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向着辽阔天地和深邃人性敞开 ——深圳纪实文学创作一瞥
来源:文艺报 | 王国平  2023年04月07日09:57

纵观深圳纪实文学的行进历程和发展脉络,可以发现作家们善于在“本土”和“世界”之间来回穿梭。他们既立足深圳,深情凝眸脚下的这片土地,深入挖掘、灵活运用这里的历史资源和现实素材,呈现出一个真实的深圳、一个正在成长中的深圳、一个具有典型样本意义的深圳;又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世界,对时代的社会性热点问题发出自己的声音,同时善于探寻人性的秘密,倾听风云激荡在人心深处激起的波澜,彰显身处改革开放前沿阵地作家的勇气与担当。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是一个不断创造奇迹、诞生奇迹的地方。深圳故事天然具有传奇性、生动性和代表性。深圳纪实作家身处这片创业热土和这座活力之城,日新月异的变化、春潮的涌动、周边人的冲动与激情,都在构建一种强劲的召唤——用笔记录周遭正在发生的一切。

林雨纯等人创作的《深圳飞鸿》,是深圳文学乃至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报告深圳经济特区开发进展的作品集。陈秉安的长篇报告文学《大逃港》再现1950年到1979年间发生在深圳河边的“大逃港”事件,作品回到历史现场,记录人们在特定条件下的行为和心态,寻找创办“特区”改革试验的现实逻辑和内在逻辑,为深圳的腾飞提供一份切实的背景参考。1985年,段亚兵、吴启泰合写了《深圳,两万基建工程兵的苦痛与尊严》,讲述基建工程兵集体转业深圳特区期间艰难的命运转折,他们有信仰、有豪情,也有苦衷和无奈,“尊严”是这部作品诉求和捍卫的主题。段亚兵的《深圳拓荒人:基建工程兵创业纪实》《深圳拓荒纪实》等作品继续关注基建工程兵拓荒深圳、建设深圳的感人故事,为改革开放进程存史,为拓荒者和建设者画像。这些作品从特定的角度给人们留下一个清晰的印象:“深圳速度”是如何实现的,“深圳奇迹”是如何造就的。

有写群体艰辛付出的作品,也有写个人不懈奋进的作品。赵军的《魂系中华——记全塑汽车的发明者唐锦生》以简练的笔触描写了全塑汽车发明者和定型生产组织者、深圳中华汽车工业公司总经理唐锦生的坎坷之路。作品突出了创业者在初创时期面临的艰辛和一往无前的气概。涂俏的纪实文学《袁庚传:1978—1984改革现场》重返当年深圳蛇口改革现场,重现“改革开放马前卒”袁庚的生命印记。作品细节鲜活,内容翔实,一点一滴地将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千沟万壑填满。

陈秉安、胡戈、梁兆松的《深圳的斯芬克斯之谜》,在报告文学写作中融入经济理论的基础知识,以宏阔视野和思辨视角梳理了深圳经济特区从提出设想、奠基创业到初步繁荣的整个脉络。这是一部全景式俯瞰深圳深刻变迁的作品,而林雨纯、郭洪义的长篇报告文学《天地男儿——南岭村纪事》则是一部从个案观察全局的作品,深刻细致地揭示往昔穷困地之所以成为“今日第一村”的各种深刻的社会和内在的原因,突出改革开放对于解放生产力、激发创造活力的重大意义。

以深圳为支点观照整个时代,表达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思考,是深圳纪实作家选择的另一条“赛道”,而且这条“赛道”越来越长,越来越宽阔。

滕叙兖的《哈军工传》全景式地再现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及其衍生六校所走过艰辛曲折、光荣辉煌的道路,弘扬精忠报国、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精神境界,笔墨间充盈着丰沛的精神能量。萧相风的《词典南方工业生活》以词典的形式展示了打工生活的体验,一个个词语,凝结着作者的体温与情感,凝结着打工生活的五味杂陈,让进城务工者的生活形态和内心世界在字里行间流淌出来。南翔的《手上春秋:中国手艺人》为民间手艺人立传。作者足迹遍及东西南北,采集了五行八作的民间手艺人,包括木匠、药师、制茶师、捞纸工、八宝印泥传人、蜀绣传人、锡伯族角弓传人、平乐郭氏正骨传人和当代工匠钢构建造师等,作品拥有着留住手艺、留住人的历史、留住融入日常生活的传统文化的雄心。

李兰妮持续深入精神疾病领域,探索并体验严峻的生命课题。《旷野无人:一个抑郁症患者的精神档案》《我因思爱成病:狗医生周乐乐和病人李兰妮》《野地灵光:我住精神病院的日子》作为“旷野三部曲”,具有“心灵传”的文学价值和社会价值。这些作品,有着知识性的普及,也是生命教育,形成社会性的共情和理解,“有时是去治愈,常常是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属于触及灵魂和精神的写作,饱含人文关怀的温暖和善意。

杨黎光是深圳纪实文学创作的突出代表。他的《没有家园的灵魂:王建业特大受贿案探微》《生死一线:98抗洪嫩江万名囚犯千里大营救》和《瘟疫,人类的影子:“非典”溯源》分别荣获前三届“鲁迅文学奖”。其中,《没有家园的灵魂》讲述深圳市原计划局财贸处处长王建业利用手中的权力,在半年多时间贪污受贿上千万元的特大案件。作品将笔触深入到案犯的心灵深处,深刻地剖析一个依靠个人奋斗逐步走向成功,又在欲望的驱使下堕入深渊的灵魂轨迹。《瘟疫,人类的影子》记录了“非典”的发生、发展和被扼制的全过程,廓清一些社会误传和谣言,还原历史的真实,用沉重而又朴实的语言剖析了“非典”、瘟疫与文明的进程和人类的命运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他的《脚印:人民英雄麦贤得》深情讲述“人民英雄”勋章获得者麦贤得的生命故事,描摹了英雄背后的英雄家庭的付出与守护,尤其是老伴李玉枝用大爱铸造了麦贤得的生命奇迹。

《中山路:追寻近代中国的现代化脚印》《横琴:对一个新三十年改革样本的五年观察与分析》《大国商帮:承载近代中国转型之重的粤商群体》是杨黎光用心创作的“长篇思辨体报告文学三部曲”。《中山路》将中国现代化的历史与神州大地上180多条中山路联结起来,将回顾历史的目光聚焦在一条道路上,中山路既是一条实实在在的道路,又是一条象征性的精神之路,“既是一条新兴之路,又是一条革故鼎新的改造之路、发展之路”。《横琴》展现出“横琴经验”正成为中国“特区经验”的新风景,作品突出改革开放以来“特区经验”正通过区域引领,驶入快车道,推动社会深刻变革。《大国商帮》以粤商为蓝本,以国际国内商业发展史为背景,以商人、商业和国家命运为思辨维度,追寻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的轨迹。

“站在深圳,眺望远方”是一个颇有韵味的意象,凸显了作家的底气、视野和胸襟,也扩张了文学的意义空间。有立足的地方,也就有了“家”,有了写作的倚靠。有朝着远方进发的意念,文学也就有了飞翔的气度和收纳万物、进退自如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