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弘:当前网络文学发展的基本状况
摘要:经过20 多年发展,中国网络文学写作呈现出新的面貌:现实题材创作持续强劲增长;科幻创作形成热潮;幻想、历史、言情及悬疑推理作品读者群庞大;新的文学生态正在形成。但网络文学创作也存在一定问题:现实题材、科幻题材创作需要实现新突破;“三俗”及同质化、模式化是网络文学的顽疾;新技术发展向网络文学提出了新挑战。随着作家队伍建设不断完善,海外传播能力增强,中国网络文学以其瑰丽的想象、精彩的故事、强烈的代入感,深受海内外读者喜爱,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亮丽名片。
关键词:网络文学;现实题材;科幻文学;海外传播
经过 20 多年快速发展,网络文学进入转型升级关键阶段。当前网络文学发展总体态势向好,但也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有挑战,更有机遇。
一、新趋势、新特点、新位置
网络文学发展的总趋势是主流化、精品化进程加快,新的文学生态正在形成。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 2024年4月28日在上海发布的《2023 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显示:“截至2023年底,CNNIC发布数据显示,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5.2亿人。据全国50家重点网络文学网站数据,作品总量超3000万部,年新增作品约200万部,增速趋缓,平台对创作质量重视程度提高。网络文学推介引导力度增强,类型进一步融合创新,现实、科幻、历史等题材成果丰硕,主流化、精品化进程加快。”
1. 现实题材创作持续强劲增长
网络文学现实题材存量作品超过160万部,2023年度新增现实题材作品约20 万部。尽管与幻想、历史、言情等类型相比,现实题材创作总体数量仍然偏低,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90后”成为现实题材网文创作主力,占比近五成。
网络作家积极反映新时代巨大成就,“工业强国流”“大国重器流”成为创作热点,时代新人、科技创新、山乡巨变、基层教育、家庭婚恋等,都有充分表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热点元素,表现“非遗”的作品大量出现。当前优秀现实题材作品大多呈现“现实+”的融合性,类型更趋成熟,涌现了《大江大河》《大国重工》《浩荡》《重卡雄风》《何日请长缨》《沪上烟火》《国民法医》等优秀作品。
2. 科幻创作形成热潮
近年来,网络文学科幻题材创作迅速升温,2023年新增科幻题材作品约25万部,同比增长 15%,现存科幻题材作品近200万部。科幻设定成为流行元素,形成潮流。“Z世代”(1995至2010年出生)是网络文学科幻题材创作和阅读的主力。
《我们生活在南京》《开端》等接近传统科幻标准,得到广泛认可,分别获得银河奖、星云奖。《隐秘死角》《穿越微茫》《深海余烬》《深渊独行》等都是网络科幻小说的优秀之作。
3. 幻想、历史、言情及悬疑推理作品读者群庞大
幻想、历史和言情是网络文学三种主要类型。中华上古神话、历史文化、民间传说等是网络作家重要的创作资源和灵感来源,以独特方式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幻想类作品以小人物逆袭为基本主题,较好满足了底层读者朴素的人生想象,因而广受喜爱;历史小说一直爱好者众多;言情小说尤其受女性读者喜爱。近年来,网络文学不断进行类型融合创新,创作得以不断丰富和深化。
除科幻元素外,悬疑、推理也被多种类型的作品广泛使用。《终宋》《晚唐浮生》《北宋穿越指南》《满堂华彩》《衣冠不南渡》等工笔还原历史,受到广泛关注。幻想题材创作与流行元素融合,呈现出新的面貌。
《诡秘之主》《宿命之环》《夜的命名术》《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天启预报》《天之下》《道诡异仙》《道士夜仗剑》《玄鉴仙族》《十日终焉》等大受欢迎。
女频创作改变了言情小说一家独大的局面,事业、冒险等叙事占比普遍加大,晋江文学城甚至专门开设了“无CP”栏目。《买活》《早安!三国打工人》《一碗水》《为什么它永无止境》等都是这方面的优秀作品。
4. 新的文学生态正在形成
网络小说即网络长篇类型小说的观念近来逐渐被打破,知乎上线“盐言故事”平台,主打短篇小说阅读;多平台以“热点向”短故事征文的方式试水网络文学短篇;部分网站开启“同人”频道,“同人”创作出现商业化趋势。
