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人间大火》:社区生活里的情义与智慧
来源:文艺报 | 黄祎  2023年03月27日08:15
关键词:《人间大火》

如何打造现实题材的精品是中国网络文学努力发展的方向,近来缪娟的《人间大火》很值得关注。《人间大火》是2021年连载于咪咕阅读的一部现实题材网络小说,作者缪娟是创作过众多作品的女频网络作家。与那些写“大江大河”的大题材或者写城市白领打拼的青春题材均不同,《人间大火》以社区工作和居民生活为书写对象,紧扣普通人、现实性、爱情等关键词,写中国老百姓的柴米油盐和年轻人的情爱婚恋。烟火中充满着人间之爱,基层工作叙述中不乏网络女频小说的爱情想象,中国网络文学在现实题材的路程中完成了一次很有特色的更加“下沉”的创作延伸。

基层叙事:关于“我”的故事

《人间大火》用贴近日常、诙谐幽默的语言,关注并表现读者关切的现实问题。近年来,尤其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社区工作和邻里关系更为突出地进入大众视野,甚至成为衡量生活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人间大火》就在此时出现。小说从“我”入职社区写起,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方式,将一个个代入感十足又细节真实的工作、爱恋场景徐徐展开。

小说中“我”所经历的文明创建、旧楼维修、小区拆迁等一件件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足以把社区搅得天翻地覆的事件,是当代社区治理和市民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作家显然对社区工作相当熟悉,一些社区工作程序、方式以及效果的预期均写得相当细致,小说中的“社区性”特点很突出。

百姓生活“一地鸡毛”,却尽是人间百态和人生况味。小说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如何处理那些日常琐事。如何合法合情合理地劝说在自己家内堆满垃圾,影响邻居生活质量的翟大爷,如何妥善处理在城市楼房养鸡扰民的郑大爷引起的纠纷……小说的重点不是写这些事情以及事件的发展过程,而是写基层社区干部如何处理这些问题。社区的工作很具中国特色,厘清家事与公事交缠、法与情交错的状态需要中国智慧。老百姓的人际关系体现了中国式的世俗文化,而社区的管理方式也需要中国思维。写的是中国社会的基层管理,却能引发对很具中国特色的文化交流、人际沟通和心理慰藉的思维和方式的思考,这是这部小说的一个“亮点”。

社区管理少不了基层工作者的形象刻画。在同类型的部分小说中,写到基层工作者要么歌颂其奉献精神,要么批判其官腔十足。这部小说完全摒弃这些套路,通过一个个具体工作案例,用相当细致的笔法塑造了一群基层工作者,有血有肉,很接地气。其中有两类人写得相当精彩,一类以小说中的社区书记袁姐为代表。袁姐是擅长群众工作的典范,除了工作纪律以外,她的工作思路始终贯穿着“和为贵”“重义轻利”的儒家伦理思想。她曾经提出过杜绝“二眼”工作法,强调对老百姓一是别势利眼、一视同仁,二是别急眼、有求必应。另一类以小说主人公夏洋为代表。他们也许并没有远大的理想,但有为民办事的执拗理念。其中以“我”(夏洋)最为生动,三流大学毕业,家境普通、胸无大志,最大的爱好是看耽美漫画,考研二战失利后干过几份临时工作,后图着离家近、公家饭,应聘成为社区合同工。缪娟没有按照同类网文的惯常模式,虚构一个行业精英下基层干大事的故事,相反“我”就如同Z世代最普通的甲乙丙丁。但就是这样的普通青年,坚持不懈地为困难居民讨要维修基金,不离不弃地陪伴刘天朗完成其父亲的身后事,给予每位居民真正的尊重和帮助,最终获得组织和群众的充分认可,也收获暖心爱情。可以说,夏洋这个人物丰富了当代文学中一心为公,同时也有情有欲的社区工作者形象。以夏洋为代表,作者通过基层工作者的形象塑造,发掘普通青年的闪光点,传导立足基层、积极作为的价值观。

