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书写中的生命呼叫——读《西南浪》有感
小昌的中篇小说《西南浪》就像一张迷宫图,读者在阅读中一步步分解由他精心建构的多个谜团。《西南浪》的内容丰富,语言平缓,情感细腻,日常书写背后折射的是对人性的探索,对生命的呼喊。
小昌笔锋奇特,如手术刀一般,用大量笔墨对人的内心世界进行了深度解剖。小说以“我”为核心,“我”的身份具有多重性,“我”是老师,是小q爸爸 ,是阮阮口中画画不错的人,是阮怀远眼里的好朋友,唯独“我”没有姓名。可以说,“我”的存在只是起到将这些人物和故事串联在一起的作用。但“我”的内心世界是最为丰富的,小昌通过众多内心独白塑造了一个丰富又复杂的“我”。通过女儿小q看似欺负人,实则被欺侮的两个小情节作为一个导火索,让原本在工作和生活中本分的“我”在不对等关系的压迫下爆发真实情感,终究勇敢呼叫出内心的愤怒。小昌对不同截面的“我”的刻画,表达出了绝望、悲愤以及对生活的渴望。小说无论书写的是个体与自我的关系,还是个体与他者的关系,都是为了突显日常生活中人复杂的心理变化。列斐伏尔提到:“日常生活是一切活动的汇聚处,是它们的纽带和共同的根基。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造成人类的和每一个人的存在的社会关系总和,才能以完整的形态与方式体现出来。”值得注意的是,小说中“我”与自我和解的一种独特方式——精神胜利法。这种精神胜利法有别于阿Q式的自我麻醉,而呈现出了一种现代特色。学校里都在传“我”患了精神分裂以至疯掉了的时候,“我”的做法不是通过辩解来证明自己,而是为了让自己获得片刻宁静,索性如大家所愿装疯卖傻。“我”这种自我维护式的精神胜利法是清醒地让自己逃离现实世界中的困扰,自动屏蔽外界的纷扰,将自我包裹在心灵茧房中进行自我疗愈。这种逃离的处理方式,很大程度体现了当代社会中人们对主体的认知与重建的方法。
小说中,西南浪承载了整个故事的发展趋向,在小昌笔下的西南浪世界里,西南浪的存在像是另一个平行时空。故事的开端因西南浪起,也因西南浪终。当面对西南浪这片海的时候,“我”获得了内心层面的真正平静。我”看似懦弱,实则是一个勇敢的人,“我”不惧入海危险,勇敢走向西南浪,顺着西南浪的方向游荡。就像小说结尾提到“西南浪专治各种不服。”“我感觉自己一直在“西南浪”里。“他似乎能明白我在说什么,回道,其实西南浪并不可怕,要顺着它游。” 当在海浪里反复游,在直面水流包裹,直面死亡的时候,“我”也有过害怕,但这些经历让“我”在被获救之后保持了对事物的淡然。小昌对“我”与西南浪之间的生动描写,让人物形象、西南浪的存在更具灵动性,是一种逃离日常秩序,脱离精神束缚的隐喻。
小昌通过多重视角下的日常书写,绘制出了一幅具有科幻色彩的图层,在层层解谜过程中展现出小人物的人性魅力,张扬了生的力量,同时背后所隐含的多种情感交错,使小说具有了多重的意蕴。
(作者供职于浙江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