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戏曲学》 新时代戏曲学发展成果的重要总结
来源:文艺报 | 刘文峰  2023年07月24日08:52

盛世写史、编典、修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中国大百科全书》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文化建设的重大工程。作为独具中国文化特色、反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学科,《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第一版是在张庚、陶钝等老一辈专家学者的努力下于1983年完成编撰出版工作的。全书共收条目1256个,插图723幅,总计169万字。第二版于2009年出版,没有单独成卷,与其他学科合在一起,按拼音编排,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做了压缩,因此学界经常使用的是第一版。截至2015年,距第一版的编纂出版已经过去30多年,戏曲学不仅有许多新的内容、新的信息需要补充,第一版中记述的部分内容也需要重新认识,加以修订。因此,《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戏曲学》的编纂出版势在必行。

2015年初,中国大百科出版社的领导找到原文化部副部长兼中国艺术研究院原院长王文章先生,商谈中国大百科有关艺术各学科的修订工作,并聘请他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戏曲学》的主编。王文章先生是著名的文化学者,长期在中央文化部门工作,担任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之后,主持过多项国家级戏曲科研课题,对戏曲界非常熟悉。在他的主持下,聘请在全国戏曲研究领域有成就和影响的专家学者成立了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戏曲学编辑委员会,并组成以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学者专家为主的课题组。编委会先后举行了5次全体会议,商讨编辑计划、编纂体例,解决编辑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为克服疫情的影响,王文章主编同副主编王安奎、王馗和我及各分支主编、副主编经常在网上交换意见,协调处理编撰过程中的难点,大家一丝不苟,常常修改条目到深夜。经过全体编纂者的努力,我们于2020年完成了该书网络版的编纂工作,2021年完成了纸质版的编纂工作。参与撰写条目的各地专家学者有200多人,其中既有我国大陆的学者,还有港台及海外的学者。此次完成的网络版条目4079条,总计418万字;纸质版条目1448条,总计162万字。

“戏曲学卷”是《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纸质版首批出版的三个学科卷之一。相比一版、二版,三版“纸网同步”,编纂出版规模更大、技术要求和复杂程度更高。为了体现戏曲高度综合的学科特点和戏曲本体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第三版在原来的戏曲史、戏曲声腔剧种、戏曲文学、戏曲表演、戏曲音乐、戏曲舞台美术6个分支学科的基础上,增加了戏曲文物、戏曲演出场所、戏曲演出习俗、戏曲研究、戏曲教育5个独立的分支学科,分支学科达到11个。不仅如此,第三版还扩展、补充了原设分支学科所记述、收录的内容,体现了本学科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并在补充和修改前两版不足的同时,把总结记述第一版问世以来戏曲传承发展所取得的成果放在了重要位置。

如第一版中,张庚先生在“中国戏曲”这一概述性的大条目中,阐述了中国戏曲独树一帜的戏剧文化特征,它是根植于广大人民生活中的艺术,有着随时代不断革新的顽强生命力,这是对戏曲学科作出的科学的总结。在第三版中,根据20世纪80年代以来戏曲史研究所取得的新成果,在谈到戏曲变革时补充了更加深入具体的表述:中国戏曲之所以能源远流长,至今活跃在城乡舞台上,在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就是它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革。就其艺术形态而言,大的变革就有三次。第一次是在金元之际,由以嘲讽、滑稽调笑表演为主的参军戏发展成为以唱为主、四折一楔子的杂剧形式。第二次是在明中叶,由杂剧形式发展为以昆腔、弋阳腔为代表分出结构的传奇戏曲形式。第三次是清乾隆四十年前后,由曲牌体传奇戏曲形式发展为以梆子、皮黄为代表分场结构的板腔体戏曲形式。这种变革不是对旧的形态的全面否定,而是在旧的形态基础上的出新。戏曲艺术在变革中不断发展,新旧剧种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吸收,各种形态的演出形式长期共存,体现了戏曲的多元化、多样性与勃勃生机。

再如,为了充分反映新时期以来戏曲艺术的成就,在戏曲表演艺术家中增加了张继青、尚长荣、孙毓敏、蔡正仁、刘长瑜、裴艳玲、于魁智、倪惠英、任跟心、武俊英、郭泽民、李树建、茅威涛、王芳、沈铁梅、谢涛、李梅等;在戏曲作家中增加了徐棻、曲润海、魏明伦、郭启宏、王仁杰、郑怀兴、盛和煜、周长赋、李莉、罗怀臻、陈彦等。书中收录的新时期以来创作、演出的《曹操与杨修》《死水微澜》《变脸》《董生与李氏》《傅山进京》《西京故事》《六斤县长》《金子》《骆驼祥子》《程婴救孤》《文成公主》《奢香夫人》《意乐仙女》等优秀作品不仅受到戏曲界的赞扬,而且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在戏曲研究领域,收录理论家的标准更加严格,年龄限制在70岁以上。一些有成就的中青年戏曲理论家,在纸质版中以他们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开条”,在网络版中有作者简介。

“戏曲学卷”在反映新的历史时期戏曲所取得的成绩的同时,也真实地反映了时代变革给戏曲带来的问题和困难,并从历史和戏曲发展的规律,党和政府对戏曲传承、保护、创新、发展的扶持政策出发,探讨了应对措施。为了体现《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戏曲学》的时代特点,纸质版增加了许多形象资料,图板达到1000多幅,网络版还增加了大量音频和视频资料,有利于读者从理性到感性全面了解和学习戏曲知识,传播和弘扬优秀戏曲文化。

戏曲艺术作为《中国大百科全书》的重要组成部分,集我国的文学、音乐、说唱、表演、美术等为一体,与民俗节日、民间祭祀活动等文化空间紧密结合,既是世界上独特的艺术形式,又能体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脉。《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戏曲学》的出版是我国新时代戏曲学发展成果的重要总结,也是立足中国式现代化语境、加快建设中国艺术学“三大体系”的重要实践。

(作者系《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戏曲学》副主编,浙江音乐学院特聘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