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温故】七月,古塔的风铃声里诗意绵长
来源:中国作家网 | 陈泽宇  2023年07月31日07:14

编者的话

本月起,文史频道将常设“温故”专栏,在每月最后一天重温当月选载佳作及独家文章。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阶段性地温故知新,并在互联网时代有限地保留一点文学记忆与智识。本月还设立固定栏目“频道头条”,将每日更新中重点推介的好文归档,集腋成裘、寸积铢累、聚沙成塔,以便读者查阅。

2023年7月,孙郁先生文章《遗失了些什么在万寿寺》备受关注,他追忆中国现代文学馆草创时期的旧事人情,文学馆的创立助推了一代学人的成长,也让曾经的文学青年走进文学现场;北京鲁迅博物馆常务副馆长黄乔生《作为一部文学家传记的“鲁迅生平陈列”》一文,细致梳理了鲁博大展的布展历程,文学人和博物馆人的完美结合,让“鲁迅传”以立体可感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书评人绿茶遍访文化名家,在书房这一精神空间中,与书房主人围绕读书与藏书展开了深度对话,阐说读书观与藏书观,我们特遴选他新著《读书与藏书》的序言发布;作家陈世旭曾就读于中国作协第五期文讲所,多年后他撰文回忆那段友情与创作俱在的生活,《古塔的风铃声》一文中,叶辛、王安忆、贾大山、胡平等文学名家的早年形象清晰可见;青年学人周旻探索晚清“诗界革命”中的少年意气,在“诗界革命”逐渐式微的时刻,“少年中国”的思想活力以另一种方式持续地承接新的思想、新的理想;夏日炎炎,蚊虫扰人,读罢刘永加的文章《古人夏日如何斗蚊子》,读者恐怕要会心一笑,毕竟刘禹锡、孟郊、陆游、蒲松龄也都曾深受蚊害,我们共同面对着这几千年文明史的“大事件”;同时,本月上映的电影《长安三万里》爆火,李白和高适的文坛轶事被重新演绎,在公众视野中迅速燃起一股“唐诗热”,我们也同步推出文史特辑“【三万里,盛唐诗】”,希望大家能从这里收获荧屏背后的故事。

中国作家网文史频道编辑陈泽宇

2023年7月31日

7月2日

孙琴安丨“吴越古今路”上诗意长

7月3日

李开军丨“新文学运动”冲击下的旧“文苑”

7月4日

王雪丨宽和笃雅的吴福辉先生

7月5日

张巍卓丨徐梵澄的乱世读书

7月6日

孙郁丨遗失了些什么在万寿寺

7月7日

范旭仑丨李克曼四十年前对钱锺书的评价

7月10日

绿茶丨我对书房充满好奇

7月11日

黄乔生丨作为一部文学家传记的“鲁迅生平陈列”

7月12日

翟业军丨汪曾祺:西窗雨,叩响一口钟

7月13日

黄永玉丨多少老友的影子从眼前走过,走在最后的一个是我

7月14日

王风丨作为剧作家和作为戏剧家的曹禺

7月18日

邵宁宁丨鲁迅的“十八岁出门远行”

7月19日

倪伟丨刻画江山,铭写自我——郁达夫1930年代游记新论

7月20日

金传胜丨梁启超1922年开封演讲考实

7月21日

王秀涛丨知识建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新华书店出版物的考察

7月24日

陈世旭丨古塔的风铃声

7月25日

彭靖丨赵元任:跨越百年的奇才

7月26日

周旻丨“新声”与“怀古”——晚清“诗界革命”中的少年意气

7月27日

刘永加丨古人夏日如何斗蚊子

7月28日

陈泽宇丨【三万里,盛唐诗】我们为什么向往诗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