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中国女诗人的诗意乾坤 ——读《中国女诗人诗选:2023年卷》
《中国女诗人诗选:2023年卷》
施施然 主编
北岳文艺出版社 2024年8月出版
在当代诗歌的浩渺星空中,“中国女诗人诗选”宛如一颗璀璨之星,闪耀着独特的创作光辉,连接着女诗人丰富多元的心灵世界与读者的精神彼岸。正如德国诗人歌德所言:“永恒之女性,引导我们上升。”
打开《中国女诗人诗选:2023年卷》,恰似一幅斑斓的锦绣长卷,汇聚了128位来自华夏大地的女诗人的心血之作。从银装素裹的北国到风情万种的南疆,地域的广度赋予诗歌丰富多样的文化底色。在创作风格上,更是百花齐放、争奇斗艳。
北京女诗人蓝蓝的《雪在下》,以“如果我愿意,我能飞到南极或/喜马拉雅山的雪峰,借助/那些诗句——它们无所不能”等诗句,展现出一种在困境中寻求超脱、在冰雪世界里拥抱自由的精神境界,其诗风或冷峻、或空灵,引人深思。潇潇的《冷泉》中,“人世间争斗的死皮/终将被时间的鱼儿吃掉//我捧起冷泉,嘴里咀嚼着/数万年流淌的时光”等诗句,从对自然物象的凝视中,折射出对时间无情、人事纷扰的感慨,尽显善感多愁的气质。吕约写下的“拍打右脸/跟牙根深处尖叫的神经谈判吗”,以新奇大胆的独特笔触,将生活中的细微痛苦转化为充满张力的诗歌语言。戴潍娜在《小落日》中以“燕子亦如冲进古匣的猛禽/若此刻落下一滴雨,必能撞破我的心”的表达,以独特视角探索个体心灵与命运的复杂交织,在现实与虚幻的边缘探索人性与命运的奥秘。安琪的诗句“看到你体内长出的黑暗,沉默、顽固,渐渐走了/石头的形状,关于石头,我知道两块:一块在/《西游记》里,一块在《红楼梦》里”,彰显出其独特的思考,在诗中构建出一个神秘而深邃的精神空间。
李南的诗歌简洁朴素却深刻透彻,如“青春已被挤压进命运的岩层/多少年后,仍能看到几道纹理”,用平实的语言将青春与命运的关系具象化,生动地描绘出青春在岁月流逝中被塑造、被沉淀的无奈。施施然在《吸引》一诗中写出的诗句“我知你亦有着同样困顿/它们寂寥,而刺眼/等候着不同生命中相同的念头/于无涯夜空中亮起光斑”,有如俄罗斯女诗人茨维塔耶娃那种深沉复杂的情感。
青小衣在《白色的事物》中抒写“蝴蝶和蜻蜓已飞去/月亮带着星辰隐没山岗”,以简洁之笔勾勒出空灵之境,展现出独特的美学张力。冯晏的《另一种继续》,将诗歌创作的触角延伸至AI时代前沿,看似天马行空却逻辑严密,在《空气的形状》等作品中,以灵动的语言和独特视角为读者呈现出一个充满科技感与奇幻色彩的诗意世界,拓展了诗歌的表现领域。
内蒙古诗人唐月的《月光落在雪身上》,抛出“月光落在雪身上,哪一个先融化呢”的深刻问题,引发读者对自然、对存在本质的深度思考。“还活着的时候,千万不要斥退眼泪/让它流,流到天涯共此时/流到——/可以和某个星星谈一谈它的故乡。”宁夏诗人一文在《在低微处,给星星编码》中,于平凡与低微里挖掘出对生命、对情感的崇高敬意与深刻感悟。陕西诗人横行胭脂以温柔笔触写下“如果夜里只有一颗星星/我希望将它的光全部献给你”,于简洁语句中传递出对光明与希望的炽热渴望,以及深沉的情感力量。
那萨、吉尔、阿蘅、颜梅玖、安然等众多诗人的诗作在诗选中各放异彩。梅依然的“一个人的心终其一生/都深深地被埋藏于一具肉体”,金铃子在《瓶里的绿萝枯萎了》等诗中的精彩表达,海男的《隐忍者的自由》等佳作,皆为诗选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此外,诗选积极纳入90后青年诗人作品,如中央芭蕾舞团的刘雨晨,凭借独特的艺术背景与生活体验,为诗坛注入清新活力,折射出中国诗歌创作源源不断的生命力与蓬勃发展的未来趋势。
这部诗选不仅是对女诗人创作才华的高度肯定,更是对女性在文学领域重要贡献的有力彰显。作为连续出版的第七部年度女诗人诗选,它为诗坛与学界提供了珍贵的研究资料,有力推动了女诗人诗歌的研究、传播与阅读。
从创作风格的多样性来看,诗选涵盖了从传统抒情的婉约、现代叙事的跌宕,到意象构建的奇幻、口语表达的质朴等多种风格,全方位展现了中国女诗人在诗歌创作领域的深度探索与广泛实践。同时,以地域为编选依据,既凸显出不同省份的文化特色在诗歌中的渗透与体现,又突出了每位诗人鲜明的个人风格,使诗选成为一部兼具地域文化研究价值与个人创作风采展示的重要文本。
综上,《中国女诗人诗选: 2023年卷》以其全面性、多样性、时代性,为读者开启了一扇深入了解中国当代女诗人创作世界的大门,为诗歌研究与文化传播提供了有价值的观照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