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阿来解读《瓦尔登湖》:为生活做减法,为思想做加法   ——“名家读经典”系列活动第一期在京举办 
来源:中国作家网 |   2023年09月07日16:30

9月3日,“名家读经典”系列活动第一期“阿来:为生活做减法,为思想做加法——解读《瓦尔登湖》”在老舍剧场举办。作为第八届北京十月文学月活动之一,本次活动采用线下分享与抖音直播结合的方式,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北京作家协会联合主办,抖音“大有学问”项目特别支持。

美国作家梭罗创作的散文集《瓦尔登湖》字里行间洋溢着的诗意与宁静,让无数茫然焦虑的心灵获得了滋养,深刻影响着万千读者的精神世界,也同样影响着作家阿来。活动中,阿来讲述了《瓦尔登湖》的写作背景,“当大家都还在为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进步、商业繁荣而兴奋的时候,环境的问题已经悄然而至,而梭罗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出现的环保先驱。他是一个少年天才,16岁进入哈佛大学,他不追求寻常的成功,而是坚持做一个特立独行、有思想的人。梭罗非常崇敬他的师长、美国著名诗人爱默生,爱默生启迪他成为最早开始思考人与自然关系的人,《瓦尔登湖》这本书就是他后来的一个实践”。

“我们的人生被许多无足轻重的事情耗费了。人真正需要的东西,基本上十个手指就能数得过来,顶多再加上十个脚趾,其他的都是可以丢弃的。简单,简单,再简单!”梭罗在《瓦尔登湖》里这样写道。阿来将梭罗对自然的回归视为一场巨大的、长年累月的生存试验,是工业时代的人能否再回到相对原始的简朴生活的试验。

《瓦尔登湖》是在中国最受欢迎的关于美国自然文学的书之一,当惠特曼还在高声歌颂美国机器时代的到来时,梭罗已经洞见工业时代灰暗、潮湿的角落。阿来并不否认惠特曼等对工业文明的歌颂,但时代需要一类人走向“月球的另一面”,带领人们重新对眼前的一切进行审视和思考,而梭罗正是这类人。

“在浮华喧嚣的时代,需要这样一本书,让我们来重新认知它,重新打量它,最终慢慢进入它。”阿来感慨,作品有非常丰满的观察和生动准确的细节。针对有些人会有枯燥的阅读体验,阿来表示,不是书本身枯燥,是我们急躁,“我们的心不能像梭罗坐在一棵巨大的树下面使自己安静下来。审美需要人有安静的心情。”

阿来愿意从一本书开始,追溯它的来龙去脉,然后去读与它相关的一系列书,一步一步深入。他强调读书的连续性,分享了“为生活做减法,为思想做加法”的具体方法:“我今天解读《瓦尔登湖》,包括上次在十月文学院讲《百年孤独》,重要的还是追溯每本书的前世和后传。因为既然是一个文学运动,它就有始有终,有低潮有高地,有来源有去处,所以我们要更多地把它作为整体的文学运动、文学思潮、文学流派来考察。就像我们要看一片森林,其中最大的那棵树当然是森林的一部分,但它绝不是森林的全部”。

活动现场读者热情踊跃,针对生态思想、自然文学的发展、自然文学与写作的关系等方面积极提问。“阿来老舍剧场解读《瓦尔登湖》”的话题入选抖音北京同城榜TOP4,引发广泛关注。

为庆祝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建社40周年,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策划“名家读经典”系列活动,整合作家作品资源,输出优质文化内容,探索文学和出版更多的可能性,推进全民阅读丰富体验。据悉,9月10日、9月16日,“名家读经典”还将举办“徐则臣:我们为什么爱读汪曾祺”“张莉:说不尽的《雷雨》”两场文学活动。

相关链接

当我们谈论经典时,我们在谈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