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高处、向远方、向无垠——读薛茫茫《向远方》
在研究燕赵大地的诗歌群体时,薛茫茫的作品不容忽视。她的诗歌在追求高远的同时,能够回归到自我本真。这一点在她的诗集《向远方》的六个专辑中均有充分体现。在《青铜》《向日葵》《北白水》《站成一棵树》等诗歌中,作者巧妙地将自我融入每一组诗歌意象之中,以抒发真挚情感、表达真实意念,展现出她对新境界、向上精神以及远大理想的追求。
《北白水》所书写的滹沱河畔北白水村无疑是薛茫茫所熟悉之地。作为鸭梨之乡,她在诗中首先运用了京剧字正腔圆的韵律,以气宇轩昂的手法描绘北白水的“草木青葱,桃李鲜甜”。继而,诗人借助京剧舞台艺术,让台上的人“面目清晰,言语透明,不掺一点杂质”,彰显北白水之纯净。在人物形象的勾勒上,“梨花开遍你的双眸,一眨眼便是素花雪蕊的世界,分明有一根根白色的仙草,把花瓣一片片撒入水中”。这首诗短小而精炼,生动而富有感染力,将声音、动作、神态通过精准的动词表现得淋漓尽致,使北白水显得细腻、唯美、情感充沛。尽管未曾亲临北白水,但读此诗后,我坚信北白水是一个笑意盈盈、细腻淳朴、情感丰富的滹沱岸边的小村庄。这个小村庄正是薛茫茫笔下诗意情怀的缩影。
在处理诗的形象和意境元素时,薛茫茫注重虚实结合,对写实性事物进行抽象表达。以《站成一棵树》为例,诗人未明确指出“站立者”的身份与职务。然而,通过几个简洁而精准的动作描述,读者可以感受到那是一位“交警”。这种含蓄的表达,如“十字路口”“伸展手臂”“你目光如炬,像灯塔,指引着方向”,通过这些语境的表述与刻画、喻拟,突出了“站”字的主题。诗人还运用了准确的排比句和段落的艺术处理,彰显了一位交警对岗位的坚守和他的灿烂人生。这样的留白浪漫、玄妙,正是实与虚结合的巧妙升华。诗若写得过于直白,便如同一杯白水,只有在虚实之间找到平衡点,才能突出张力并实现升华。
在呈现诗的情境和情感方面,薛茫茫注重乡愁的情感纠葛,多以“我”的所见、所闻、所感为依托,始终站在时代立场上进行传达,展现出新闻记者般敏锐的现场感与时代性。这一特点在《马背上的学校》《民族英雄马本斋》《长城两边是故乡》以及《拔节的城》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薛茫茫的诗,是情感之美在滹沱河两岸以梨花、桃花等色彩鲜明的意象进行个性化的诗意表达,充满春光灿烂般的正能量。在薛茫茫的诗歌中,你看不到忧郁、低沉或悲伤的情调,而始终跟随着远方的阳光和月光。她的诗歌主旋律中展现了新时期、新时代的城乡巨变。不难看出,这里还蕴含着一位诗人的时代责任感。诗集《向远方》六辑中一贯地展现的红色基因,更如同一条红地毯,引领我们在奋进的旋律中,走进绿水青山,牢记我们党从井冈山、从遵义、从延安一路走来的“人民嘱托”,书写时代巨变和人民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