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学》2024年第9期|星群
过南山
野乔
在托来山,云是雪,雪是云,你会分不清
草滩上,羊群很大,你会误以为,是白云掉落
走廊南山的云,野心太大,山脉负重的样子,会让我想起父亲,一个人在麦田
尘世的苦楚,到底有多少,我说不清
这些年,都让黑河带走了,一骑绝尘,去了北边沙漠
野乔,本名王选,1998年生于甘肃会宁。
炎热
春马
看白云吗,只要你肯抬头
正是从地面眺望白云的好季节
有人会讨厌盛夏,听不到蝉鸣的一年
没有那些小生命是如何荒废生命的思考
越小的缺憾,越不能被你接受
帆船在海面安静地抒写,风是天空的手指
要记录的思念比一树的叶子还多
太阳曝晒着公园的石板——
生活从何时变成这样,还是一无所知
如果夏日不再炎热,冰也会有痛觉
睡莲的开放也是悲伤
思念又怎样进入漫长的周期
像你用口琴反复吹奏的曲子
想被他听到,他听到你又会害羞
除了热烈,少年最喜欢盛夏的什么呢?
春马,1990年生,现居日本。
大雪日
贺泽岚
依照生活的走向,母亲清洗着
屋中内敛的尘垢
在这之前,她已先将衰竭的烟管
从煤炉中拔出,换上一根新的
与我们的生活重新对接
这过程是困难的。但当黑烟
放弃克制,开始围困天空
我们的屋子,就有了热流的驻足
屋外晶体洁白,从千里之外来造访
一些雪继承着她的体格
——柔软、破碎
“我悬而未决,我是其中的一粒”
贺泽岚,1998年生于贵州黔南。
寒潮记
墨尘
打开门,成吨的冷,就这样灌了进来
仿佛一连串尖锐的刺,一部分的寒气
撞在了我的身上,我只能迎身接受
许多曾经有过的期待,日复一日,在这寒潮前
退回了我的体内,直至进入无休止的冬眠
而我两手空空,打算就这样走进冬季
将自己埋进一场深雪里,停止所有的抒情和想象
母亲还在劈柴,木块咔嚓碎裂的声音
连同寒气冲进我的耳朵,这样不起眼的黄昏里
她仍然想把生活过得尽量充实一些——
将火点燃,烧水,做饭,煨炕……
这些细小而短暂的事物,
就这样填满了一个人漫长的一生
我需要从那场虚构的雪里醒来,告诫自己
趁着雪还没有落下,要在生活的角落里
同时间机械的重复相抗衡,或者
把自己扔进寒潮里,在孤独和疼痛的边缘
不断打磨自己的耐性,在时间的空虚里
尽量让自己对朴素的生活,保持着必要的敏锐
墨尘,原名马龙,2002年生于青海化隆。
一些关于传承的东西
毛宇睿
从一场关于雨的记忆里去寻找,
那些,被我们用深情掩埋的东西,
像从黑夜里寻找天空的启明星那样。
静静地行走,在草木茂盛的郊野,
从祖神的手掌接过一些银饰,
一些用于装点衣物的细小物件,
沙漏被翻转,重新流逝、重新记录,
祖母用她那双长满老茧的双手,
用几根说不清来历的彩绳
把那些精美的银饰串联,印上
特殊符号,用一架上个世纪末
遗留下来的,生了铁锈的蝴蝶牌
缝纫机,把它们缝补在那件很多年前
她为我准备的、从来没有穿过的
漂亮的民族服上面,等我
十八岁成人礼到来的那一天。
直到一天,父亲和我说,那身衣裳
是我出生那年,祖母用大伯家
老母猪生的三只小猪崽和一头牛犊
从村口的那位苗老司那里换来的。
身体的暗河遁入时间的涡流,
我二十岁的时候,再次穿上这套衣服,
在入冬前的最后一场秋雨里,
