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酒曲里唱响的陕北乡情
来源:文艺报 | 梦 野  2024年01月22日08:21

在陕北民歌的谱系上,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神木酒曲是一个闪亮的存在。2023年,由神木市文化和旅游文物广电局出品的音乐剧《酒曲人生》在第十届陕西省艺术节上演,该剧通过神木土地上杨家四代人的悲欢离合,让观众感受神木的时代变迁。音乐剧把人生里的酒曲和酒曲里的人生有情有调地凝聚起来,越过岁月的风尘,一直回响在笔者的耳畔。

《酒曲人生》的立意是高远的,陕北历史的流转呈现出很强的递进感。走西口、上战场、治黄沙,每一幕、每一场、每一段,在悠悠酒曲中起伏,陕北人不屈的奋斗史在广袤的黄土地上滚烫地凸显出来。活着、活美、活好,是一种有声的向往,更是一种无形的寻找,蕴含着历史的映照、时代的塑造和社会的认同。剧中,动静相宜、活灵活现地展现着不同的人生、不同的“活”。

有着雕塑般面容的曲大爷,像是一个“酒文化符号”。他在山峁上,声音沾着铜锈:“一对对那个鸳鸯水上漂,人家那个都说是咱们两个好。你要是有那个心思咱就慢慢交,你没有那个心思就呀嘛就拉倒……”红碱淖明镜般地,是那样诱人,它被陕蒙两省合抱,不仅是自然保护区,更是一个瞩目的文化地标。当年,神木酒曲传承人朱广亮在湖畔唱响的民歌,沾满着泥土,慢慢悠悠地,又从历史深处钻出,辉映着剧中众多人物的个性塑造、情感航向和精神成长。

互赠了定亲物的杨五斤和桂芬面对的是不忍的分离。“老酒曲唱了一天又一天,大黄风刮了一年又一年。山峁峁荒了一遍又一遍,老榆树瘦了一圈又一圈。”面对如此境况,他们和村里人不得不跟随挺着脊梁的族长,被迫走上逃荒路。“要想活命你走西口,牙根咬断也不回头。白天拉着骆驼走,到夜里梦见妹妹泪花花流。”地裂了,草枯了,雪飘洒,朝思暮想多少年终于见到心上人、走入婚礼,简朴的窑洞外却炮声隆隆。杨五斤有颗炽热的爱国心,他舍小家、顾大家,带头参军、东渡抗日。“山峁峁上瞭不见你灰不塌塌,河湾湾里都是想你的泪花花。”桂芬怀孕了,他却并不知晓,胜利的果实还没有来得及品尝,就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如果说“走西口”是摆脱贫困的无奈之举,更多为的是为着这峁、那梁、那洼的个体的“活”,那么上战场、治黄沙就是一种精神的感召,强调的是为了民族的“活”。杨五斤的儿子杨新民,一个治沙技术员,在父辈的感召下与大家一道拼命治沙,为的是人民的“活”。一个“活”字,体现着人生的追索、民族的气魄和精神担当。“咱们种树固沙开出致富泉,留下一片希望迎来艳阳天。”在英雄的陕北大地上,在我们父老乡亲的身旁,就涌现出不少治沙英雄,他们的“伟业”着实让人感佩。“陕北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在火热的季节里,我们看到的是,沙退人进的伟大壮举。

治沙路上不辞劳苦的杨新民,爱情的美景同样激励着他。“树高千尺根儿往下长,儿行千里不能忘故乡。”他的女儿杨爱叶大学毕业后扎根老家创业。“牵手山梁梁,拥抱日月光。初心不改忠勇不能忘,乡村振兴再把酒曲唱。”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我们也看到了逐梦人的创新精神和百折不挠的身影。《酒曲人生》选材精当、故事有味、表达紧凑、情感充盈,以神木酒曲为旋律走向,在陕北民乐的有机和合中,把音乐剧推向了高潮,实现了神木以文塑旅的一次有益尝试。

(作者系神木市文联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