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梅:海岛的存在是一个个神秘事件
我一直对海岛保持着很大的兴趣,它们的存在是一个个神秘事件。亿万年的时间长度中,海侵、海退、火山喷发等各种地质运动,复杂地塑造着这些海上的陆地。2022年,为了创作《渤海传》,我自驾环渤海九次,海岛是我考察的所有跟渤海有关的事物中的一部分。
在我造访过的一些海岛中,有一个非常具有历史感的小岛。对陌生地域的考察采风往往伴随着不熟悉而带来的慌促,我到达码头时已经是下午三点钟,那天下午仅剩一班轮渡可以把我送到岛上,并且在停航之前返回陆地。由于时间紧张,我并没打算在岛上停宿,犹豫一番,还是选择对它进行短暂的造访。我匆忙购买了轮渡票,一路小跑赶到候船厅。进去之后,却发现船票找不到了,于是又跑出去寻找船票。我并不知道它遗失在哪里,神奇的是,跑出候船大厅后,我在码头熙熙攘攘的人流中,发现它安静地躺在白亮亮的地面上。我捡起它,重新跑回候船大厅。
由于要赶返回岸上的最后一班轮渡,我只能租了一辆面包车,走马观花地在岛上环游了一个小时。但就是这一个小时,过后让我魂牵梦绕,以至于必须写一个小说来表达我的情感。于是就有了这篇《裁缝的客栈》。这个小说中,女主人公在岛上悠闲地栖住多日,也算是弥补了我没在岛上住下的遗憾。我给这个小岛取名槐岛,一来因为我喜欢槐花,二来这个小岛上的确生长着很多槐花。它还生长着一种树,非常美丽,我拍下照片,回家之后通过形色软件得知它叫火炬树。岛上还有成片生长的玉米、红薯、菩提树,给我留下了惊鸿一瞥的记忆。
我给小说虚构了发生于唐代、清代、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当下,这四个时间段里的三个故事,让它们既平行叙述又互相勾连。其中发生于唐代的战争故事,也是我从小岛及距它不远的一座古城得来的灵感。清代时,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曾在那座古城和小岛上发动过战争。我在一个黄昏进入那个方方正正的古城,它的安静祥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故事里在漫长时间跨度里发生的两代人的情感故事,完全出于我的虚构。但其间主人公流离于山东和小岛之间,却是真实的移民迁徙史的缩影,我从载我环岛行的韩姓司机口中,了解到他们家祖上迁移小岛的只言片语,这些只言片语给了我灵感。
裁缝,客栈,这两个载体,也是我的虚构。我太喜欢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市场上经常能见到的那种裁缝铺,女人坐在里面,嘎达嘎达地踩着缝纫机。而客栈,也是集纳神秘信息的地方。一个跨越时空的小说,在我的技术处理偏好中,如果没有客栈,似乎是我不能容忍的。
这就是《裁缝的客栈》的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