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文艺出版社“名家读经典”系列活动预告 当我们谈论经典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编者按
今年是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建社四十周年,策划了“名家读经典”系列活动。“名家读经典”是第八届北京十月文学月活动之一,与北京作协共同主办,携手“大有学问”项目,整合作家作品资源,输出优质文化内容,探索文学和出版更多的可能性,推进全民阅读丰富体验。中国作家网作为支持媒体,将全程跟进报道活动,敬请关注!
抵达世界有很多方式。文学是最可靠真实的。不像导游词那么浮夸,不是对外来者的选择性呈现:美食,景点,专卖店。而是那里的人,与我们不同时空的,像我们一样生活,一样经历人生的全部,一样渴望更大的世界。读一本书,有时胜过一次肤浅地环游世界。
——阿来
“我走向了宽广的大地,走向了绵延的群山,走向了无边的草原。”多年来,阿来用脚和笔丈量世界,他用笔记录一花一草的生命形态,思考历史年轮的疏密变化。这种“把自然还给自然”的生活和写作态度,与瓦尔登湖边的梭罗异曲同工。9月3日(周日)上午10点,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阿来解读《瓦尔登湖》,讲述如何为生活做减法、为思想做加法。
运河滔滔,文脉悠悠。徐则臣和汪曾祺两位作家小时候都生活在大运河的边上,他们作品里人物的身上都有水的柔软,也有水的坚硬。徐则臣曾说大运河给了他最初的文学启蒙,而汪曾祺深受大众喜爱的《受戒》更是“充满了水的感觉”。今天,我们为什么依然爱读汪曾祺?9月10日(周日)上午10点,让我们听听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徐则臣怎么说。
《雷雨》是中国话剧史上的一部经典著作,时至今日,它仍在舞台上被不断演绎。 著名评论家、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莉称赞,“《雷雨》的确可以代表二十世纪中国话剧艺术的高峰”。9月16日(周六)上午10点,张莉教授将结合文本细腻解读《雷雨》中的爱与人性。
卡尔维诺曾说:“经典是这样一种著作,它永远不会完结它所要述说的东西。”而这不完结的部分应该由它的读者继续述说,不仅有阿来、徐则臣、张莉,还有千千万万的我们。
“我的肩上是风,风上是闪烁的星群。”让我们一起跟随名家的精彩解读,重拾阅读之火,在经典作品中,仰望文学的灿烂星空。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