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故事与人物相辅相成 ——《擂鼓墩》创作手记
来源:《长城》 | 刘益善  2024年06月05日13:26

我曾应约为曾侯乙编钟写了一部非虚构作品,即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曾侯乙编钟那些事》。我的一个文学兄弟陈应松读过我的一些非虚构作品,他说,老哥,你的那些故事和细节,可以拿出来,写成小说,一定很棒。这些年,我从我的非虚构作品中拎出一些故事人物,写了 不少的小说作品,《擂鼓墩》是其中的一篇。

当工地上挖出几个铜罐子后,一个在工地负责工程的军人,觉得地下可能有文物,就去找当地的文化馆文化局,人家派人来看了,说这地方没有文物,还嘲笑他有点小题大做,想立功。但这个军人,在上级要他按进度继续炸山的情况下,还是一次次往文化局文化馆跑,最后来的一个人懂点文物,确定下面有东西,从而挽救了国宝被开山炮轰成齑粉的命运。如果没有这个执着的军人,我们就没有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曾侯乙编钟了。

发现编钟的偶然过程,充满了传奇与故事性。一个坚持己见百折不挠的人,有性格。故事和人物都有了,这篇小说就好写了。

写小说,就是写故事写人物,我说的是中国式的现实主义小说。现代主义的小说可以不要故事和人物,它们可能只要一个叙述人,叙述意识的流动与一种感觉和幻想。我不写这样的小说,也写不了这样的小说。

小说的故事要好读,小说的人物要有性格。故事讲得好,人物性格从故事中凸显出来。人物写得有性格,能使人物在故事中表演得更精彩,故事就更好看。

故事和人物,相辅相成,就是一篇不错的小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