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包倬:手下留情的写作者
来源:《长城》 | 包倬  2024年03月25日09:20

永和里真实存在,我在那里住过十年。如果你坐火车来昆明,在快抵达终点的时候,路边那几排淡黄色外墙的房子便是。那几排房子只有靠近路边的那面外墙呈淡黄色,这是为了迎接某次检查,相关部门的天才们想出的主意。

现实生活中,像永和里这样的住宅区叫“老破小”。它们位置好,生活便利,但物业管理和小区环境差。我喜欢“老破小”这个叫法,很准确。甚至,如果把这个词从房子延展到人身上,也很合适。“老”,老人;“破”,生活破碎者;“小”,小商贩。我们是邻居,是彼此的镜子,我在他们身上看到了自己的过去和未来。从29岁到39岁,永和里是我的生活见证者。

写永和里,一切都那么熟悉。自上世纪80年代,它就矗立在那里,而且不知今后还要存在多少年。多少住户来来去去,有人出生,有人死。某天我突然意识到,永和里只有一个外人,那就是门卫大爷。终日在别人的家门口替人守门,这真是个残忍的工作。

我住过的房子,我的邻居,我的小说。我之所以反复在一项虚构的技艺里提及真实的元素,是因为我觉得空中不能建楼阁。即使是汇聚了人类野心和梦想的通天塔,也必须建立在坚实的大地上。而这大地,在小说中,就是现实,是作家与人物的心灵暗道,是感同身受,是情感,是手下留情。

对,我是手下留情的写作者。心存悲悯,让自己穿行于虚实之间。这样的写作,鬼鬼祟祟,小心翼翼。写了二十年,我还是无法从自己的生活中抽离,去做一个他人生活的旁观者。

写《永和里》之前一个月,我刚完成一部长篇小说的写作。一个15万字的小说,大概相当于一个半程马拉松。所以,《永和里》更像是运动过后的拉伸。这是一个简单的故事,讲出来只需三五句话,且不会引发听众的任何惊诧。但这正是我写这个小说的原因所在。有没有可能,在波澜不惊的生活下,开掘出暗流汹涌的通道?有没有可能,让文字穿过事件,抵达我们肉眼看不到的地方?小说之小,是细微,是一粒沙里的宇宙。小说是世道人心,而文字在人心面前,往往力有不逮。

用一阵风去捕捉另一阵风,用一个影子去追逐另一个影子,这就是我理解的写作。

感谢《长城》对《永和里》的评价。听,火车又驶过窗外了。我和秀龙主编曾对这个小说有过探讨,对他提出的看法,我一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