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要充分关注劳务工的文化创造
来源:中国作家网 | 温秋圆 李姣  2023年05月01日09:39

4月28日,“永铭初心向未来”——深圳(宝安)劳务工博物馆开馆15周年系列活动暨博物馆高质量发展专家座谈会在劳务工博物馆举行。深圳市文联原专职副主席、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文化名家杨宏海,深圳博物馆馆长黄琛,宝安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党组成员、宝安区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中心主任梁海洋,石岩街道党工委委员麦海锐,宝安区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中心副主任刘明军,石岩街道党建服务中心副主任林建明,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教授宗祖盼,深圳大学传媒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于晓峰,上屋小学校长黎天聪,研究馆员、深圳(宝安)劳务工博物馆原副馆长孙明等领导嘉宾及宝安博物馆全体工作人员出席活动,和100多名市民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时刻。

本次15周年系列活动由宝安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指导,宝安区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中心主办,宝安博物馆、深圳(宝安)劳务工博物馆承办,石岩街道党建服务中心、龙腾社区工作站协办。当天的庆典活动设置了“重温·记忆——我与劳务工博物馆的故事”主题征文颁奖仪式、周年庆文创产品赠送、“写意人生——朱韶军国画、摄影作品展”及“深圳有我 奋斗有型——来深建设者奋斗见证物展”参观等环节。优秀来深建设者代表赵梓琳分享来深奋斗经历。

深圳博物馆馆长黄琛在致辞中表示,劳务工博物馆是深圳千百万劳动者大军真情忘我奋斗、奉献青春、挥洒汗水的真实历史写照,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地再现了什么是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宝安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宝安区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中心领导对劳务工博物馆的藏品征集保管、陈列展览、教育活动、文化传播、馆际协作等工作给予肯定,期望持续扩大宝安劳务工博物馆的影响力,为宝安区的三城建设,为深圳建设、为博物馆之城贡献更多文化力量。

当天开展了“博物馆高质量发展”主题座谈会,杨宏海、黄琛、刘明军、宗祖盼、孙明等5位专家学者围绕劳务工博物馆的内涵挖掘提升、馆际合作交流、博物馆与产业融合、工业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等议题展开研讨。座谈会由宝安区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中心博物馆李志国主持。

东西南北中,打工到广东。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地,广东于1989年迎来第一波进城务工潮,100万民工闯广东,农民工跨省流动就业进入鼎盛时期。“全国最多的劳务工就在宝安,他们对宝安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劳务工博物馆是我们改革开放心灵史的见证,在深圳改革开放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杨宏海说,最早诞生在蛇口三洋厂的打工诗歌,是最生动鲜活的劳动者精神创造的记忆;深圳劳务工街舞《咱们工人有力量》,曾通过央视春晚舞台火遍全国;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的舞剧《深圳故事·追求》,主题是围绕三个打工妹的故事展开的;深圳经济特区建立20周年之际,我们参与创作的歌舞剧《祖国,深圳对你说》,也有大量关于劳务工生活的展示;再到近些年,“文化钟点工”在宝安遍地开花……“劳务工博物馆在未来的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关注劳务工的文化创造、精神创造,将这些珍贵的历史记忆收集保存起来。未来也可与深圳大学、深圳博物馆联合开展劳务工相关课题研究,同时将这些文化品牌进行梳理、出版,向中国改革开放45周年献礼。”杨宏海表示。

“劳务工群体是改革开放40多年对社会影响最大的一个阶层,对社会的变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大一部分劳务工生活得很艰辛,付出了很多努力,他们对这座城市作出了极大贡献,推动着社会发展。”黄琛谈到。我们作为博物馆的工作者,有义务留存这段历史,为我们的民族记录下这代人对社会作出的贡献。而博物馆的高质量发展,要求我们要深切关注到劳务工的深层需要。他们每天都在辛苦地工作,在精神文化层面是有特殊需求的,我们不妨多组织举办一些丰富的、动态的活动,以提升劳务工群体的文化修养、艺术修养和创业能力。

“宝安是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带的桥头堡,‘黄金内湾’的核心城区,未来发展前景广阔。作为文博人,我们应该肩负起身上的责任,推动博物馆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刘明军认为,实现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一是要注重品质发展,要擦亮劳务工博物馆这面旗帜,赋予它更多新时代的内涵;二是要融合发展,借助更多社会力量,推动博物馆与其他领域融合发展;三是要创新发展,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引入新的经济业态,思考新的场馆利用方式,如在“518”国际博物馆日将劳务工及其家属在合适的时间邀请进来参与活动,让更多的劳务工把博物馆当成他们的精神家园。

对于一座城市而言,人文是需要时间去涵养的。2004年,深圳提出“文化立市”战略,20年来,在文化科技融合、文旅产业融合等方面发展迅速。宗祖盼提到,劳务工博物馆的发展,一是要找准自身的定位,全国很多地方都有劳务工群体,但深圳、宝安拥有强烈的敏锐度,建造了这样一个劳务工博物馆,这个定位跟城市发展是息息相关的。二是我们要从空间的角度出发,加强改革开放工业遗产的场景再造模式利用。另一方面,还可引入一些新的业态,如大鹏所城打造的沉浸式体验剧场《鹏城谍影》,以丰富的形式激活博物馆活力,并运用数字化工具提升其影响力。

深圳(宝安)劳务工博物馆的前身,是全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上屋怡高电业厂。孙明提及,“三来一补”企业旧址是重要的工业文化遗产,折射出我们国家工业发展的历程,还反映了整个深圳城市发展的历史。据了解,全国各地将工业文化遗产改建成博物馆的不多,我们算是其中一个,一定意义上也为国家保留了珍贵的历史记忆。“我自始至终参与了博物馆的筹建,对劳务工博物馆很有感情。一批批港澳台同胞以及东南亚的华人来到博物馆,参观中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的前世今生,从大量劳务工在深圳工作生活的实物史料中,了解劳务工群体的发展历史,这一点上我们发挥了很大作用。”孙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