同量,网络文学界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网络文学不只是类型小说,更是一种全新的文学样式、文学形态,是打破静态文本局限的“超文本”、可写文本、快乐文本。
网络文学阅读不只是欣赏,更多是伴随、参与。很多忠实读者选择线上阅读正版,不是无免费文本可看,而是要参与创作进程,通过互动与再创作延展文本。《宿命之环》《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道诡异仙》等作品的段评、章评等评论文字达数千万甚至上亿字。网络文学作品实质上是一个动态的文本网络、一个交互性文学场域。
二、网络文学创作存在的问题
网络文学植根于悠久深厚的中国文学传统,通过文学在互联网领域的创新应用,推动了新文学范式的形成,使文学史全面进入网络新媒体语境。推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网络文学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高度看待网络文学,会发现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
1. 现实题材、科幻题材创作需要实现新突破
现实题材作品市场表现相对较差,影响作家创作积极性;思想深度和艺术品位相比传统文学有一定差距,文学界和社会认可度不高。
目前现实题材写作,更多集中在基层写实和行业文,吸引读者的主要手段是开“系统”、“金手指”,“爽文”的路子,把爱情故事植入行业职场,走言情的路子,或者靠离奇故事、悬疑取胜。
网络文学现实题材创作快速增长,涌现一批反映新时代的优秀作品,更多是大力扶持和引导的结果。如何在保持网络特性的同时,提高作品的现实表现力和艺术品位,需要有新的突破。
目前网络科幻小说更多是在玄幻、奇幻中融入科幻元素,创作基础还比较薄弱,多数作者的科学精神、科学意识、科学知识存在欠缺,想象过于随意,缺乏科学支撑,逻辑难以自洽,容易流于荒诞甚至荒唐,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提高水平。
2. 传统网文要努力弘扬中化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正能量
传统的幻想、历史、言情类网文,因过度追求“爽感”,存在人文关怀、理性思考、思想深度、情感表达不足,思想性和艺术性不高,高度模式化等问题。
经过正确引导,幻想类作品在保持自身特点的同时,注重传播正能量,思想内涵、艺术品质都有大幅提升。历史题材网文过去主要采用戏说、穿越、架空等方式,存在过分夸大个人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随意改变历史走向及潜在的历史虚无主义倾向等问题。
通过加强正确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教育,网络作家逐渐树立起唯物史观,戏说成份逐渐减少,正面描写历史的作品越来越多。言情小说最大的问题是张扬爱情大于一切,无视生活实际,按套路编造离奇情节,存在认知和道德伦理偏差。
言情类作品不能简单张扬爱情至上,要把个人情感放在国家、民族的大背景下书写,表现时代变迁,讴歌女性自立自强、事业奋斗、家国情怀、美好情感等。
3.“三俗”及同质化、模式化是网络文学的顽疾
高度商业化使网络类型小说异常发育,过分注重消费性、娱乐性,追求“快”“长”“爽”,“三俗”问题稍不注意即会沉渣泛起。
随着免费阅读市场占比的扩大,市场下沉明显。“90 后”以至“Z 世代”成为创作和阅读主体后,网络文学出现了更加“浅白化”的趋势。不少免费阅读平台,按市场需求批量定制同质化作品,大规模投放。
一些自媒体、新媒体平台,大量发布低俗内容及严重违背生活现实、科学常识、基本逻辑的所谓“脑洞文”,“赘婿”“战神”满天飞,严重影响普通读者的阅读选择及网络文学的声誉。
网络文学要扭转简单把网络文学看作消遣、娱乐产品的错误观念,自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作为创作追求,承担新的文化使命,积极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网络文学的力量。
4.新技术发展向网络文学提出了新挑战
AI技术的发展为网络文学发展提供了新动能,也带来了新挑战。经过垂直训练,AIGC带动了一些套路化故事的批量生产,挤压了腰部以下作家的生存空间。
以类型小说为主的网络文学,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提供的新叙事可能,不再囿于类型小说、通俗文学的框架,努力开创真正属于互联网时代的新文体、新语言和文学新形态。
三、网络作家队伍及平台状况
