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你好,松果》:关于复调小说的话语策略
来源:中华读书报 | 周长超  2023年10月13日08:53

近日,一口气读完儿童文学作家肖云峰跨越五年出版的两本小说《猫王子》和《你好,松果》。在阅读中,可以非常明晰地觉察到,他似乎一直处于一种不安分的、对创作手法的实验以及对旧有创作经验的突围过程之中,从而在当今不知凡几的儿童文学书写者队伍中,成为为数不多的、不断探索小说写作的别种可能、不断实现自我突破的作家之一。两本书都附了本人的创作谈,可以想见,他有着即时复盘创作构思以及书写过程的探索,并提供了宝贵的关于儿童文学创作鲜活的文本经验。由此可见,肖云峰不是随波逐流,沿袭既有创作经验不断重复的守成者。

他在《你好,松果》这本书中,舍弃了曾经在《猫王子》中所展现出来的构建梦幻场景、设置杂糅隐喻和意象的金手指,回归并且挑战对现实生活的描摹与书写。《猫王子》构建了关于悲伤、压抑、救助与救赎的瑰丽飞逸的幻想迷宫,在缠绕和困顿的情感底色中,书写了猫王子与“小捣蛋鬼”的谅解之路、“我”失去毛毛的解脱之路,从而实现了治愈与疗伤的精神抚慰。《你好,松果》则是对轻松平和的家庭生活的书写,因此感情底色是温和平静的,更为深沉绵长。《你好,松果》延续了《猫王子》中的双线并行交织、螺旋式推进的叙事架构,且更加娴熟,切换自如。这种复调小说的叙述立场和话语策略,是肖云峰业已形成的独特书写风格。

在叙事结构的第一层,是林果与外公,救助穿山甲“松果”的故事。在这里,肖云峰严格遵循了动物小说“物性真实”的原则,小说中对狗“豆皮”和穿山甲“松果”动物本色的生态习性描写,完全经得起生物学知识的校验。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教育意义,也植根依赖于真实客观的记录和科普价值。比如,松果一出场时蜷缩成一团,像一个怪球,作者写道:“怪球的表面比远远望着更显层次分明,一片片金褐色的鳞甲次第包裹,像含苞待放的金莲,把片片强韧的花瓣团簇在一起,紧紧地守护着柔嫩的花蕊。”与此同时,作品通过对电视纪录片、动画片、图画书中动物的对照,对外公外婆家周围自然环境的细致描写,营造了一个属于小动物的生态环境。这种生态叙事,以平等的视角,把小动物摆在与人类平等共生的位置,而不是用俯视的视角,认为动物是低等的、卑微的,甚至把动物视作人类的附庸。这种叙事视角,更有利于传递敬畏大自然、尊重生命的理念与人文观照。

在真实物性之上,动物的拟人化、类人特征的彰显,则能够更好地建立起读者与小动物之间的精神联结。比如,在描写穿山甲的鳞甲时:“有很多东西像人一样,越是在外面生出坚硬带刺的壳,越是在里面包裹着脆弱敏感的心。”非常自然地产生悄然移情。这种独特的文学表达随处可见,比如,在讲述了竹签刺入指甲缝之后,作者感慨:“人,如果不想象一下自己的指甲被刺伤的感觉,就永远不会明白,被剥去鳞片时穿山甲有多疼。更有甚者,即使自己有过这种切肤之痛,却还是会对别的生命做出这种惨绝人寰的事。”把动物生存与人类情感维系起来,让读者深刻体会到小动物在面对捕猎、生态环境变化、病痛折磨、生存繁衍等困境时,可带来的共鸣、共振、共感的情感体验,由此而生更为深刻的对于人与动物关系的省察关照。

在叙事结构的第二层,则是亲情。对爱的书写是儿童文学的永恒课题。林果妈妈感慨:“孩子什么时候就长这么大了呢? 昨天,果果好像还是个小婴儿,咿咿呀呀地躺在襁褓里,浑身散发着好闻的奶香味,一转眼,竟然开始缠着自己问这问那的,还会和人斗嘴了。”这些文字是母亲内心的“甜蜜的声音”,满溢着母爱的光辉。与此处烘托母爱的内容,形成互文结构的是尾声部分:“它的母亲受到种种虐待,甚至被不停地摔打,但小穿山甲因被母亲一直护在怀里,才没有惨遭夭折。”小说中动物的母爱之光,与人类的母爱之魂,遥相呼应。

面对疫情的肆虐,林果的父母作为医生、护士,成为最美逆行者。对于这种全民性的集体经验的书写,肖云峰给我们提供了儿童视角的记录与见证,用以铭记这段曾经的当下,发出我们曾经身处其中的共同经历的时代之音。难能可贵的是,面对共同记忆,很多可以阐发的细节描写让位于对动物的书写,既若隐若现地出现在视域之内,又悄然后退到一个聚光灯照射不到的位置。这种对“主与次”“轻与重”的平衡把握,不知道是肖云峰有意识地自发选择的一种较为克制的叙事,还是无意识地回避沉重话题的“留白式”表达。

在以上两层叙事线索中,穿山甲松果的“出现-疾病-治愈-丢失-救助-回归”,是其中最明显的线性叙事线索。而林果与父母之间的情感联系,尤其是对于春节团圆的“期待-筹备-回来-离别”的情感书写,则非常克制地处于副部主题角色。在这种镜像结构中,任何一条线索的起承转合,都依赖和丰富了另外一条线索的推动和发展。二者是这首复调乐曲的不同声部,各自展示属于自己的独特节奏和韵律,它们之间相互协调,使主题层次丰富、细节丰满。

对于生命的教育,则是隐藏在以上两条路径之下的一条暗线。这条暗线在另外两条线索之中穿插、生长,并在一些微妙的细节之中显影出来。比如第一层的叙事线索中,曾从事兽医工作的外公,讲述介绍穿山甲的科普知识,而其精神内核则是需要感悟和体察的、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思想。就如同书中感慨的那样:“看似远在山林的一个物种,它命运的跌宕或将探进某一个人的成长轨迹,一个人又勾连着另一个人……直到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松果成了一面镜子,照出了在自然面前人们不同的样貌,有无尽索取的自私与贪婪,也有奋不顾身的无私与勇敢,照出了危机四伏的现在,也照出了迷雾笼罩的未来”。在第二层的叙事线索中,表层叙事是父母作为医护工作者的坚守与奉献,父母在国家和民族利益面前主动请缨到医疗援助一线工作,期间穿插了母亲紧急救治肺癌患者的故事,其更深处的精神内核则是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乃至敬畏生命。

如果细细品味,我们还可以发现,成长主题则是这本小说最底层的、奔流不息的暗河。林果在与穿山甲松果的探险故事中,以及与父母的情感故事之中,都遵循了“理想-现实-反思-接纳并把理想融入现实”的成长逻辑链条。儿童文学中的成长主题,一般都是更加关注内心认知和情感上的成长,对于社会层面的认识和反思则相对少见。同样的,《你好,松果》也揭开盗猎问题冰山之一角,但未延展和探索其中背后的社会根源。或者也可以说,儿童文学中的成长主题更多的是关注认识论层面的成长。而在面向成人的成长小说中,则是认识论和目的论融合在一起的。

以上,笔者阐述了四条可以重新理解这本书的路径与线索,但这本书提供了诸多具有阐释可能的话语和元素,似也有无法穷尽的可能。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在综合了如此多声部之后,《你好,松果》呈现出斑驳的色彩,每一个置身其中的读者都可以抵达属于自己的秘密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