我牵着祖母的手走向滹沱河上游,
衣服上的那些银饰在雨里生锈,
我闻到南山草原的一角
传来一阵阵铁锈腐蚀泥土的味道。
毛宇睿,2001年生于湖南邵阳。
河水尚有念想
西左
河水尚有念想,才如此枯瘦
哗啦啦的水声,不像韭菜一样被收割
而是在《诗经》舒缓有度的章节里流不出来了
后来生活教会了我们
有一种柔软的内心,仿佛芦苇下的淤泥
接受波涛,白鹭像尖刀一样的喙
也接受任何一种流淌
我们坐在水岸华府临近水边的位置喝酒
酒水和灯光倒满酒杯,我们喝下一些光
照亮胸口的道路
不远处卖烧烤的人被烟雾笼罩
好像那个人就是用烟雾做成的
一阵风就能把他吹散
渐渐升起的醉意是一道斜坡
当河对岸突然响起乌鸦的啼叫时
我的心
呈现出了陡峭的美
西左,原名赵龙,1988年生于贵州赫章。
满天星即事
阿溯
我是如此相信,用脚就能踩灭
仅剩一口的暗淡星。
仿佛也只有满天星,能让我
重新缝合梨花,和所有新鲜、带雨的器官。
一生正像柔软的盐碱
所求太多,净植太少
总叛于水的赧然。
逐渐分不清是否春天,还是爱与鲜花
本就让人哑口无言。
他说,各个地方的植被都不一样
唯独爱一棵柽柳
让他苟且偷生了好多年。
阿溯,2001年生于江苏盐城。
直到冬天
耳南
梅花易败。许多事物的由来将被揭穿
不能再指望长夜替我们隐瞒什么
檐水如预期一样断裂
其声如谜底,再次覆于地面且静止
于是在黎明落尽之际
有人开口,与我打听白霜的底细
我确实曾在现场见过它的盛开
那是山脊线耗尽最后一丝悲悯的时刻
我曾见过它独自对抗寒意
——我并未得到丝毫线索
它只是洁白的,枯瘦的一片霜
不断经受着假设与怀疑
正如你我的一生,总是被塑造
总有一片霜试图纠正我们的去路
但直到冬天,我们仍然生火取暖
从九天之高,烧到万物之盛
耳南,本名王小康,1997年生于甘肃舟曲。
余思
李振
我向往空山外的景物
此处幽深,有不可言说之物
那些翠绿的杆子
举起旗帜——
树冠和头顶的这片天空
风声渐来,那些
仍在林间伫立的
已落满灰尘
它们正修剪黄昏
和脚下的泥土
李振,1997年生,现供职于某中学。
黑夜书
陈浪
他们等待天黑,像等待一场革命
此刻,他们唯一能做的是与时间角力
站在黑暗的内部,接受风和晚归者的朝拜
从凯里路到镇远路
每一条路都悉知我的酒量
夜晚,我曾在这里喝酒
从喉咙里吐出火车和云朵
也曾卸下雪山和森林
露出我植物的本性
陈浪,1997年生,现居贵州惠水。
西湖梦忆
曾入龙
这一泊湖水,安静时很年轻
但风一抚过,便瞬间苍老起来——
脸上长满了皱纹。谁也看不见
一只蜻蜓正在澄澈的镜面滑行。谁也不在意
一只蜻蜓在用生命飞行。
在西湖,水波柔软得像绸缎,一些雨水
从高处洒落,把我为数不多的,玻璃般
透明的梦境打湿。而我只记得一场独行
——沿着湖岸,一个人行走。
走着走着,便蜕化成一只蜻蜓,缓缓飞行。
翅膀上,沾满记忆的露珠。
曾入龙,1994年生于贵州关岭。
永不凋零的夏日
刘佳
是的,玩具厂装着许多人的青春
不过并不是全部。整日亮着的白炽灯
和太阳没什么区别,光照着工人们的脸
白、泛白、苍白,这是车间的拟人化
我们抬头,蓝天只在周日属于一群人
而另一些时间,只属于密不透风的窗户
我们生来属于流水线,就像流水线属于车间
车间比拟另一种生活,我们比拟一块铁
或者能重复一生的某些动作,在呼吸
