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请不要删去爱的记忆” ——观科幻歌剧《七日》有感
来源:文艺报 | 紫 茵  2023年12月04日08:39

第二十五/二十六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以“音乐·青春·未来态度”为主题。作曲家郝维亚创作的科幻歌剧《七日》在对应“未来”这个点上,采用了一种特殊的方式以表明艺术探索与理想追求的“态度”。10月3日,该剧在中山公园音乐堂的北京首演,引动观者蜂拥而至,热评如潮。

读过科幻小说、看过科幻电影,科幻歌剧您听过吗?“科幻(Sci-Fi)”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而由此衍变出来的一种新的文化正无处不在地浸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在国内歌剧舞台上,科幻题材尚无前例,《七日》堪称首例。创作者最早的动念始于2016年、2017年持续引发关注的新闻:AlphaGo(阿尔法围棋)相继大胜围棋世界冠军中韩名将,AlphaGo Zero(阿尔法元)又以“100:0”战胜AlphaGo。当“AI”变得无所不及,人类还能有何作为?未来离我们有多远?科幻歌剧《七日》并不探究作为工具的“AI”,而是关注伦理和情感上的“AI”。这部探讨“未来”的歌剧,全无现成范本可资借鉴。

编剧王爰飞认为,中国观众对舞台呈现的作品有自己的要求和理解。写《七日》这种具有前沿性和探索性的题材,无可避免地需要采用具有科技感和哲理性的语言去表现人物,这就有可能形成文本与音乐的某种矛盾。但由于剧作家的智慧与远见,经过与作曲家、导演等主创的充分交流沟通,文本已预先有效避免、合理解决了可能出现的扭拧。它完全跳脱了传统歌剧的常规叙事,结构非常独特,类似一部多乐章的大型室内乐作品。全剧由七段组成,“第一日:光的主题”“第二日:你是谁 我是谁?”“第三日:光的变奏”“第四日:我爱你”“第五日:光的变奏II”“第六日: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第七日:这时,忽然响起了敲门声”“尾声:光的主题”。

以“光”的主题与变奏贯穿《七日》,这条主线何其重要。用什么来表现“光”的变幻、“光”的瑰丽?作曲家郝维亚的音乐创作选择从两个方面入手,其中音色是重点。以之寻找“光”所营造的时空氛围、“光”所折射的不同情绪。其二,从音高结构设计上,妙用小提琴等弦乐的泛音,从一个精心设计的完整的泛音列,开发属于自然界的天籁音响,用它来为“光”代言,堪称神来之笔。

表现这部“概念化”的科幻歌剧,必须改变传统乐器的发声方式,因此作曲家在努力寻求更多接近“未来”与“概念”的特殊音色。舞台上的三角钢琴并非普通乐器,而是经过特殊处理过的预置钢琴(Prepared Piano),在琴身内部加入一些物件,采用非常规的演奏方式,从而达到改变钢琴音色音效的目的。预置钢琴也称加料钢琴,可以在琴身里塞几块橡皮泥、插几把尺子、摆几块塑料板,演奏家也不用从头到尾端坐在琴凳上,而可以频繁起立表演,有时还会探身展臂,用手指在钢琴里面扒拉琴弦而非弹奏琴键。

总体来说,科幻歌剧《七日》是一部强化概念、突出形式感的作品。全剧一、三、五章由器乐演奏“光”的主题与变奏;二、四、六章则为声乐演唱,基本是三个角色分庭单挑的独角戏;第七日,“光”与角色混为一体;最后尾声在“光”之中收束。围绕司徒睿的死亡和艺术、重置与新生,包括人类的情感与记忆等,三个人各自都有不同的思想意识、求索追问、立场观点。作曲与编剧的笔触,着意在人物心理层面的深层描述与细腻刻画。

所谓“半舞台版”,可以说是集中整合了舞台版与音乐会版的表现特征。该版依照室内乐的章法格式,舞台后区由女指挥家张洁敏与上海交响乐团的十四人乐队统领半壁江山。前区依次上场的声乐演员仅有“一生、二旦”三个角色:周正中饰司徒睿(艺术家、男中音),董芳饰楚荞(前女友、女中音),李晶晶饰郦尧(科学家、女高音)。作曲家有意识地将声乐写作器乐化、器乐写作性格化,这需要专业技术与艺术理念达到一定高度和宽度,否则难以写到这种程度。

