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以无声呼应着无声以空寂迎合着空寂
来源:《小说月报》 | 贾煜  2024年03月04日20:12

《消逝的真相》主要是写一起飞船坠落事故,并由此牵出一段匪夷所思的纠葛和一场蓄意已久的谋杀。故事起因是一种在火星变异又被带回地球改良的微生物,它改变了太空矿产资源的格局,于是,人性在利益的沉浮中较量与挣扎。小说通过调查人和被调查人两条线交织推进,将真相隐藏在调查人的推测与被调查人的自述之中,而真相到底是什么,无从知晓。

多年前,我看过的一部国外电影《金矿》,它改编自1993年一家金矿公司诈骗案,讲述了一位疯狂躁进的商人与一名运气糟糕的地质学家携手到印尼丛林寻找金矿的故事。由于我就职于地质系统,单位主业就是找矿,因此对这类题材的文学作品和电影比较关注。当时看过《金矿》后颇为震撼,只因这是一部少有的将找矿与犯罪结合起来的悬疑影片,非常精彩,其叙述方式又非常特别,以致于结尾反转的情节令我难以忘怀,此后一直想创作一篇类似的小说,以表达我对这部电影的钟爱。

然而,限于电影的模式,小说的构思总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切入口。大概创作也需要等候时机。当某一天,我突然看到太空“生物采矿”有望成真的新闻报道时,灵光乍现,立即搜索了相关的文献和资料,然后微生物在太空采矿的“点子”便成为我构思已久的小说的切入点,以这项科技为“硬核”的科幻故事就此应运而生。

小说从事故调查专家周东青的视角,对造成事故的原因进行抽丝剥茧般地搜查:从事故残骸里的异常,到奇特微生物的发现;从航空航天领域的新型材料,到冶炼材料的特殊矿物元素;从培育微生物的工艺流程,到太空矿产资源的整条产业链……周东青一步步靠近真相,也让真相扑朔迷离。但无论如何,真相背后暴露的人性却显而易见。被调查人“我”还原事实的自述是另一条线索,它干扰着周东青与读者的推测,将事故的真相编织成一场太空创业与情爱纠纷,看似有血有肉、顺理成章,实则自相矛盾、细思极恐。与周东青的调查相比,“我”的“叙说”占用了小说更多篇幅,主要用以展示未来太空矿业发展的面貌,为整篇小说的设定夯实背景,以便增加现实感,更能混淆真实与虚构的内容,达到戏剧性收尾的效果。

最后,真相到底是什么?看完小说,或许不会有太多读者真的去计较。因为调查真相的过程就是在呈现真相,呈现真相的过程就是在揭示真相。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真相。真相背后的故事才是人心所指。面对巨额财富的诱惑,人性的自私、贪婪、妒忌、恐惧,给每个人的命运走向都带去了很多不确定性。我试图将这些不确定性置于科幻常见的极端场景,将人性的善恶凸显出来,正如当下种种信息被搜索引擎从各个角落找出,又被人不断恶意编排,再利用流媒体诱导网友,放大人性的善与恶,我不过是换了一种文学载体,将编排运用到了科幻的文字中,最终以这样的方式呈送到了读者眼前。

我自认为,不管在现实世界,还是在虚构文字里,所有事件的真相都没有消逝。消逝的只可能是某些人心,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