理想内核:关于善恶与爱情的故事

当代城市日常生活的现实题材写作在文学史上并不少见,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就曾出现过一次集中的创作,以刘震云《一地鸡毛》、池莉《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等作品为代表。同样是日常生活写作,如果说传统文学的“新写实主义”内核是在庸碌的日常中反思人的主体性,那么《人间大火》的内核却带有网络文学特有的理想色彩。网络媒介特性与网友心理需求所决定的幻想优势和造梦机制,在现实题材网络文学的创作中依然存在。具体到《人间大火》的核心情节,“我”促成了刘天朗与其父亲的临终告别,让刘天朗意外得知十二年前大火事件的始作俑者另有其人。这场大火是贯穿整部小说的主要线索,是居民的集体伤痛,曾经被认定是刘天朗的父亲刘疯子所为,刘天朗因此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小说结尾,刘天朗艰难地洗脱骂名,为了个人私利而纵火的背后真凶被判处死刑,恶有恶报、善有善缘,大火中的所有受害者都得到救赎,大团圆结局和传奇性特征无疑可以抚慰追更的读者。

但要理解《人间大火》的理想核心,还必须认识其女频文的属性和特征。缪娟作为女频网络作家的代表,从她的处女作——基于其法语翻译经历所创作的《翻译官》开始,就坚持以女性立场书写女性成长故事,并且十分突出女主人公人格上的自尊和独立,《人间大火》也是如此。女频文离不开言情,《人间大火》中的爱情依然是核心叙事,但缪娟笔下的爱情并非简单的虐恋或甜宠,而是被赋予了深度的爱的理想,通过艺术性地创设伦理之爱和平等之爱,抛出了小说的理想命题——爱是一种自我认识。

汪宁和孙莹莹之恋是“伦理之爱”。他们之间的爱始于少男少女的懵懂,但那场人为大火使得美好戛然而止。长大后的汪宁是派出所民警,而孙莹莹是需要帮助的弱势居民。他们之间流淌的是创伤和破碎的美,交织的是伦理的感情和职业的责任。汪宁把孙莹莹遭遇的不幸及无法面对不幸都归咎于自己,怎么放置年少的爱恋、怎么对待受伤的爱人、怎么抚慰伤痛的内心,这是汪宁的伦理困境,也是作者给汪宁设置的爱的认识迷障,最终使他完成自我认识的是“你不是给一个人当警察”的使命感。汪宁终于认清他与孙莹莹之间并不是真正的爱,而只是命运的羁绊,警察的荣誉是救赎一切,而非个人的救赎。缪娟曾在访谈中透露自己的至亲——父母和姐姐都是警察,家庭教育观使她知道什么是个人之爱、家庭之爱和国家之爱。

汪宁和夏洋之恋是“平等之爱”。夏洋身边先后出现了两个男人,一个是不断激励夏洋“上进”的徐宏泽,一个是一起工作的汪宁。与徐宏泽不同,汪宁和夏洋都热爱平凡生活、享受世俗烟火、热心居民工作,在帮助居民、服务居民中获得成就感,有着共同的信念和追求。然而,一个是不断教育自己如何生活的徐宏泽,一个是在一起工作充满着自由快乐感的汪宁,夏洋与前者的恋情草草结尾,但与后者的感情却甜蜜温馨。爱情究竟是什么?爱情是彼此之间的平等,充满着无芥蒂的自由和快乐,这就是缪娟所要告诉我们的爱情真谛。

网络女频小说善写爱情,《人间大火》虽然是一部写实的现实题材小说,作家缪娟还是留下了女频爱情描写的很深的痕迹。

让生活充满爱:《人间大火》的价值与意义

为了讲好故事,小说精心布置了许多机关。比如一开始就给汪宁设置了从未露面的女友,随着夏洋对汪宁感情的升温和对女友的猜测,读者的情感结构也跟着处于“遗憾—希望—遗憾—希望”的波动中起伏。随着情节的推进陆续揭秘,原来彼此都有牵连,且都与社区有关,通过悬念推动情节的发展显示出作者设计情节和驾驭人物的能力。

放置在现实题材网络文学的发展坐标上,《人间大火》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在于让生活充满爱。基层生活叙事中,居民矛盾往往被塑造成根源于情的缺失。小说无意讨论社会阶级和丛林法则,而是呼唤超越阶级、超越利益的“人情味”。在感情生活叙事上,小说并不是在封闭空间写纯爱,不是完全写世俗男女的现实情欲,而是在人物的职业观与情感观高度统一中写什么是理想的爱情。

爱是情爱,是人间关怀,更是生活、工作中的一种态度,一种人生价值的科学思维。这也许就是《人间大火》要在我们心中所燃起的大火。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基础类重点项目“中国当代通俗小说史与大事记整理研究”(批准号:20AZW019)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