可以说,《七日》将人声的艺术表现力拓展扩充到了一个繁难的极限。“第二日”里,司徒睿20多分钟的独角戏即将结束前,作曲家刻意安排三个角色在“声音”上短暂“见面”,目的是预先搭建三个角色的人物关系。如若缺少这个安排,而非要等到三个人唱完独角戏,最后在“第七日”相逢,那时的那段三重唱很可能就会显得有些突兀。所以,司徒睿自说自话一番感慨退场之后,楚荞急匆匆上来寻找昔日恋人。“来吧来吧司徒睿,重生的大门已为你开启!”幕后传来几声郦尧的召唤与回应。此时,舞台上唯有一袭白裙裹身的楚荞,她的扮相活像黑夜里阳台上的朱丽叶!只是一点过场戏,而其时司徒睿和郦尧皆隐身于幕后。三个人物尚未谋面,仅仅是声音的交汇聚合,最初这一段三重唱极简洁,虽然短小却意味深长。

相比2021年该剧在上海的首演,这次北京演出在维持大框架、大结构的基础上,做了相应的重置、更新、调整,细节化的修改完善更是用心良苦。“光”的概念做得更为彻底。上海首演只有室内乐演奏,而无电子音乐的穿插与重叠,第二次修改让现场声效变得更为丰富、更有“未来”的意味。那种仿佛来自太空天宇的神秘、奇幻的特殊音乐缥缥渺渺若隐若现,很容易让人产生漫游宇宙、灵魂出窍的感觉。音乐很简约很节制,丝毫没有“抢戏”的放肆恣意。

因2021年深秋正处于新冠肺炎疫情特殊时期,《七日》主创团队很难面对面沟通交流。2023年,新版的舞台和服装基本全部重新进行了设计制作,听觉与视觉双重审美终得高度统一。“第二日”开始,男主人公的戏提高了音乐与演唱的复杂度,重点核心唱段给司徒睿加了一句:“请不要删除我的记忆,请不要删除我的回忆……”“第四日”,女主人公的音乐形象也有进一步的深度挖掘与合理塑造。“第六日”里,女科学家原本只有在高音区以强势、生硬、命令式语调完成的第一组演唱,作曲家经过更加周密的考虑,认为这个戏很长时间都沉浸在一种概念中,这里需要调整情绪,于是便为郦尧新写了一组“娃娃音”或说是“电子音”这种非常规唱法的歌段,从某种角度上也平添些许喜感与趣味,使观众紧绷的神经得以缓冲与释放,最后再真正进入三重唱以抵达全剧的最高潮。

在人声部分,音乐让三个角色三个声部的表现优势得到相当充分的发挥。司徒睿男中音的“你是谁?我是谁?”之怅然迷惘、“我像头孤独奔突的野狼四处流浪……无处栖身还踉踉跄跄”的委顿颓丧,歌声里既有艺术家的敏感脆弱,又有病态的痴癫狂放,带着一种深重的悲怆忧郁和无力自拔的沉思感;楚荞的女中音“我爱你!司徒睿你在哪里?我在寻找你的歌声……你是否还保留珍贵记忆?”音色柔润而绵密,幽幽散发着一种天鹅绒般的暖光。这白衣女子坐在黑色钢琴前,端的一派风情万种仪态万千,所有的情绪情感、情思情欲,尽在她的一席咏叹。“第二日”里只闻其声未见其人的郦尧,最后在“第六日”展露真容。她的装扮异于常人,从头到脚金属质感十足。“你是全新的崭新的司徒睿……”这句乐词重复数遍,带着不由分说、毋庸置疑的冷硬、生硬、强硬。“我在操控着生命的光亮……从此你属于程序,从此我就是你的上帝”,女高音玲珑剔透的音色带点儿轻盈灵巧的小花腔,同前文提到的反常规唱法的“娃娃音”自由切换无缝衔接,令人耳目一新。

“第七日”中,郦尧仍沉浸于即将实现的奇迹“你是自然和科技的合体”,楚荞现身,郦尧警醒:“你是他在进化和净化的时刻,轻轻念过的名字!”司徒睿再次盘诘:“你是谁?我是谁?”这场人性与物化的交织与争锋,何谓成败?何以输赢?最后也不可能给出明确答案,但一定会从不同的角度和维度引人思考。

《七日》谢幕,现场连绵不绝的掌声表达着观众的赞赏与共鸣。

如若抽离情感、删除记忆,人类生存世间的生命还有什么意义?如若艺术家的大脑不再属于自己,而成为受“程序化”“格式化”设置重组的新人类,那才是最可怕也最让我们无法接受的悲剧。

(作者系《音乐周报》原副总编辑、中国音协音乐评论学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