与吊扇的漩涡中重复一些名字
复调式地平等地叙述每个夜里的明亮
同时按下两颗按钮铁柱就向下锤打
那是一种熔接,对每个人步入尘烟前的锻造
如果我们目不转睛,就能留住不朽青春
它的苦闷与叛逃在车间深处发出喘息
方形格窗分割掉天空的蓝,白云从此破碎
永不凋零的夏日,与我们隔着一堵墙
当然我们没时间感受差异化的生活,要是
流水线能补偿我们一些利息,那么荣幸至极
刘佳,1998年生于重庆。
去看望父亲的路上沙尘飞扬
马彧
我惧怕的那条路,在偏僻的山脚
秃鹫盘旋在头顶,觊觎着冷清的山村
田野腐烂成黑土,草场游荡着桔梗燃烧的炊烟
村庄潦倒于我的足前,沙土飞扬时我成为一场风暴的样子
这里的工人,发梢与泥土难以辨析
嫩绿如此稀缺,我多么希望能见到一根野草
载动我的不安。沙尘盖住我的脚印
飓风吹过,像是苍老的山庄在呼吸
为了看望父亲?我征服了一场沙尘
这是多年后,我为之庆幸的
父亲从容地笑着,沙土嵌入他脸上的沟壑
咳嗽声与荒原的风沙声一样刺耳
我们就这样分别十四年,在这里封存了半生
该如何走出荒原?去那有繁花盛开的江南
十四年里我反复攀登那座山,下山才发现
那困顿父亲半生的地方,不过是弹丸之地
最后一次告别,沙尘在父亲的眼里平息
我顺着野草的痕迹回到河湟谷地
辽阔的荒原,被人们踏出最坚实的道路
父亲,像是一场刚下完的雪般宁静
马彧,原名马翔,2001年生于青海西宁。
与暮色成婚
华东民
只身穿过热带丛林前往港口
挑块干木柴垫坐,看江水流往低处
用哈尼语向暮色索要红盖头
交出闹市摘来的浪花,从二十六岁的口袋里掏出故乡的谷穗
我已经忘了如何辨认水稻和稗子
用乡音和飞鸟对话,我长着异乡人的脸
他们断定我不是西双版纳人
在猜测中把我安放到了西北和东北
港口难得这么静,风浪忘记拍打渔船
我哪敢把肚子里的苦水全部倾诉
父亲活着时从未叫过苦
钢铁厂,水泥厂,砖厂他都在过
多少个暮色下,他穿着一身灰回家
他穿着伤疤离开了。右腿大面积烧伤
左手骨折,胸骨断裂
木桌上三个刚摘的柿子
给母亲,给妹妹,给我
这是他在寒冬留下的果实
暮色将要退出天空,提灯巡河的人
并没有催赶我。这天傍晚
我点燃私藏的火焰,用余下的灰烬
为自己上妆,用此刻的我与暮色成婚
在边陲之地。
华东民,1996年生,现居西双版纳。
在秋天
王磊
去年跌落悬崖的野菊,已在谷底开出花海
被秋阳曝晒的黑色瓜子,多像一双双空洞忧郁的眼睛
暮年的族人,将潮湿的柴火和苍老的灵魂搬运回窑洞
而我啊,像一个一事无成的配钥匙的人
洞悉了世上无数的锁孔
却在这世界上找不到一把钥匙
能够打开自己的窄门
王磊,90后,生于陕西府谷。
古井
杨清敬
朝着古井回乡的人心里挖了一口井
落叶的躯体测量秋天的长度,漂浮在世间
落地的声响萦绕在水面,梦中的吊桶在无声地
漂浮:井边炊烟等着升起,人们等着长大……
这是一个有月的夜晚,云做的帆推着月亮前行
天就要亮了,太阳在秋天的早晨升起
落日也将隐入春天的傍晚——古井像眼睛
看着喝水的人,抵达井水养大甜的乡音
而我穿行在陌生的柿子树下,等柿子红成柿子
我就找一口别人家的井,在寂静的夜晚
透过叶片的缝隙背着井里的月亮回故乡
杨清敬,1990年生于云南腾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