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文字及其载体与文化的关系
来源:中华读书报 | 韩满春  2023年06月12日08:53
关键词:文字与文化

近期读书,形成了一些关于文字及其载体与文化之互动关系的思考,作成下文。

一、文字产生时包含了表意和表音两个系统,两者混合在一起,并非截然分开。埃及象形文字,表面上是表意,其实也有表音;楔形文字表面上是表音,其实也有象形表意。甲骨文,作为汉字的前身,我们现在基本是把它仅当作象形表意系统进行解读,这是否有所偏颇呢(克里特岛上的线文字B和一些甲骨文有相似之处,说明甲骨文作为表音系统是可能的)。此暂且不表,随着表达丰富性的需要,更多的汉字被创造出来,无法仅按照表意的形式发展下去,于是绝大部分汉字变成了形声字,这是表音的一种形式。所以,在对古代经典著作的注疏、评注中,训音和“知音”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乾嘉学派在此方面做了重要贡献,继而国学大师王国维,后有师承王国维的国学大家高亨,高亨用训音的方法在解读《诗经》和《易经》上做出重要贡献,而青年学者李硕写作的《翦商》就是以高亨对《易经》的解读为基础的。之前以表意逻辑解读不通的地方,使用训音的方法变得通畅易懂,拨开了历史的迷雾。

那么为什么西方是按照字母的方向进行表音,而我们仍然按照象形文字进行表音呢。我认为主要原因是认知稳定性在发挥作用,其背后又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我国自古以来是由宗族社会发展而来,族群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人的思维模式和认知模式没有大的变动,所以由甲骨文发展而来的这套象形表意系统获得认知稳定,而且文字还可以去除由口音带来的认知不一致,具有较高的表达效率。而西方社会,其文字的源头来自近东,就我个人的认识而言,生活在西方和近东的族群类型更为复杂,征服者与被征服者在族群上有很大的差异,两者之间没有认知模式的一致性,对象形表意的理解不一致,这就导致象形文字理解的困难,也导致象形文字继承的困难,于是文字的表音系统就显得更具有稳定性和效率。第二个影响因素,是我的第二个思考。

二、中国的文字发明来自官方,西方的字母文字发明来自民间。首先,谈一下比较好解释的西方字母文字起源,希腊字母、拉丁字母源自腓尼基字母,而腓尼基字母来自腓尼基商人对埃及象形文字的简写。腓尼基商人文化水平不是太高,在交流或贸易的过程中是无法完整拼写出埃及文字的,而且复杂的埃及文字在交流和贸易中的效率低下,于是腓尼基人从埃及形象文字上约取了一些笔画形成字母,发挥其表音系统。而这种系统正适应了西方社会多族群的特点。其次,为什么说中国的文字来自具有较高文化的官方精英的发明呢? 我们先需要明确一点,中国最早的文字是商代甲骨文,考古发现的甲骨文之前的一些刻符,由于其数量太少,只能算作符号而不能算文字。甲骨文的刻写是由商代占卜的高等级官员完成的,即“贞人”“卜人”,他们后来发展为史官。文字的发明促生文书治理,大大的提高了行政效率和王朝版图。从“武丁三年不语”这个记载来看,商王武丁之所以能够不语而治国,因为可以依靠文书治理。

除了甲骨文的线索外,从古籍记载来看,有很多内容反映出汉字的发明来自官方。例如,“文胜质则史”(《论语》),“法者,宪令著于官府”(《韩非子》),“史定墨”(《礼记》),“左史记言,右史记事”(《礼记》《汉书》)。从孔子“述而不作”,可以看出,在孔子之前应该很少有私人写作,私人可以述。“述”只是言说或者引用官方的文字记载,“作”主要由史官完成,孔子主要的贡献是将史官书写和保存的文献删定整理。由此可见,汉字由官方发明,并且主要用于行政管理和记载史事,官方可以通过教育体系将这种复杂度较高的文字传播下去,同时也传播了背后所代表的传统文化。传承汉字和文化的,主要是社会精英,也就是“士”这个阶层。另外,我们从《论语》中的一句“式负版者”(向背负邦国图籍者行礼),可以印证当时史官的文字主要写在竹简和木牍上,非常笨重,以至有“汗牛充栋”的说法。直至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才扩展了书写空间。进而引出了我的第三点思考,古代记录文字的三种主要方式,抄本、刻本和活字本之间的关系。

三、抄本、刻本和活字本之间,并没有明显的技术比较优势。抄本速度快和成本低,但能够复制的样本少,古籍最初几乎都是以抄本形式存在的。在需求量不大的情况下,抄本具有明显优势,历史上有很多重要的典籍是以抄本形式存在的,比如《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其规模庞大,但仅需几套,如果专门刻版印刷效率过低。刻本版式和字体美观,可以重复印刷,适合印量大的经典图书,只要刻版没有坏,就可以继续印刷,个别版坏了还可以递修补版,其缺点是成本高、时间长。这就使刻印一本图书变得相当不易,主要由官府和实力雄厚的书肆进行。例如,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在世没有财力刻书,是由后生罗聘帮忙筹资刻印的。活字本排印速度快、印量大,但相对刻本不够美观,只能一印,重印的情况下需要重新排版。比如在《红楼梦》一册难求的情况下,为满足市场需求,程伟元和高鹗首先进行的是活字印刷而不是雕版印刷。为什么汉字的活字印刷术没有产生颠覆性创新的效果呢,主要因为中国的汉字太多,如果把字刻全,少说几千个字模,成本和效率没有比较优势。在这方面,字母文字具有天然的优势,因为字母只有几十种,非常适合重复排版印刷。中国的活字印刷术传到欧洲后,对欧洲的文化和思想启蒙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在本土倒不明显,原因就在此。活字印刷在西方促进了整个图书业的发展,带来了工业化和标准化,这其中包括对纸张制造的促进。这涉及第四个思考:

四、文化的进步是以纸张的产量提高为基础的。纸张相对于竹简和木牍而言,虽然具有质量轻、文字载量大、方便阅读、易于保存和运输的特点,但受制于造纸技术进步缓慢,古代纸张一直产量较低而且昂贵。除了“洛阳纸贵”这个成语所表现的以外,陶宗仪写作《南村辍耕录》也是一例,他买不起纸来书写,只能写在树叶上面,更别谈刻印了。纸张昂贵,导致文字表达要求简练和格律,这是文言文的物质背景。随着造纸术的缓慢进步,文章和诗词的格律要求逐渐降低,唐代和清代的古文运动,明清时期的长篇小说都有这个背景,但是文言文仍是主流。清末民初,西方的工业化造纸工艺和印刷术的传入,纸张的生产效率和产量得到极大的提高,进而新文化运动、白话文运动、报纸和杂志得以产生,思想和文化得到解放,是最明显的例证。

以上四点供读者批评指正。举一反三言之,现代人写字使用拼音输入法,其实是在发挥汉字的表音系统,文字及信息的电子化、互联网化、人工智能化,将继续促进思想和文化的进步与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