旅融合的巨大潜能,各地围绕“网文IP+旅游”开展的实践案例不断涌现。报告中提到,2024年,网络文学IP与旅游的结合成为网络文学年度创作的新亮点,江西上饶、安徽黄山、广东深圳等地相继与网文企业展开深度合作。2024年3月,江西三清山风景区以网络文学征文活动为切入点,邀请众多知名网文作家围绕三清山相关元素,开展“世界遗产 中国故事”文学创作;同年6月,安徽黄山旅游与阅文集团共同启动“黄山主题征文大赛”,鼓励广大网文作家以“大黄山”为元素,以“徽文化”为底蕴,创作出更多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以“大流量+正能量”创造传播量;深圳也在2024年组织开展了首届深圳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征文大赛,鼓励广大网络文学创作者以深圳城市为蓝本,挖掘深圳独特的开放型文化,从不同类型和视角讲述深圳故事。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指出:“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众所周知,网络文学及其改编作品往往具备丰富的故事情节、独特的人物设定以及多元的文化背景,这为网络文学参与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在网络文学赋能文旅融合的实践中,其不仅能够将各地的特色景观、民俗风情、非遗技艺等融入作品的内容创作,让人们在阅读中领略旅行的美好;更为重要的是,在现代IP产业“多端协同、一体开发”的联动效应下,优质的网文IP在为影视、动漫、游戏等下游版权开发不断带来新的增量的同时,还能推动更多城市、旅游目的地在多端IP开发中“破圈”亮相,让地方文旅在更为多元化的文艺作品传播中获得更为广泛的受众和持续的发展活力。以《长安十二时辰》为例,根据该小说改编的同名电视剧的火爆,不仅带动了陕西历史博物馆、大唐芙蓉园、永兴坊等西安当地相关历史文化地标的旅游热度,还催生了西安同名主题街区的建设,成功将网文IP转化为热门文旅项目。今年初,根据网文《绍宋》改编的漫画作品爆火后,在岳飞诞辰纪念日、清明节期间,《绍宋》读者也纷纷前去杭州岳王庙纪念打卡。
事实上,中国的文学创作自古就有寄情于山水的传统,也因此诞生了不少歌吟楼台亭阁的名篇佳作。《兰亭集序》使兰亭成为千古名胜;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鹳雀楼也是因为《岳阳楼记》《黄鹤楼》《滕王阁序》《登鹳雀楼》等经典名篇而闻名。同时,中国人的旅游也一直有着“重文”的传统,会格外关注旅游目的地的人文因素,重视旅游途中的内心感受、情感共鸣和精神慰藉。一部好的文艺作品,无论是小说还是影视剧,其中所涉及的场景所在地,往往会让读者、观众对一个地方产生向往之情,进而转化为去实地旅游打卡的动力,这也是有足够影响力的网文IP能够带动地方旅游热度的重要原因。因此,无论是三清山、黄山邀请众多网文作家围绕当地的文旅元素进行文学创作,还是深圳鼓励广大网文创作者从不同类型和视角讲述深圳故事,都是各地充分把握文旅消费升级新趋势,依托网络文学的重要影响力,在“以文塑旅”方面作出的积极探索与努力。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仅“三清山”“黄山”两项主题征文活动,就吸引了4.5万余部网络文学作品参赛,涌现出《仙官有令》《志怪书》《御兽飞升》《四季琳琅》等佳作。三清山征文大赛中获得特等奖的古典仙侠小说《仙官有令》,将朝堂风云与青春仙侠结合起来,以悬疑探案剧情、少年成长群像构建了一个引人入胜的古代王朝,其中的三清山元素为故事情节推进增添了不少传说色彩和神秘意味,比如,小说中多次提到的修道林就是以三清山景区的传统道教建筑郁松林为原型进行刻画。黄山征文活动中的现实题材作品《四季琳琅》则讲述了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四位独立自强的女性依托“大黄山”的资源优势、地域优势,在文旅直播、高端度假区、健康养老等领域积极开拓的故事。小说中的故事发生地涉及黄山、池州、安庆、宣城这4个构成“大黄山”概念的城市,所描写的壮美山河、古朴村落、精彩非遗、多样美食,也很好地将“大黄山”文旅资源和小说创作融合在了一起。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文学。作为互联网时代极富活力和影响力的新文学样式,今天的网络文学无论是创作者还是读者,其规模之大都前所未有——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网络文学读者规模和作者规模均创新高,前者达5.75亿,后者突破3000万,网络文学已经成为时下很多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我国旅游业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作为当前人们感受精神生活的两个重要途径,网络文学和旅游在内容、形式以及目标用户等方面所具有的一些共性,使其必然会形成越来越紧密的链接,而这本质上也是数字时代文化生产关系的一种重构——不仅重构了“人与场景”的关系,更以“故事经济”撬动了文旅产业的增量市场。未来,需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找准两者的契合点,不断提升文旅产品和服务的内涵品质,让这场虚实交织的超级链接,更好成为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