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为乡村儿童教育与儿童成长提供多元艺术范本
来源:文学报 | 海飞  2024年07月10日09:21

吴洲星是我非常关注和欣赏的一位年轻写作者。她的文笔细腻、温暖、柔和、生动,充满了深入人心的情感、朴实无华的质感和诗情画意的美感。她善于从自我生活阅历和真实的情感体验出发,融合地域文化与历史背景,注重情节的平实与温度,在历史和传统文化方面的主题挖掘、人物塑造、叙事表达等方面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吴洲星算是年少成名,多年来也一直保持较高水准的作品输出。从最早书写青春期少年的成长困惑到回望故乡的文化书写,再到这几年开始涉猎当代现实题材创作,从她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位年轻作家的成长路径,以及她作为一名日渐成熟的青年儿童文学作家的社会责任与文化担当。

《紫云英合唱团》是她从童年经验写作转型现实主题写作的一个成功案例。现在的主题出版是各家出版社的热门,占比非常高,但是真正的艺术性很强的好读的主题出版还是非常少的。《紫云英合唱团》是一部把主题性和文学性、艺术性,尤其是可读性结合得非常不错的一本儿童小说。简单来说,就是孩子们能一口气读完,读完还很喜欢,很感动,很受启发,我想这就是比较成功的主题出版实践了。

一幅描摹乡村美育的温暖图景

《紫云英合唱团》聚焦乡村儿童成长和艺术教育,突出以文育人,以美化人,以儿童文学的方式参与到磅礴的时代和重大主题的思索之中,多角度、多侧面展现乡村美育的蜕变与发展。

作品主要刻画了毛豆、黄小灵、赵吉羊和陈大力等四个孩子,他们性格迥异,各具特色。深挖这些孩子背后的成长故事,各有苦楚与艰辛,他们的喜怒哀乐、挫折成长都深深地打动人心。比如黄小灵是给我带来最大心灵震颤的一个孩子,她生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无法获得身份认同感,久而久之她十分厌恶自己女孩的身份,于是她剪短发、穿男孩的衣服。赵吉羊也给了我最深的感动,他家境贫寒,父母身体和精神残缺,让这个孩子变得极度自卑、内向、恐惧社交。陈大力则是一个很暴躁的男孩,生活在单亲家庭里,父亲是一个有暴力倾向的人。社会急速转型期,乡村里这样的孩子很多。如果没有引导好,他们的未来令人堪忧。

在《紫云英合唱团》中,我想或许给出一个可供参考的答案。尽管书中每个孩子所面临的家庭环境和精神困境不同,但是幸运的是,他们遇到了好老师。小雨老师在孩子们的心田里撒下音乐的种子,以爱和美浇灌,让他们重拾对生活的热枕与希望,用歌声和关爱治愈了他们原本不那么美好的童年。于是,急躁的陈大力,在歌声中变得温和;自卑的吉羊,通过歌唱张开自信的羽翼;被忽视的黄小灵,在音乐里找到了自己。在艺术和音乐的滋养下,他们实现了由自卑到自信、由孤僻到阳光、从迷茫到坚定的转变。

在这些孩子的生命成长路径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艺术的功能已不仅在于审美创造,更是一种激发创新能力、推动城乡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作者巧妙地将田园诗意和儿童心灵世界的纯净完美结合,让读者跟随紫云英合唱团的孩子们,在悠扬的歌声中体验到生活的酸甜苦辣,感悟到乡村美育的重要价值和深远意义。

一份对传统民间文化的深情守望

《紫云英合唱团》还有一条很重要的副线,就是描绘了年轻一代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坚守。新媒体信息时代,对于传统文化,尤其是将要消逝的民间文化,是挑战也是机遇。如何推动传统文化焕发生命力,需要年轻一代的创新力和创造力。比如小雨老师因为对民间歌谣的热爱,来到乡村后,她不断走访、调查,录制下许多面临失传的民间歌谣,探寻民族音乐文化渊源、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然后通过童声合唱团的演绎,让民族文化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

书中有一段关于民歌的描述,诗意且生动:“我们和从前的人都生活在同一条河的河畔,那些美好的歌声顺着河水流淌下来,还会一直流淌下去。我想把它们记录下来,不希望它们遗失,这样住在我们下游的人就可以听到了。”这里不但点明了小雨老师重返龙山小学任教的部分原因,更将一个青年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守护与传承写得生动感人。

