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不如吃茶看花》:重建宝贵的“个人化”
来源:文艺报 | 成向阳  2024年03月04日20:01

如果以茶对人进行分类,那么世界上的人大概可以分为喝茶的人与不喝茶的人。无论是喝茶的人多,还是不喝茶的人多,我们都不能否认喝茶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代生活方式。选择了吃茶看花,是否就等于选择了一种确定的生活态度?《不如吃茶看花》做的正是这样有益且有为的事。周华诚以自己多年来的吃茶、访茶经验,串联起与茶有关的种种生命记忆,于平静或幽默的讲述中,在茶与生活之间建起一座隐性的心灵之桥。阅读这本书,好似濯足振衣过桥去,在吃茶看花之间,寻找一种生活的启示。

《不如吃茶看花》是一本很好读的散文集,同时也是一本讲述生活意义的书。如果一本书对生活越有启发意义,对读者越有心灵触动,那么它的价值就会越高,这是我对当下文学作品的一个基本判断。从这点看,《不如吃茶看花》贴切地体现了这点。周华诚的散文一向以内容见长,这已经内化为其散文不可分割的品质,就像铁之于铁器,在《不如吃茶看花》中则凸显为一种对基本生活方向的选择、确证与建构,呈现出独具一格的审美、认知与智性力量。

散文作为一种文体,无非是写自己,写别人其实也还是写自己,只不过后者是借用了他人生活中经历的人与事,目的仍然是写出作者对当下生活的感悟和判断。在周华诚看来,散文是“把你的名字,你的生活,一并嵌入文章里头,不可分割,构成了文章的信息量,使人读了,仿佛在读作者这个人”。于他而言,散文写作即全部生活,写作的意义是为了呈现生活本应如此的启示。

对于《不如吃茶看花》,很多读者的注意力可能会被“吃茶看花”所象征的轻逸、闲适、唯美生活所吸引,而忽视了“不如”两字的意义。必须明确的是,作者在这两字中所放弃的事物,与“吃茶看花”形成对立与冲突,事实上构成了本书的隐性深度。在闪闪发光的山巅之上,“吃茶看花”是作者转身以行动、以智慧爬出深谷、拨开迷雾之后的生活形象。所以,“吃茶看花”并非轻而易举,亦非生活本就如此,它实际上是作者对生活的重新选择与创建,看似毫不费力,实则力挽千钧,貌似退而求其次,实为决绝转身、另辟蹊径。

周华诚转身进入以“吃茶看花”为象征的东方美学生活,展现出一种积极奔走、辛勤劳作基础上坚定从容、与世圆融的生活态度。“吃茶看花”所象征的是重新把自己视作有心灵、有信仰、有感情、有味蕾的“个人”,一个自由且具有审美权利与能力的人,然后重塑生活。所谓接续东方美学生活传统,正是在当代生活里重建宝贵的“个人化”。

只有从这个角度出发,才能发现《不如吃茶看花》所具备的认知力量和对生活的启示意义,才能认清该书的轻与重、浅与深。它的确轻盈、绚丽如一管鸟羽,平静清澈如一面湖水,但那轻盈来自于一只飞行中的铁质大鸟,平静来自于一种可畏可敬的精神深度。由此,它展示了周华诚散文写作中一种值得瞩目的新取向。

作为读者,我特别喜欢书中摘录的一首宋诗:“我家江南摘云腴,落硙霏霏雪不如。为公唤起黄州梦,独载扁舟向五湖。”这是北宋诗人黄庭坚写给苏轼的《双井茶送子瞻》。诗人以故乡新采的双井茶,远赠失意落魄的黄州友人,希望一叶新茶和它所承载的拳拳心意,能修复友人被生活所损害的心灵,从而忘却烦忧,慨然远赴一帆之外的五湖之春。我相信,《不如吃茶看花》也正是作者送给所有同时代人的一味新茶。其间心意,作者在序言之中已然表明:“吃茶之美,在其忧伤。”而“要好好饮茶,才对得起这一天一天。”

(作者系中国作协会员,山西省文学院签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