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 ——评电影《我本是高山》
来源:文艺报 | 高小立  2023年12月08日07:57

影片《我本是高山》中最让观众震撼的一句话是:“一个受教育的女性可以改变三代人的命运。”张桂梅以一个教师的责任感让大山里的女孩享有了受教育的权利,给了她们真正的尊严。张桂梅没有喊口号,所有的情感都是为了孩子们,正如她同教育局老梁所说的:“你是教书,我是救人。”她每时每刻都处在着急的状态中,着急孩子们不来上学,着急她们逃课,着急她们为编辫子迟到,着急她们又被家人带回大山,着急她们考了多少分……这部电影拍出了平凡却伟大的英模人物本该有的样子。

共产党人的信仰从来不是挂在嘴上,而是用实际行动去践行自己的信仰。张桂梅凭一己之力创建了我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她秉持用知识改变山区女孩命运、用教育斩断贫困代际传承的理念,40年如一日扎根边疆教育一线,先后让2000多名像片中山英一样的大山女孩考上大学,她使出洪荒之力用全部的爱点亮了山区女孩的人生梦想。教师这一崇高的职业让张桂梅内心十分强大,她为校园建设、教育经费四处奔走化缘,为大山女孩的学习殚精竭虑,某些时刻也会因为失去丈夫感到孤独,在她身心疲惫时,或许唯有梦中一个个温暖的瞬间能舒缓办学给她带来的种种压力。

张桂梅身患多种疾病,每日大把吃药,影片中有个感人的蒙太奇情节,病重的张桂梅躺在病床上,梦中丈夫微笑着要拉着她的手往前走,这是丈夫的召唤却也是死神的召唤,伸出手她就会和丈夫永远在一起,也会从生命不可承受之重中彻底解脱。然而,正当她准备伸出手时,背后却传来《红梅赞》的歌声:“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昂首怒放千万朵,香飘云天外。”镜头一转,是女高学生集体站在医院广场,面对张桂梅的病房动情唱着这首她最喜欢的歌。戴着呼吸机的张桂梅眼角流下眼泪,她牵挂的学生还没参加高考,期待的“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的时刻在向她招手。在死神面前转了一圈,她又坚强地回到学生身边。

英模题材影片的难点就在于如何在写实性的记录与艺术虚构之间找到平衡。抛开现实元素而刻意拔高人物就会造成脱离大众的自弹自唱,会让人物陷入空中楼阁的悬浮感。电影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现实性与合理虚构是刃之两面。影片《我本是高山》在这一点上分寸把握得较好,在现实层面并未简单聚焦张桂梅如何为大山女孩办好女高,而是深刻剖析了造成大山女孩命运悲剧与代际贫困的深层问题。

我们看到山英的姐姐山月被父母逼着离开学校嫁人,最终被家暴的丈夫失手打死,妹妹山英哭着为光着双脚的姐姐穿上鞋袜,努力维护姐姐最后的一丝体面。张桂梅一次次从工地、饭店找回落跑的山英,关心也好、斥责也罢,就是不断鞭策山英要鼓起继续学习的勇气。正当山英在学习中一点点找回自信时,其父母哥哥又找到学校要山英为了哥哥的婚事嫁人,甚至说出“养头猪还能卖两千块钱”的话。重男轻女观念早已在大都市和发达地区被扔进历史的故纸堆,但在老少边穷地区,这样落后的观念依然存在,依然成为横亘在山英这样大山女孩命运前的鸿沟。对于张桂梅来说,最难的不是如何解决学校建设和办学经费,不是如何唤起大山女孩用知识改变命运的勇气,而是要对抗这些顽固的封建落后思想。这点单凭一个张桂梅是无法彻底解决的,这部影片就是要以张桂梅的榜样力量,唤起全社会对于老少边穷地区女性命运的关注。

或许现实中教育局的老梁是为办好女高与张桂梅始终心灵契合并肩站在一起的,但影片虚构了二人在办学方向、办学理念上的分歧,这样的虚构一方面是为了戏剧冲突的铺陈所需,另一方面在于如何展现大山女孩真实的学习境况。“你是教书,我是救人。”张桂梅深知这些大山女孩底子薄,即便夜以继日苦读,也要付出远超大都市同龄孩子的艰辛努力和汗水。影片通过对于张桂梅情感的高度、情感的极致、情感的安放三个层面,刻画出她如何通过教育改变大山女孩的命运。情感的高度源于她对于老师职责的担当,情感的极致体现在她要求学生剪掉头发、不让老师请假等等看似不合理的情节,但这种不合理正是因为她早已将自己全部的精力安放在了孩子身上。在张桂梅看来,每一个大山的女孩都诚如片名“我本是高山”,张桂梅这样的师者,唤醒了潜藏于她们内心“我本是高山”的自信心,这才是张桂梅为师之道最令人敬佩之所在——“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间,藐视卑微的懦夫。”这是影片中华坪女高的校训,同样也是影片《我本是高山》的精神指向。

(作者系北京文联签约评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