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新时代中国古典舞剧目的创作思路与传承发扬
来源:中国艺术报 | 张姝  2023年11月29日22:32

纵观当下,中国古典舞剧目创作在新时代如同春风拂面般焕发出新的活力。众多优秀剧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于各大舞台,生动地展现着新时代的新风貌。舞者和编导们把握时代脉搏,深入人民、扎根生活,将时代精髓融入中国古典舞的剧目创作中。这种与时俱进的创作态度,使得中国古典舞在新时代背景下得以更好的传承与发展,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贡献着独特的力量。

赛事引领风潮,古典舞绽放璀璨光彩

在第十四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古典舞评奖赛事中,共有47个剧目入围终评,最终《骏马图》《散乐图》《觉》摘得荷花奖。入围的剧目取材广泛,其中包括取自古画与壁画的《簪花一卷》《簪花仕女》《富春》以及《归义》《铅华·满壁》等;聚焦中华文明符号的《龙凤仪》《红山玉龙谣》《不染》等;以古诗词为创作灵感的《年年雪里》《江城子·记梦》《洛神》等;诠释古典神话的《雨后》《东游》等;以及挖掘革命历史题材的《那时花开》《南泥湾》等。这些剧目展现了一幅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艺术生活画卷,让人感受到古典舞蹈在当今时代的朝气蓬勃。

通过观察,本届荷花奖古典舞评奖在抖音、小红书、微博等平台上传播广泛且学习量大的作品,当属双人舞《雨后》。编导从白素贞和小青的角色属性中提取了“扭”“走”作为舞蹈动作元素,并借助“伞”和“扇”作为道具来展现人物性格的差异,让舞蹈充满清新之感,又以风趣幽默的方式描绘了一幅青、白双蛇畅游西湖的唯美画卷。通过对经典的致敬以及通俗易懂的内容表达,自然就受到了大众的喜爱并成为学习模仿的热门对象。

在第十三届“桃李杯”全国青少年舞蹈教育教学展示活动中,共有56个中国古典舞作品。这些作品展现了编导与学生的才华,也凸显了中国古典舞的魅力。其中,《笑我癫》《少年行》《拓枝舞芳华》《天宫掠影》等少年组表演的古典舞作品和《一意孤行》《鸟鸣涧》《狂草》《山鬼》《飞鸟髻》《云中君》等青年组表演的作品,都充分展示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些作品注重东方式美感,着力展现中华民族的气质和中华文化的魅力。同样令人欣喜的是,本届“桃李杯”古典舞的作品创作更加多元化,剧目创作的审美取向已经逐渐形成自己的意识、特点和语言表达。中国古典舞正以传统的、优秀的价值理念为基础,展现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中华文化的深度。

以院团为基石,助力古典舞持续繁荣

我们可以发现,以院团为基地的古典舞剧的发展已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中国歌剧舞剧院推出的《孔子》每年的巡演都受到各地观众的广泛追捧,而同样展现历史人物的舞剧《李白》则成为用舞蹈讲好中国故事的典范。《孔子》和《李白》为后续用舞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功吸引观众走进剧场,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带来的洗礼。此外,无锡市歌舞剧院的舞剧《阿炳》、郑州歌舞剧院的《风中少林》《水月洛神》、重庆市歌舞团的舞剧《杜甫》,以及近两年北京演艺集团的《五星出东方》、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的《只此青绿》、深圳歌剧舞剧院的《咏春》、江苏大剧院的《红楼梦》等作品,均在舞蹈领域甚至在各大艺术门类中取得了不菲成绩。这些院团及作品在推动古典舞的繁荣与发展中,各具特色和风采,共同铸就了当下古典舞剧目创作发展的辉煌时代。

如今越来越多的院团在选材时注重挖掘传统文化题材,并在演出市场上备受追捧,带来了丰厚的收益。然而,我们依旧不能忽视的是,创作优秀作品的前提是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主创团队的非凡实力。如果仅仅追求短、平、快,为了数量忽视质量,那么文艺的繁荣和发展将面临巨大的困境。相关院团领导者和创作者们必须认真总结创作规律,同时给予创作者更广阔的空间,让艺术家成为作品的主导者。只有这样,文艺的繁荣发展才能持续向好,避免大型舞台艺术作品陷入“一场封”的尴尬局面,让优秀的舞蹈作品在与观众的交流中得到更长久、更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避免跟风创作,让古典舞更加耀眼

当通过媒体传播的舞蹈《唐宫夜宴》获得巨大成功后,从文物中提取舞蹈形象逐渐成为一种流行趋势。可以观察到,这种题材在当前的古典舞创作中已经变得非常普遍,创作者仍需坚守自我,避免盲目跟风。在选择创作题材时,应注重对风格的把握和个性化的表达,以避免作品流于表面的形式,导致“千篇一律”的现象。只有具有独特个性和创新性的作品,才能流传久远、令人记忆深刻。

难能可贵的是,当下中国古典舞的剧目创作既有以身韵为核心的作品,也有以开发中国古代舞蹈资源为基础、追求传统价值和历史感的汉唐古典舞。同时,结合敦煌壁画的舞蹈形象,再现了唐朝时期的佛教乐舞风格的敦煌舞蹈,以及以台湾地区刘凤学为首创立的新古典舞和以马家钦为首创立的昆舞等,各种风格的剧目创作也呈现出繁荣、和谐的景象,在舞台上还原了古典舞本体语言的张力和展现了舞蹈演员良好的专业素养。因此,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要在创作和表演中与传统对话、与观众对话、与天地对话,还要把握独特风格,提升创造力和想象力,沉睡在地里的文物、悬挂在博物馆的画作、独属于中国人的精气神以及口耳相传的故事和当代故事都可以用古典舞的语言创作让它们活起来、动起来。只有不断创新和传承,才能让中国古典舞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作者系北京舞蹈学院青年教师、一级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