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刘浪:保持写作的饥饿感
来源:《长江文艺》 | 刘浪  2023年07月17日08:13

四年前的冬天,我去参加一个表侄子的生日宴。吃完午宴后,客人有的走了,有的去包厢打牌,大厅里只剩下十几桌剩菜和服务员忙碌的身影。我也打算离开,去什么地方消磨一个下午。这时,一个中年男人走进来了。他脚步急促,东张西望,似乎不敢相信宴席已经结束。他找了张椅子坐下,捡起一双别人用过的筷子,旁若无人地吃了起来。他吃得飞快,菜到嘴里嚼两下就咽了。服务员收拾到他那张桌子时,还劝他别着急。他连忙端起碗站起身,让服务员收拾。他走到后面的桌子上接着吃。

我不认识这个男人。也许他是某个迟到的客人吧,因为粗心大意看错了时间,或者被什么事情耽搁了。但转念一想,假如他不是客人呢?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外人也有可能混进来蹭口饭吃。后来又想,有没有人什么也不干,专靠吃宴席为生?他伪装成客人,出入于各种宴席,吃遍山珍海味,过着没有锦衣却有玉食的生活……就这样,一个“吃宴席的人”的形象在我头脑里诞生了。

我没有立即动手写这个人物。那时我只知道他吃宴席,对于他为什么吃宴席,吃到后来怎么样了,我还拿不准。四年来,我常常想起他:现在他吃到哪儿了?疫情期间有没有挨饿?他会碰到什么麻烦?有时吃宴席的时候,我甚至会四处看看有没有他。

时间没有解决我的问题。今年二月,我想我不能再等了,先动笔再说。第一稿写了四千多字,磕磕绊绊,离我想要的东西越来越远。经过一个晚上的思考,决定推倒重来。第二稿就顺利多了。我摸清了这个人物的来龙去脉,写完上一段,就知道下一段会发生什么,这种感觉妙不可言。往往如此,我们对要写的小说没有把握,感觉困难重重,不知从何下笔,但只要你写起来,一句一句往前走,困难就会迎刃而解。头脑想不清楚的事,就交给笔去想吧。要相信笔比我们的头脑更有智慧。当我写到他开始讲述自己的故事时,我知道我已经熬过了最初的黑暗,后面都是光明的坦途了。

小说取名“天下宴席”,但我无意写一篇美食小说。显而易见的是,“吃宴席的人”有另外一种饥饿。他吃下去的悲欢离合比他吃下去的美食要多得多。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饥饿,有的来自童年,有的来自爱情,有的来自梦想。它无法被填满。而正是它的不可魇足,才驱动我们不停地吃。小说写完后,我也感到了主人公似的饥饿。正如他吃下去的食物在吃他一样,我写下的小说也在写我。每完成一篇小说,我就被掏空一点点,像井里的水被汲走一点点。这使我有了重新灌满它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