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李冯《道德课》:道德之外,臣服于爱
来源:文学报 | 陈佳露  2024年04月12日08:39

四川作家李冯的中篇新作《道德课》是一个在寻常叙事中道德溯源的故事,理论和现实生活交织,却发现道德之外主人公真正想追逐的是他所爱之人的认同。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卡拉马佐夫兄弟》中有一个观点:“要爱一个具体的人,不要爱一个抽象的人,要爱生活,不要爱生活的意义。”李冯在小说结穴处与之遥相呼应:“归根到底,我们活在世上,不过是为了得到所爱的人的认同,要有所爱。”

在李冯双重叙事的推演下,宜宾的小城生活逐帧展开,弥漫着桂花的香气,故事如同卷心菜般一层一层在“我”的笔下呈现。作家尤其关注小人物面临生存困境下的个体自由选择,在道德和自我纠缠的边缘审视人性的深渊。整个故事围绕着“探监”展开,小芸的丈夫孟志仁入狱,身在狱中的他牵挂小芸,便给她写信。孟志仁的信是小说的助燃剂,牵扯出道德课的开端——经典而著名的“电车难题”,接着抽丝剥茧般引出小芸和网友“小蛮牛”的故事,进而又如毛线团般抛出孟志仁入狱的缘由。一个小金佛挂坠成了案件的核心,颇有犯罪故事的神秘性,所有人如挂在一根藤上的葫芦,一个接一个在故事中荡漾开他们生活的褶皱和涟漪。

李冯善于在多线叙事中增加叙事的波折和起伏,在多重视角下叠加人物和命运抗争的情绪心路。如孟志仁的入狱隐含着巨大的冤屈,解除冤屈的核心便是刻有“小蛮牛”姓名的金佛挂件,自此便可推断“小蛮牛”接近小芸也并非顺其自然而是别有用心——李冯的小说总会在一团乱麻后寻出一个线头,最终让人恍然大悟。

李冯的叙事语言也很动人,命运洪流里的不可抗力施加在小人物身上,有着浓重的宿命烙印,却又呈现着真实和冒着热气的人性特点。孟志仁在狱中,小芸和“小蛮牛”为了解读孟的信而愈走愈近,互相取暖,但在顺理成章之际李冯又给这对生活的可怜人设置了诸多障碍。而孟志仁也难以逃离“道德课”的漩涡,他沉浸在婚姻这辆列车到底驶向何处的难题之中,似乎无论如何都将走向灭亡,直到看到小芸为了自己而颠覆“自我”之时,才领悟到一切漩涡都不过是海面上的细浪,而真正的生活不在于此。

在踽踽独行的世界中,李冯想告诉我们的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课题,孟志仁用笔送了“小蛮牛”一程,这或许是命运偶尔打鼾时对可怜人的温情片刻,然而一切都归结于“造化”,这些人物就好似在命运大手的揉捏下迷惘而不知所措,然而最终又臣服于爱。

但,命运又何曾知道,有些力量一旦迸发出来,即使被世人轻蔑的小芸也会如鲜花盛开,也会如火一般炽热。与其说李冯笔下的道德在重生,不如说生命中的道德在重生。

(李冯中篇小说《道德课》,刊于《山花》2024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