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博物馆珍宝图鉴》—— 领略古埃及文明之美
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古埃及,在母亲河尼罗河的哺育下,创造出了灿烂的文明成果。像我们耳熟能详的金字塔、手持权杖的阿努比斯、泥板上古拙肃穆的圣书体文字等,这些见证了历史兴衰、深邃而又神秘的文物,不仅形制精美,背后更有着言说不尽的故事。
然而对于一般读者而言,想要系统了解古埃及文明并不容易,不仅要具备一定的历史学、考古学知识,还要了解异域文化,跨越千年的时空阻隔。化学工业出版社最近出版的《埃及博物馆珍宝图鉴》(下称《图鉴》),就是一本带读者走近古埃及文明的匠心之作。
作为图鉴,该书以图为主,辅以文字说明,避免了冗长的论述和艰涩的术语,让读者的感受更加直观。全书选取近500件来自埃及博物馆的珍贵文物,以超过700幅文物图片为统摄,横跨公元前4000年的前王朝时期到最晚的罗马时期,总计12个古埃及历史阶段。每一时期,作者都选取最为精美、也最有代表性的文物加以介绍,让读者能够以点带面,通过这些文物,提纲挈领地了解这一时期古埃及文明的整体风貌。书中的介绍性文字,均出自法国卢浮宫、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国际埃及学会等专业机构的权威专家之手。
书中提到的文物,有的灵感来源于自然界。蜣螂本是一种很普通的小昆虫,古埃及人却称它为“圣甲虫”。他们认为,这种身躯微小的昆虫可以推动太阳升起,意味着重生。渴望永生的古埃及人因而广泛地将它们用作装饰元素。《图鉴》展示了古王国晚期的圣甲虫饰品。起初,圣甲虫饰品由釉陶和石料制成。随着时间推进,圣甲虫在古埃及文明中的地位逐步上升。到了图坦卡蒙时期,法老已经开始佩戴由黄金、玛瑙、青金石等珍贵材质制作的圣甲虫贴身胸饰。此外,《图鉴》还为我们呈现了几枚鲜为人知的“纪事甲虫”。古埃及人会将重大事件镌刻在圣甲虫底部,把它们当作带有魔法的护身符和实用的印章。
《图鉴》中的另一些文物,与古埃及的丧葬制度密切相关。古埃及人会将逝者制成木乃伊,以期在未来迎来复活永生。在法老普苏森尼斯一世陵墓中发现了一块十分精美的金板,这块覆盖在逝者腹部下方刀口上的金板,作用是抵御邪祟入侵法老躯体。在金板正中央,是隼头神荷鲁斯的左眼,表示守护之意。而眼睛垂下的泪痕,表达了对逝者离去的哀伤。金板两侧是荷鲁斯的四子形象,他们双臂微微抬起,呈祈祷状,以示对法老的敬重与缅怀。配以作者细致的解说,我们还能了解到古埃及人制作木乃伊的步骤与隼头神荷鲁斯的神话传说。
《图鉴》收录的文物,有些还与古埃及的政治军事制度有关。书中展示了两组木制军阵士兵人偶,每组40人,分为四列十行,可以称得上是古埃及的“兵马俑”了。首先,考古学家们通过士兵们手中的长矛、盾牌和弓箭,可以推测古埃及的军事发展水平。其次,这类军事人偶造型,在中王国时期的王子墓葬中比较常见。考古学家据此推断,这一时期的法老王权发生了变化。不同于其他古埃及历史时期,此时的王子们作为新生的政治力量开始拥有自己的武装。墓葬出土的人偶,正是他们在宣示自己新获得的自主权。
《图鉴》中收录的文物,除众所周知的图坦卡蒙法老陵墓珍宝外,还有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埃及雕塑、壁画和装饰艺术,它们来自吉萨、萨卡拉和达舒尔金字塔建筑群,底比斯王室墓地和卡纳克神庙等遗址。以这些代表性文物为索引,读者可以“参观”埃及博物馆,了解古埃及文明的方方面面。
(作者系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更多
理解《红楼梦》的伟大,自然心生敬畏
在白先勇眼中,《红楼梦》是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书”,是“越看越了不得的东西”。
更多

山雨欲来风满楼—— 李镜池在北平来去匆匆的一年
山河破碎的情况下,没有任何一人能够置身事外。
更多
散文 | 一把雨伞和一棵杏树
一棵旺盛且勤劳的杏树,因为与我有关的一把雨伞而腰斩了,我内心充满了愧疚。
小说 | 刘老太太
固执的刘老太太用健康去交换农村所谓的“争一口气”,结果气是争了,体面地盖起了二层的楼房,但却彻底地失去了健康。失去健康的刘老太太连一只麻雀都羡慕。
散文 | 故乡的童年时光
故乡的青砖灰瓦下,鹅卵石巷道是儿时的乐园,留有我童年的足迹。故乡的山峦、溪流、田野、学堂在记忆里刻下了深深烙印,那亲情与乡音是生命中温暖的底色,是一生的眷恋。
诗歌 | 繁文缛节裹挟的人(组诗)
婚礼,旧藤椅,遗漏的情书
诗歌 | 夏日的自由
组诗《夏日的自由》,共 八首,以夏日为时空背景,以“自由”为精神核心,呈现出一个自由与真实交错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