近年来,网络作家队伍日益壮大,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在行业增长放缓的背景下,各平台纷纷寻找突破口,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
1. 网络作家队伍迭代发展持续壮大
网络文学极大解放了文学生产力,各平台累计吸引超过2500万人次注册,参与网文写作;累计有约200万人成为签约作者;大约有70万人持续写作;近20万人职业写作;大约1万人加入省级以上作协或网络作协。加入省级网络作协的网络作家平均年龄35岁左右。
各平台新增签约作者,绝大多数为“Z世代”,活跃的头部作者80%以上为“90后”。新增签约作者超六成来自番茄等免费阅读平台,多家网站“00后”签约作者占比超过半数。新作者通过一本书迅速成名的情况近来频繁出现,狐尾的笔、杀虫队队员、季越人等均是以刚出道新人写出了“爆款”作品。
网络作家收入两极分化,高的数千万甚至上亿元,年收入十万级的大约万人,超过十万名签约作者月收入只有3到5千元,更大数量的签约作者无法通过写作维持生活。因此,近年专职写作者增长缓慢,多数作者业余时间写作。
2. 网络作家队伍组织化建设不断加快
网络作家队伍的发展壮大,对组织化建设水平和服务引导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目前,全国有21个省级网络作家协会,一些市、县级协会也纷纷成立。但网络作家队伍的组织建设还面临不少问题,全国尚有11个省(区、市)未成立网络作家协会。已成立的网络作协,工作也大多缺乏经费和机制保障。
加上网络作家流动性强,全国性的网络作家协会尚未成立,对全国网络作家一体化的协同服务管理受到很大影响,大量网络作家仍游离于组织之外。
3.行业发展遇到瓶颈,IP 开发更受重视
网络文学读者规模达到 5 亿左右后,以付费阅读为基础的产业模式遇到瓶颈,增长停滞。七猫、番茄等免费阅读平台兴起,发展迅速。
与此同时,新媒体、自媒体的普及使小微企业和个人进入网络文学市场,在抖音、快手、头条、百度等平台大量投放广告,以列出主要叙事手法、设定元素、创意“脑洞”和具体“金手指”的“标签化”长书名吸引读者,“三俗”“慌腔走板”内容多。阅读市场增长趋缓的背景下,各平台对IP开发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影视剧改编精品化趋势进一步凸显。
目前,网络文学改编影视剧授权总数累计超过3000部,改编动漫授权总数5000余部。年度热播剧六到七成改编自网络文学作品。
网络文学改编微短剧近两年迎来爆发,2023 年上线微短剧超1400部,备案近3000 部,年度市场规模达370 多亿元,同比增长约268%。年新增微短剧改编授权800 部左右,同比增长46%,《招惹》《锁爱三生》等改编微短剧分账突破千万。改编手游营收出色,有声书成为网络文学最简单、最普遍的IP 转化形式。
4. 新技术冲击下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高新科技的发展,特别是 ChatGPT 等 AIGC 技术的出现,为网络文学发展提供了新动力。
百度大语言模型“文心一言”发布后,七猫、中文在线、掌阅就接入“文心一言”达成合作;阅文发布国内网络文学行业首个大模型“阅文妙笔”和基于该模型的应用产品“作家助手妙笔版”;掌阅科技发布对话式 AI 应用“阅爱聊”;知乎与国内大模型团队“面壁智能”达成深度合作;中文在线与澜舟科技合作,打造国产AIGC 生态产能。
AI翻译极大降低了网络文学作品的翻译成本;AI绘图技术大大提高了网络文学转化成为漫画的效率,缩短了转化周期;AI辅助创作极大提高了网络文学创作效率。技术变革之下,网络文学行业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各平台纷纷探索新业态以求破局。
四、海外传播状况
网络文学具有共享、即时、互动的特征,是最适合国际传播的文化形式之一。中国网络文学以其瑰丽的想象、精彩的故事、强烈的代入感,深受海内外读者喜爱,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亮丽名片。
1. 基本情况
网络文学类型众多、作品量大,故事性强、易于翻译,网络化传播,产业联动,市场化运作,这些优势使作品能够以多种形式直达最终用户,相比传统文学翻译出版后乏人问津的情况,传播效果要好得多。
近年来,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规模不断扩大,2023 年网络文学海外市场规模超40 亿,海外活跃用户总数近2 亿人,其中Z 世代占80%,覆盖全球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多个海外网络文学APP 产品日活超10 万,部分超百万。
