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一个演员命运的是修养 ——《北京人艺演员谈表演》读者见面会在南京举行
读者见面会现场
北京人艺是一座什么样的剧院?这座剧院的舞台上有怎样的一群人?他们台前幕后有怎样的故事?他们如何塑造人物形象?2月23日,中国文联出版社联合先锋书店,举办了“决定一个演员命运的是修养——《北京人艺演员谈表演》读者见面会(南京站)”。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南京大学教授毕飞宇,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宋宝珍,南京军区文艺创作室原主任、一级编剧蒋晓勤,《文艺报》新闻部主任徐健参加见面会,活动由该书责编祝琳华主持。
宋宝珍首先向现场读者介绍了本书的创作初衷并解读了北京人艺的艺术精神。北京人艺是人民的剧院、艺术的殿堂,他们不仅有三百多部剧目,而且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艺术人才。北京人艺尊重艺术规律,主张艺术创作要有深厚的生活积累、深刻的内心体验、鲜明的人物形象,很多大演员都是从小角色开始积累表演经验,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最终成为了不起的大演员,他们重视艺术创造的细节真实,很多演员艺术兴趣广泛、内心世界丰富,不断填充自己艺术创造的武库,因此在形象塑造方面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他们将体验与体现、表现与再现有机结合,在京味儿戏剧的创造中保持了优异的艺术品格。
毕飞宇对中国文联出版社推出《北京人艺演员谈表演》一书表示祝贺。他从与任鸣导演的渊源谈到对人艺的理解,他表示:“人艺在我心目当中分量特别重,在我和人艺有一些接触之后,我发现它确实是一个殿堂,但我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东西,就是何为人艺?它是一座艺术的剧院,是一座以人民命名的剧院。人民是一个政治化的概念,但如果我们放轻松一点,就会发现,整个人艺内在有一个最基本的价值,这个价值就是日常生活与普通百姓,或者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问题就在于日常生活的普通性。作为一个剧团,要体现它的什么?有人认为应体现的是它的史诗性,但我认为人艺最重要的一点是体现了普通人的尊严。”他还和现场读者分享了濮存昕、徐帆等人在生活中的细节,他表示“好的艺术家,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他内心永远记住他的使命。这个使命不是给我们做一个光芒四射的艺术家,而是把生活里面最普通的部分呈现给大家,让大家看到尊严,看到普通人生活的光芒万丈”。
徐健谈到,这是一部由演员的表演构成的剧院发展史,16位演员16种艺术风格,横跨70年,记录下了北京人艺演剧艺术从起步到走向辉煌的历程。它不是一般的“表演教科书”,而是与人生、与文化、与现实有着密切的关联,是艺术与时代、艺术与生命、人生与舞台的碰撞。这也是一本写给当下的书,从中我们能够发现艺术创作的本真是什么?探寻舞台艺术的魅力所在。“这是一群能够真正把艺术融入生活,把生活上升为艺术,让艺术传递出思想的人,正是他们创造了北京人艺舞台上的一个个经典形象,留下了戏剧发展史上值得铭记的一幕幕精彩瞬间。”
蒋晓勤与在场观众分享了多年来作为编剧的写作经验和对演员表演的理解。他特别提到同于是之、濮存昕、徐帆的交谊,他们作为大演员在舞台上创造光彩夺目的形象,在生活中是质朴纯真的普通人,不摆明星架子,更没有前呼后拥的阵仗,是认认真真做戏、老老实实做人的典范。他也谈到北京人艺的艺术创作和原前线话剧团的不同,北京人艺的戏带有鲜明的京味儿文化特色,而原前线话剧团的戏保有军旅戏剧的风格。
作为责编,祝琳华表示这本书高扬了“德艺双馨”精神,彰显了一代代人艺人“戏比天大,德比地厚”的共同信念。在这种浓浓的信念中,读者可以感受到北京人艺为何有着生生不息的艺术生命力。本书的出版对于当前文艺界营造风清气正的生态环境,同样具有正向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她说,随着更多读者品读到这本书,这本书的价值也会继续延伸,希望每位从事文艺工作的人,尤其是年轻的文艺工作者都能读一读这本书。
活动中四位嘉宾从该书的内容出发,与读者分享了戏剧与文学的关系、如何架起艺术创作与现实生活的桥梁、演员表演与读书等问题的心得与体会。截至目前,《北京人艺演员谈表演》先后荣登“中国好书”2022年7月榜单以及中宣部出版局“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好书荐读8月书单,同时入选2022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活动最后,嘉宾们与现场观众展开精彩的互动交流,现场氛围热烈。