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大国蓝途》:沉默的历史,闪耀的人群
来源: 扬子江网文评论(微信公众号) | 王茜  2023年05月31日08:31

科技深刻地影响着现代人的生活,但在历史的文学性书写中,科技的发展史往往成为沉默的无法自我言说的部分,而《大国蓝途》将笔墨深入到鲜少有人关注的中国机器人研究史中,在展现这段曲折而又光荣的历史的同时,再现了一代代鞠躬尽瘁的科学家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伟岸身姿。

时代浪潮: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大国蓝途》将机器人研究的主线与时代紧密结合,中国机器人研发的四十年,也是改革开放、中美建交、中日建交、日本泡沫经济、苏联解体等历史巨变发生的四十年。在中国机器人发展史之外,展现了更为广阔的中国高速发展、从站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图景,以强烈的历史真实感营造出恢弘的气魄。

叙事的逻辑和动力随着时代而不断变化,机器人研究进度的近景,始终以世界局势的远景为支撑。作品抓住了三个时期中不同的历史特点,采用“时代提问/人们回答”的模式,将机器人研发嵌入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中。机器人研究的再启动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春风消融了肃静的寒冬,而后中美建交和中日建交使得中国看到了世界上先进的科研水平,激起科研人员们奋发追赶的动力。面对技术封锁的困境,以康承业为代表的一代科学家不仅是为机器人领域的突破而奋斗,更是为国家民族的自强。没有自己的水下机器人,南海资源利用的主动权就会落入其他拥有技术的国家手中,没有自主研发的AGV(自动导向车),中国华兴汽车就会陷入别人设置的陷阱中,于是康承业提出产研结合,技术不只是科技进步的产物,更是塑造市场规则的重要力量、国家强盛的关键。日本泡沫经济和苏联解体给世界带来剧烈的动荡,在一片迷茫颓败的氛围中,谢向明牢牢抓住发展的机遇,以购买他国的技术大大缩短了自己的研究时间,在国内经济腾飞之时提出产研分开,一方面抢占市场份额以避免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另一方面解决科研人员待遇低的问题。而到二十一世纪,机器人研究所面临的是市场问题,谢贝迪研制出更经济适用的人工智能袖珍水下机器人,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向更广阔的市场开辟。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大国蓝途》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在机器人研发的主线下展现时代的底色,讲述了大时代下中国机器人发展的艰难道路。时代的难题在不断变化,但不变的是每一代中国人都以不屈不挠、勇于创新的精神直面一切困难。

人物群像:时代精神、价值共振

中国机器人的发展史也是几代科学家不懈奋斗的历史,《大国蓝途》以个体关照现实,摆脱悬浮化的叙事路径,塑造了三代性格各异的科学家,以个人崇高的理想展现时代精神,从而引发读者的价值共振。

在塑造英雄形象时,赋予人物印记式的特征,使得人物具有了鲜活的生活气息,从而在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中呈现宏大叙事。康承业敏感倔强,面对日本人和美国人无意识的傲慢,丝毫不留情面地拂袖而去;康一雯坚韧深情,在动荡的时代坚持学术研究,将爱人去世的伤痛深深埋在心底,终身孤独。这些个性化的特点,在另一方面也构成人物成长的线索,人物通过克服自己身上的缺点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人才。谢向明具有极高的天赋但对其他的事情毫不在乎,最初不愿意研究机器人只根据爱好专研数学,在康承业的带领下感受到了科学家的责任,从单纯的理论转向技术研究,而后更是根据时势变化,积极带领研究人员拓展市场。

《大国蓝途》也通过对比来塑造人物形象,同时也在象征层面形成对时代问题的两种不同回答,从而使得英雄人物的选择具有了历史高度。左红升渴望权力的勾心斗角反衬出康承业一心为国、专研学术的崇高精神,通过人物形象的正反对比和权力的反差,构建出拨乱反正的历史逻辑。同样毕业于东南交大,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谢向明和冷蒙雨甘于清贫,只为将自己所学报效祖国,而路佐和印思懿追逐金钱,不惜损害国家利益,通过对他们不同结局的对比,书写了集体主义的精神:只有将集体的责任扛在肩上,个人才能实现更大的价值。

在群像中刻画具有特点的人物,《大国蓝途》展现了一批性格各异的科学家们,但他们无一例外都将青春奉献给国家,也正是因为一代代科学家们将爱国敬业的精神薪火相传,才有了中国的腾飞,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浮出历史地表的不仅是机器人研究史,更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将生命奉献给科学,将爱国情怀注入自己的事业中,在历史浪潮中书写最为壮阔而又浪漫的生命篇章。文学是人学,无数文人墨客都试图为琐碎的日常提供具有超越性的途径,而《大国蓝途》在机器人研究史中找到了答案,现实为文学提供了强盛的生命力,而文学为现实指明了精神追求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