亚洲是中国网络文学辐射最早,也是传播最广泛的地区,在盗版严重、用户付费比例低的情况下,2022 年网络文学亚洲市场规模达16亿元,约占全球市场的55%,其中东南亚约40%。
北美在线翻译传播发展较早,并逐步扩展到欧洲,用户付费意愿较高,是中国网文企业拓展海外市场的重点地区之一。目前市场规模北美占全球市场的26.9%,欧洲6.69%。其他地区用户付费意愿不高,但有较大阅读需求。
做好针对性开发传播,仍可取得较好效果。如欢澄互娱从西亚地区盛行的语音聊天室入手,以社交、游戏、有声等方式推广网络文学,取得了初步成效。
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带动海外作者投入创作,很多作品不仅世界设定、故事框架借鉴中国网文,同时大量使用中国文化元素、生活元素,带动了中华文化的海外流行。
2. 主要传播形式、平台和作品
中国网络文学主要通过实体书出版、IP 改编、在线翻译、海外本土化及投资海外平台等形式传播。海外实体书出版规模超6000 部,内容以都市言情、历史文化、悬疑推理等为主。
东南亚市场相对较好,晋江文学城输出实体书版权最多,有4000 多部。在线翻译传播规模超过10000 部。《盘龙》《天道图书馆》等富有中华文明特色的网络文学作品,深受读者青睐。《惜花芷》在韩国平台冲到榜单第一。
起点国际上线 2900 多部中国网文,9 部海外阅读量破亿,评论过百万,讲述当代女性自强不息故事的《许你万丈光芒好》阅读量突破4 亿。IP 改编传播规模超过3000 部。
《扶摇》《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武动乾坤》《天盛长歌》等影视作品在 Youtube、Rakuten、Viki、Netflix 等亚洲和欧美主流视频网站及电视台大受欢迎。起点国际翻译上线 1400 多部漫画作品,《放开那个女巫》改编动漫长期位居东亚排行榜前列;《混沌剑神》在日本Piccoma 动漫平台获人气榜第1 名。
中国网文企业的海外本土化运营,已经建立起成型的盈利模式,通过推出阅读产品、建立海外合作、设立分公司等方式,实现了网络 文 学 的 海 外 落 地。Webnovel、Chapters、GoodNovel、Dreame、Webfic、Noveltoon 等产品的用户数和收入,在各大海外阅读榜单和相关产品类别中位居前列。
多家平台通过投资海外网站、文化传媒公司、出版社等方式,与外方形成战略合作关系,在亚洲市场投资约 30 亿元人民币,在新加坡、印尼、泰国等地成立10 余家跨国公司,扩大中国网络文学国际传播。
中国网络文学日益受到西方主流文化重视,大英图书馆中文馆藏书目收录16 部中国网络文学作品,包括科幻、历史、现实、奇幻等多种题材。
3. 问题与对策
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目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制约因素,需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进一步扩大国际传播规模和影响力。
一是传播机制不健全。创作、翻译、改编、运营等系统流程存在环节缺失,平台各自为战,未能形成合力。
二是题材类型单一。言情、幻想、悬疑类题材占比较大,现实题材尤其是反映新时代中国发展变化的作品相对较少。
三是行业国际生态欠佳。世界各国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及力度存在差异,海外取证难,盗版问题严重;在线支付渠道不健全、推广渠道被 Google、Facebook 等垄断。
四是外国网文平台已与国内平台形成竞争态势。韩国、泰国等国已建立起成熟的网文平台的运营机制,如韩国的 Kakao、泰国的Ookbee 等发展很快,并利用其动漫、影视等行业的优势,加快IP 化传播,效率高、障碍少,在海外输出上更有优势。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要尽快成立网络文学国际传播协调统筹机构,制定统一对外传播规划,解决对外平台建设、推广、维权等方面的问题;建立健全文化产业走出去的法律法规,设立专项支持资金,制定相关政策,设立一定规模的网络文学国际传播专项基金,扶持相关出海项目;加强创作规划和人才培养。
制订网络文学国际传播人才培养规划,健全培养机制,系统培养网络文学创作、编辑、翻译推介、产业运营、研究等多方面人才;做好精准传播,开展海外受众调研,研究本土化的方式方法,面向海外“Z 世代”做好有针对性的精准传播;解决关键节点问题,拓展网络文学海外输出渠道,引导重点网络文学企业加大国际传播投资,参与全球资源整合,扩大网络文学国际传播规模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