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向古而立,“怀良辰以孤往”
来源:中国作家网 | 程园  2024年02月28日13:39

梅杰的《重写中国儿童文学史(纲要)》出版至今,在儿童文学界和现当代文学研究界,在学术界和出版界,乃至在普通读者中,都获得了很多积极的反响。作为责任编辑,我对这本书所引发的有意义的学术讨论和普通读者的热情肯定并不感到意外,但仍对其所引起的关于儿童文学诸多观念与论断的辨析、对儿童文学与现代文学之关系的研究、对现当代诸多作家作品的再评价、对儿童阅读及教育的思考,乃至对学术研究与编辑出版良性互动的探索等诸多话题的广度与深度感到惊喜和欣慰。可以说,本书的出版,对于梅杰来说,是其儿童文学研究事业的重要里程碑,而对于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正在推出的“中国儿童文学大视野丛书”来说,也是恰切的意义注解和理论总结。

梅杰称“中国儿童文学大视野丛书”是“一个为重写中国儿童文学史而做准备的出版规划”(《“中国儿童文学大视野丛书”总序》),其实这个规划他做了很多年。在迄今已历十二载的儿童文学出版工作中,梅杰曾策划和主编过多套儿童文学作品或理论书系,包括“中国儿童文学走向世界精品书系”“海豚学园”“大师童书系列”“中国儿童文学经典怀旧系列”等。他自言,从甫一进入儿童文学出版领域,就“有意将儿童文学出版工作与文学史的重写相互结合起来”,不仅要策划一套“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参考资料丛书”,而且还要在研究儿童文学史料、儿童文学观、儿童文学思潮、儿童文学范式等的基础上,“还原儿童文学在现代文学史中应有的地位”。

《重写中国儿童文学史(纲要)》以理论专著的面貌出现,但其基底当是梅杰多年来在多所大学讲座时编撰的讲义。而这些讲稿的编写,可以说正是建基于其多年来身处出版这一文学生产的第一现场,矢志不移地对儿童文学“第一手材料”不断地编选的实践。他为这一事业细心耐心采撷,花费了多年心血,而这一次又一次的“试练”,终于在2018年开始主编“中国儿童文学大视野丛书”时接近成熟。如今,“丛书”已出版40多种,《纲要》这朵兼具史与论的“学术之花”也终于“蓓蕾初放”。故此,此书可以看作是梅杰在儿童文学领域多年思考的厚积薄发之作,既是绸缪在先,也是水到渠成。更有学者将其著史的用意辨认为是对20世纪“重写文学史”思潮的遥相呼应(见崔文骏《历史意识·儿童本位·现实关怀——读梅杰〈重写中国儿童文学史(纲要)〉》),从中也可见出梅杰寄寓于此书中的宏阔的史论抱负。

在梅杰的学术研究中,儿童文学只是众多板块之一,以至于有学者认为儿童文学研究只是其“学术版图上的点缀”。事实上,梅杰确以其富有特色的废名及废名圈研究、梅光迪研究、黄梅文化人物及地方志研究闻名于现代文学圈,但在我看来,儿童文学作为梅杰长期从事的主要工作,并非处于次要位置。毋宁说,他是以同样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热情进入所有这些他一直关心的视域之中。他说:“20年来,我长期研究废名、梅光迪、喻血轮、许君远、朱英诞等人,他们原本在现代文学史上若隐若现,最后终被拭去历史的尘埃,大放异彩。这些应该都属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重写现代文学史’工作的一部分。这些努力,算是为我重写中国儿童文学史提前做了一番学术训练。”他将自己的现代文学研究工作视为重写中国儿童文学史的准备即为明证,同时也说明“重写中国儿童文学史”在他看来所具有的重要性,而这一番学术训练,或者说梅杰一以贯之的学术方法,即是突出的史料意识。

正是专注于史料的挖掘与运用,使梅杰的儿童文学史写作也带着浓浓的“打捞尘落”“为轶史正名”的努力。长期“怀良辰以孤往”地向古而立,练就了他独特的眼光,这使他的儿童文学史不仅因“发现”惯常讨论之外的陈衡哲、凌叔华、谢六逸、废名、郑振铎、吕伯攸、俞平伯、黎锦晖、苏苏、范泉、一叶(叶刚)等儿童文学作家而富有新见,而且不忘观照长时段历史视野下的古代和近代资料,如以“史前期”来概括讲论的“现代儿童文学”的“古史渊源”(蒙学读物、志怪小说等),又如聚焦清末民国时期诸家儿童报纸、刊物及丛书等的历史。此外,本书中还有他对现实主义儿童文学家及“红色儿童文学脉络”的着意呈现和表彰。

“五四”对“儿童”的发现源自西方,梅杰强调的“儿童本位论”当然也是西化观念,但其对中国古代史料、清末民初儿童读物,以及“红色儿童文学脉络”、现实主义儿童文学相关资料的钩沉,却可以以充实本土儿童文学版图的方式重构首先作为西方学科的“现代儿童文学史”框架,体现出中西对比视域中对“中国儿童文学”独特性的书写。这些孕育“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根基深厚的史前史、近代史、红色革命史等,都是这种独特性的源泉。在笔者的理解中,也似可以以梅杰所倡发的另一个概念范畴——“泛儿童文学论”的框架来统摄,它们共同构造出梅杰极具个人风格的儿童文学史著,令人印象深刻。

作为梅杰从儿童文学编选实践到史论凝成的见证者,从本书出版起,我们对他又有了新的期待,那就是“纲要”背后,其正在进一步深描细画的骨肉更为丰满的《中国儿童文学史》。正如他在《纲要》中已勾勒出的线索所指示的——其中必定有对中国儿童文学史前史如何进行现代转化的讨论,有对清末民初诸家儿童报刊的整理与描述,有对鲜为人知的多位儿童作家的挖掘重现及对其作品的文本细读,或者更有对新世纪后市场化形势下更为复杂的儿童文学现状的梳理和分析。这些推动既有研究的全新视域,不仅提示着他对自己未来学术研究的期许,也正包含着我们对他的期待。希望本书继续为读者朋友带来有意义的讨论,也希望梅杰的新著早日杀青。

(《重写中国儿童文学史(纲要)》梅杰/著,知识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