小雨老师在网络上创建了一个声音博物馆,将这些珍贵的民歌小调“安放”在博物馆中,让它们永远不会消失。为了能更好地让当下的孩子了解并热爱这些传统文化,她还将传统的民歌与新兴的合唱相结合,小雨和孩子们以自己的方式诠释和传播着祖辈传唱下来的民歌,以此建立起对故乡的深厚情感纽带。此外,河姆渡遗址博物馆、陶埙和一些特色美食等传统文化元素的加入,也增加了作品的文化底蕴。

作者匠心独运,将丰富多彩的民歌元素融入故事情节之中,使得字里行间飘荡着悠扬的乡间曲调,让小读者在阅读的同时,能深切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韵律之美与人文之魅。作品中以外婆、老梁爷爷为代表的老一代对民歌的炽热与情感,以小雨老师所组建的“紫云英合唱团”为代表的青年一代对民歌的传承与创新,让三代人的情感在“过去”与“当下”中交织。一个时代,一曲民歌,串联起三代人的乡土记忆,也让读者看到了民族音乐生生不息的蓬勃力量,引导他们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与传播者。

一曲颂扬乡村师生的心灵咏叹

《紫云英合唱团》中以敏锐的时代洞察力和深刻的人文关怀,生动呈现了当下乡村儿童的精神成长与心灵蜕变的过程。这部作品不仅是对乡村美景与民俗文化的赞美诗篇,更是对新时代背景下乡村儿童生活状态及其内心世界的深度探索与真情讴歌。

比如对于毛豆这个人物的刻画,细腻到位。毛豆是第一主角,他性格开朗大方,喜爱唱歌,也有担当,但同时内心敏感,有嫉妒心。他喜欢小雨老师,同样的,他也希望小雨老师最喜欢、最亲近的学生是他。但是当他发现小雨老师似乎对吉羊倾注的关爱更多,尤其是吉羊还渐渐代替了他的领唱地位时,一种深深的失落感包围着他。他嫉妒吉羊,继而这份嫉妒演变成了一种愤怒与不满,他不再跟吉羊说话,不再去参加合唱团的排练,甚至不再想见到小雨老师。这是一个孩子正常的情绪波动,他还不知道如何与这种负面情绪自洽。但是,我依然喜欢吴洲星对毛豆这个孩子的刻画,不是因为他完美无缺,恰恰因为他有诸多不足,这些反而让这个人物形象更加生动、真实、立体。

小雨老师是作品中的灵魂人物,她因为寻找外婆年轻时的足迹,而满腔热情地来到了乡村小学任教,可来了之后发现乡村艺术教育困境重重,一度失落犹疑到想当逃兵,可她在面对孩子们那一双双渴望澄澈的眼睛,面对乡亲们那信任感激的目光,面对外婆和自己都喜欢的民歌,尤其是她在看到写满学校每个孩子姓名的联名信时,终于坚定了内心的选择,义无反顾留下来继续创办合唱团。小雨老师从满怀期待到犹疑彷徨再到坚定内心,她也在与孩子们、与村民们的相处中,找到生命意义的欢欣和充实。

作品能够将青年乡村教师的个人价值、精神升华和理想信念同乡村教育的发展变迁相结合,作品中老师对孩子不是单向的灌输,更多是在书写基层教师发现自我、重塑自我的价值和意义,展现出乡村老师与孩子的双向成长和双向“奔赴”,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当代青年回乡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追求、风采与精神。

《紫云英合唱团》聚焦乡村儿童的精神困顿和心路历程,通过音乐艺术和传统文化治愈童年、引领成长,让读者看到了乡村教育的多元与丰富,同时感受到了乡村儿童蓬勃昂扬的精神面貌。

这部作品是主题的,但更是艺术的。我们常说主题出版的重要性,但是主题先行,题材决定论,是一种不良的发展趋势。我很欣喜地看到,这部作品散发着文学之光和艺术之光,它好读,耐读,值得反复读。一开篇作家就为我们埋了一个扣——小雨老师到底回不回来?在这一好奇心的驱使下,大家很容易被带入故事的情境中,迫不及待想读完从而一探究竟。在后续张弛有序、疏密有致的故事节奏里,作者充分调动了对语言的把握能力,完成了语言和结构的诗意追寻,也让我们在阅读过程中充满了愉悦和感动,这是主题出版在艺术高度上的一种探索与攀登。

(作者系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原副主席、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中国分会原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